让心育之花为语文课堂增光添彩
作者:李月香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8年第2期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初级中学李月香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现
代教育的核心目标。
然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视。
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现
代社会,沉重的学习负担,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都让初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
心理压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帮助
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学生才能健
康成长。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1.丰富情感世界,宣扬真善美
初中语文教材非常关注人的发展,内涵丰富,其中既有语文知识,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健
康教育资源。
教材选用了大量来自名家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情感
因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感悟人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例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紫藤萝的枯荣交替,揭示了生命的
意义和希望的宝贵。
可以利用该课文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的意识以及奋斗不息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通过《背影》一文中的父亲那“蹒跚的背影”
将父爱体现的淋漓尽致,造就了父爱的丰碑,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如山一般深沉的父爱,学会
感恩,学会关爱他人。
《人琴俱亡》一文中,王家兄弟的手足情深让人动容,通过该文可以培
养学生对重情重义,真诚待人的良好品质。
这些蕴藏了丰富情感的文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
人间冷暖,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发现真善美。
2.正确面对挫折,培养自强精神
人生起起伏伏,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教材中积极
乐观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
例如,在教学《曹刿论战》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鲁庄公身上的优点,并给出鲍叔牙的相关
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鲍叔牙所犯的错误,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一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
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因优点而自满,不因缺点而
自卑。
3.正确看待得失,乐观面对困难
初中学生正处身心快速发展期,使学生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得失,乐观面对困难对其身心健
康大有裨益。
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作者
范仲淹、柳宗元、欧阳修在遭遇被贬谪时的不同心态。
范仲淹在被贬之后,依然忧国忧民,因
而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乐观豁达的胸怀,欧阳修被贬后,则寄情于山水,借酒消愁,在《醉翁亭记》中写
下“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的是寂寞中尚有一分自得。
而柳宗元
被贬后在《小石潭记》中通过描写出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和静穆,表达出被贬之后的孤凄之情。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没有抑郁之情,可以说范仲淹和欧阳修的胸
怀同样乐观豁达,但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范仲淹的气魄更胜一筹,境界更加高远,心中装的天
下更大,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则仅仅是抒发自己被贬官之后的失意落寞,未免人生格局太
小了一些。
听过让学生明白今后遇到人生逆境时不要自怨自艾,更不应消息悲观,而是要永远
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
二、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可见,学
习写作的内在动机使学生表达情感的诉求,作文是体现学生内心世界的窗口。
因此,在进行作
文教学时,教师可在其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引导
学生通过写作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
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应仔细分析,根据学生作文了解
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心理状态,并根据作文中反映出的学生心理问题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学生往往会在作文中流露出他们对家长的不满,同学之间的矛盾,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青春期的情感困扰等各种不良情绪。
学生在作文中愿
意吐露心声是对教师信任的表现,也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通过作文
评语或者和学生谈心的方式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也为学生构建起一道“心理预防线”。
【结语】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随着时间流逝,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的许多知识都会被遗忘,但学生的思想接触过的东西,会在他们的情感和内心深处留下印记。
所以说,思想决定了
一切。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真心实意地爱学生,为学生解决
心理困惑。
在这浩瀚的宇宙间,教师的关爱也许只是一丝微弱的光,但却足够温暖学生的心灵。
从这一点来说,师者乃是最大的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