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大作业整合版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大作业整合版

题目: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学号:姓名:1006991108 伍丽1006991109 周雅坤1006991136 史曼玲1006991138 王晓菁引言建立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图书馆图书的各种信息,实现图书、读者、管理员等实时控制、修改、加工、分析相关的数据,为读者借书及管理员的管理提供方便。

由于图书馆图书的数据在不断的增大,数据查找很不方便,数据掌握也不准确,容易数据混乱和错误,因此开发一套对数据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很有必要的,以此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使读者与管理者更方便、轻松、高效的阅读与工作。

第一章系统规划2.1开发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英特网成为人们查找信息的重要场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所以信息的交换和信息流通显得特别重要。

因此,图书馆使用计算机来管理成为必然的趋势。

建立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因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个集计算机技术、通迅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论为一体的系统开发方法已经逐渐成熟,我们完全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指导我们的学习。

为此,我们通过自主开发这一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2参考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3系统简介本软件作为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对自己的个人资料进行编辑,查询图书的借阅情况从而更有利于系统工作人员维护图书的安全性;读者可以通过登陆、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编辑,并且查询书籍的基本情况;管理人员可以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及书籍的信息进行添加和删除;出版社也可以通过登陆查询所供应图书的借阅情况以及提供新书的基本信息。

本软件将由电脑取代手工完成对各类信息的处理计算,更加精确、快捷,节省时间,减少人力资源的利用,帮助图书馆提高效率,方便大家。

2.4技术要求及限定条件(1)由于本项目的实验性质,没有投资方。

(2)存在权限控制机制,只有管理员才能删除出版商和工作人员账号。

(3)本软件需要高性能的电脑配置若干台及网络互联技术,以完成对大量信息的管理与处理。

2.5可行性研究的前提(1)要求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和管理工作也随之发展很快,但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图书的管理工作。

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着力开展图书管理工作的科学研究,建立科学管理系统,逐步将传统的经验管理提升为科学管理。

(2)目标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主要由书籍管理、借阅管理、借阅证管理、图书查询等组成,我们希望利用微机管理,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规范且实用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对图书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①主要功能第一读者管理:管理员要为每个读者建立借阅账户,并給读者发放不同类别的借阅卡(借阅卡可提供卡号、读者姓名)。

第二借阅管理:持有借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管理员(作为读者的代理人与系统交互)借阅、归还图书。

第三读者查询:可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内查询终端查询图书信息和个人借阅情况,以及续借图书(系统审核符合续借条件)。

第四图书管理:图书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图书信息进行入库、修改、删除等图书信息管理以及注销(不外借),包括图书类别和出版社管理。

②主要性能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完成借阅、查询等的各项操作,录入数据合法性校验程序高,查询速度快(不超5秒)。

保证信息的正确和及时更新,并降低信息访问的成本。

技术先进且高可靠性。

③可扩展性能够适应应用要求的变化和修改,具有灵活的可扩充性。

④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系统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只有具有一定权限的管理员用户才能允许有借、还书权限,只有具有高级权限的部门管理者或维护人员用户才能对用户进行管理,一般的读者用户只能查看图书信息和借阅情况。

还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机制,防止系统被恶意攻击,信息被恶意修改和窃取。

有完善的备份机制,如果系统被破坏应该能快速恢复。

(3)条件、假定和限制①条件:首先,每个部门的系统操作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比如录入信息等;其次,每个部门之间信息交流要及时;然后,各部门之间可以并发地对信息进行处理;②假定: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十分及时,无障碍;各部门之间并发处理的信息可以及时反馈到其他各部门;③限制:该系统主要受资金、寿命、社会等系列因素的制约和限制。

(4)可行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图书馆图书管理流程的调查,以及和其他大学图书管理系统的了解,小组讨论。

(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效益>成本;技术可行:现有技术可完成开发任务;操作可行:系统能被现有的工作人员快速掌握并使用;法律可行:所使用工具和技术及数据信息不违反法律。

①管理上的可行性图书馆的有关领导对此项目系统提供了大力支持,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都具有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短期培训后即可上手操作系统图书馆规模适合开发相应系统现阶段管理正常进行,为出其开发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基础②技术上可行性本次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传统的生命周期法,即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定义一个过程,对其每一个阶段规定它的任务,工作流程,管理目标以及要编制的文档等,使开发工作易于管理和控制,形成一个可操作的规范同时,系统需要对数据库的灵活和快捷的操作,因此强大的SQL语言是开发此类数据库系统的最佳选择ACCESS本身所携带的面向对象程序的开发界面,以及对SQL 的支持,符合本系统的开发需求。

其他图书馆已经有广泛的采用类似系统有较成功的实例可以进行借鉴分析。

正确的理论指导和优秀的开发工具,双重保证了我们这次开发的技术可行性③经济上可行性首先,从经济效益上讲,而本系统的开发,为统计人员工作效率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第一,本系统的运行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第二,本系统的运行可以节省许多资源;第三,本系统的运行可以大大的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是,从所需投入来讲,对于一个中小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他的投资成本是十分的低应该不会超过5000元所以,此系统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④运营可行性:现阶段,图书馆借阅系统完全可以满足图书馆日常管理所需要的操作运营成本低,需要的人员较少信息更新快第二章系统分析3.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1)组织机构图图3.1(2)功能体系图图3.2图书馆管理采购管理 学术论文管理 电子阅览管理 期刊阅览管理 图书借阅管理 技术支持管理采购图书图书入库图书编目及贴标签图书上架收集学术论文整理学术论文图书查询图书借阅整理电子读物电子读物查询电子读物借阅收集报刊杂志借阅报刊杂志图3.3顶层数据流程图图3.40层数据流程图图3.51层数据流程图图3.6采编流程图图3.7借书流程图图3.8还书流程图(5)数据字典本系统的主要数据流有:学生身份信息确认、预订信息、上报信息、借书或还书信息、收回信息。

数据流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主要有: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教材编码、教材所属人、所属人学号等。

数据存储包括:学生记录、预订记录、上报记录、收回记录、接收记录等。

①数据项数据项编号数据项名称长度取值范围A-01 姓名10 汉字A-02 图书证号10 数字A-03 年龄 3 数字A-04 性别 2 汉字A-05 出版日期8 数字A-06 联系电话12 数字A-07 图书名称0-50 汉字A-08 图书单价 4 数字A-09 规格20 汉字,字母,数字A-10 出版社0-50 汉字A-11 供货商0-20 汉字表3.1②数据流编号名称简述数据来源数据流向组成B-01 需求单读者想要借而没有库存的书单读者图书管理员图书名称+出版社+出版日期B-02 采购单图书管理员给采购员的采购清单图书管理员采购部采购日期+供货商+图书名称+规格+采购数量+单价+采购人B-03 入库单图书进库时开具的凭证采购部仓库图书名称+规格+数量+单价+入库日期+供货商B-04 书目单图书编目后的信息单图书管理员仓库图书名称+图书编号+规格+数量+单价B-05 借书记录表读者借书时所填的信息表读者图书管理员图书名称+借出日期+读者姓名+读者班级B-06 图书出馆表图书借出馆时所填信息表读者图书管理员图书名称+出馆日期+数量B-07 还书单读者还书时需要填写的信息表读者图书管理员图书名称+还书日期B-08图书记录表登记图书信息的清单图书管理员仓库图书名称+种类+数量+单价+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B-09 登记表新读者注册时需填写的信息表读者图书管理员 读者姓名+年龄+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登记时间 B-10 有效申请表 通过审批的新读者登记表 读者图书管理员读者姓名+年龄+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登记时间 B-11读者信息表新读者注册成功后记入信息库的表读者图书管理员读者姓名+年龄+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登记时间+注册成功时间表3.2③数据存储条目表3.3④处理功能条目⑤外部实体条目表3.5 ○6数据结构第三章系统设计(1).数据库设计读者:(图书证号,姓名,性别,) 图书类别:(类别,类名)图书:(图书编号,类别,书名,作者,出版日期,出版社,定价,总数量,剩下数量,备注)借阅:(图书证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到期日期,数量,还书日期) 借阅信息:(图书证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到期日期,数量,还书日期)图4.1图4.2图4.3图4.4 图书借阅E-R图表4.1图书信息表总结(1)新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由于所建设的系统要依赖于有效的数据库,所以在系统建设前期要完善图书馆图书的数据库。

这必然要在人力物力上耗费一定的资源,但是因为之前已经有了基本的硬软件设备和设施,所以花费在新系统上的资金会相对减少,只需完成一些软件,数据库资源等的升级即可。

新系统采用计算机为主导,图书馆只需购买一些计算机基本设备,把需要大量统计和分类计算的工作交给电脑,将会大大降低图书管理员的负荷,减少管理员的雇佣,由于使用方法与现系统没有特别的不同,所以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从而减少图书馆的开支。

(2)新系统社会因素可行性研究:本组所建设系统是由本组成员自行设计,不会牵扯到侵权问题。

这个系统是建立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用可视化编程的方法进行设计,不会对操作人员的电脑技能提出太高的要求。

鉴于所建设系统是对现行系统的优化,所以大体的骨架并没有改变,不会产生过渡期太长的问题,图书管理员也会很快适应,不会因为操作不熟悉而导致新系统被接受和实施过程漫长,而给读者带来困扰。

(3)结论和意见:以上内容是本组成员对现行系统和优化后的新系统的一些简要介绍。

经过简单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读者借书单的处理延迟、错误读者需求单的的录入,读者信息登记有细小的不全面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