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第六章习题

6第六章习题

6.2.1填空题
1.审计计划是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____,在具体执行____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2.审计计划通常可分为____和____。

3.审计计划应由____编制,经____审核和批准。

4.时间预算既是合理确定____的依据,又是衡量、判断审计人员
工作效率的依据。

5.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一是为了;二是为了。

6.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和____。

7.审计人员应当考虑____和____两个层次的重要性。

8.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____和_ _两种。

9.在审计风险中,____与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错误与舞弊有关,审计人员对此无能为力。

10.如审计人员认为与某一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有关的检查风险不能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则应发表____或。

6.2.2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审计计划制定后,审计人员不得对审计计划进行修订和补充。

( )
2.对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不论其业务繁简,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审计人员都应制定审计计划。

( )
3.审计人员可以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就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和协调,共同编制审计计划。

( )
4.贼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 )
5.-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

( )
6.审计人员应当选择各财务报表中最高的重要性水平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 )
7.对于出现错报或漏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或交易,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

( )
8.审计人员如果想要使发表的审计意见有98%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便为2%。

( ) 9.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高。

( )
10.初步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低,审计人员就应获取越少的关于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的证据。

( )
6.2.3单项选择题
1.审计计划通常由审计项目负责人在( )。

A.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前起草B.外勤审计工作之前起草
C.了解被审计单位之前起草D.接受客户委托之前起草
2.审计计划应由( )。

A.主任会计师编制B.会计师事务所所长编制
C.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D.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负责人编制
3.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的( )。

A.部门经理审核和批准B.所长审核和批准
C.审计项目负责人审核和批准D.主管合伙人审核和批准
4.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 )。

A.财务报表的金额和性质B.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
C.账户或交易的金额和性质D.审计收费的金额和性质
5.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 )。

A.审计风险就会增加B.审计风险就会减少
C.固有风险就会增加D.控制风险就会减少
6.在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能够控制的是( )。

A.重大错报风险B.控制风险
C.检查风险D.抽样风险
7.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40%,则检查风险为( )。

A.20% B.70%
C.95% D.12.5%
8.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对各重要账户或变易类别进行( )。

A.详细审计B.抽样审计
C.实质性测试D.控制测试
6.2.4多项选择题
1.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的内容包括( )。

A.总体审计策略B.审计职能
C.审计对象D.审计作用
E.具体审计计划
2.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各具体项目的( )。

A.审计目标B.审计对象
C.审计步骤D-执行人及执行时间
E.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3.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 )。

A.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B.商定审计收费
C.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D.安排审计人员
E.评价审计结果
4.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考虑的重要性,包括( )。

A.财务报表层次B.凭证层次
C.账户和交易层次D.业务经营层次
E.财务管理层次
5.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时,应当考虑( )。

A.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B.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C.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D.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E.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6.审计人员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依据,包括( )。

A.资产总额B.净资产
C.营业收入D.净利润
E.净负债
7.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包括( )。

A.经营风险B.重大错报风险
C.控制风险D.检查风险
E.财务风险
8.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着重考虑( )。

A.行业环境发生变化
B.重大的关联方交易
C.会计计量过程复杂
D.内部控制薄弱
E.存在未决诉讼和或有负债
6.2.5简答题
1.简述制定审计计划的作用。

2.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3.简述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酌关系。

4.简述审计风险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6. 3.1填空题
1.审计目标审计程序
2.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
3.审计项目负责人会计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
4.审计收费审计工作进度
5.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6.金额性质
7.财务报表账户和交易
8.固定比率变动比率
9.重大错报风险
10.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6.3.2判断题
1. X
2.√
3. X
4.√
5. √
6. X
7. √
8. √
9. X 10.×
6.3.3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B
5.A
6.C
7.D 8.C
6.3.4多项选择题
1.AE 2.ACDE 3. CE 4. AC 5. ABCDE
6.ABCD 7.BD 8. ABCDE
6.3.5简答题
1.【解答】制定审计计划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通过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可使审计人员能根据具体情况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

(2)通过制定审计计划,可以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通过制定审计计划,可以避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发生误解。

2.【解答】审计人员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有: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3)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

(4)审计过程中,需要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以及评价审
计结论时运用重要性原则。

3.【解答】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关系。

也就是说,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4.【解答】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