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文言文阅读策略指导
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C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三、(201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0 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 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
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答案】(1)(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 着,天下就平安无事。 (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去.国怀乡(
)
(3)宠辱偕.忘(
)
【答案】(1)同“嘱”,嘱托 (2)离开
(3)一起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答案】(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 现,为什么呢?
怒,诸侯就都害 怕;(他们)安安 静静地待着,天 下就平安无事。 (2)站在天下(最) 正确的位置,走 天下(最)光明的
“大道”:光明的道路。
道路。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篇目
《岳阳楼 记》 (2019年)
考查内容
(1)此则岳阳 楼之大观 也,前人之 述备矣。 (2)予尝求古 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 为,何哉?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
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
“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乎?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3分) 【答案】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 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二、(201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0分)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1)走.送之( (2)礼愈至.( (3)腰.白玉之环(
) )
)
【答案】(1)跑 (2)周到 (3)在腰间佩戴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答案】(1)(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 的前辈请教。 (2)(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大山深谷中行走。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解析 “反”同“返”,返回 “属”同“嘱”,嘱托 “衡”同“横”,横放的 “要”同“邀”,邀请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类型
①词义扩大
古今 异义
②词义缩小 ③词义转移
④感情色彩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示例
解析
山河.表里潼关 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大
路
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率妻.子.邑人来 古代指妻子儿女;现在指丈夫的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
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答案】A
题型 考查年份
典型例题
考查要点
词语解 释题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9·广东《岳阳楼记》)解释下列加点
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去.国怀乡(
)
(3)宠辱偕.忘(
)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1.将课内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
换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译文: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处处可以听 到。
(二)文言翻译“六字诀” 方法
内涵及示例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指保留原文,无须翻译。诸如人名、物名、地名、官名、帝号、 国号、年号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汇。 留 例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有的古代汉语词汇现在还在使用,为了避免误解,翻译时要替换。
得分点
参考译文
(1)“此则”“大 观”“备”各0.5分,句 意0.5分。“此则”:这 就是。“大观”:壮丽 景象。“备”:详尽。
(2)“尝”“求”“为” 各0.5分,句意0.5分。 “尝”:曾经。“求”:探求。 “为” Nhomakorabea表现,作为。
(1)这就是岳阳楼 的壮丽景象,前 人的记述很详尽 了。 (2)我曾经探求古 代品德高尚的人 们的心思,或许 不同于这两种表 现,为什么呢?
考查要点
比较词 语含义
题
2020 年
(2020·广东《富贵不能淫》)下列各组句
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
一词多义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
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类型
示例
解析
①名词、形容词 ①朝服.衣冠 ①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
②吾妻之美我
用作动词
②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者,私.我也
词类 ②名词用作状语 一屠晚.归
晚:名词用作状语,在傍晚
活用
①传.不习乎 ①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
③动词、形容词
的知识
用作名词 ②此皆良.实., ②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良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题 用等进行分类整理,记忆。尤其要注重课文下面的注释。
妙法 2.解释词语时,切忌望文生义,不要用字面的意思解释;调
动所学知识“对号入座”,并代入原文检验。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二)四类常用文言词语
类型
示例
通假字
①音同形似 ②音近形似 ③音同形异 ④音近形异
窥谷忘反. 属.予作文以记之 左手倚一衡.木 便要.还家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指导
真题典例 解题策略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一、(2020·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0 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 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