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PDF
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PDF
关联交易 3
6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美国收入确认的十大陷阱
Trap 1 Trap 2 Trap 3 Trap 4 Trap 5 Trap 6 Trap 7 Trap 8 Trap 9 Trap 10
Sales from Related Parties Bill and Hold Sales Sales with Side Agreements Sales from Swap Transactions Sales Commission: net or gross?
14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案例2:B公司虚构收入的审计] B公司是Z市的一家国有地方性水力发电公司,所属12家分
公司,近年来B公司均委托X事务所进行审计。 在审计时,审计人员发现其中一个分公司11、12月份发电量
及售电收异常增加,疑点: (1)该公司系水力发电企业且一般中小型的径流式电站,其发 电量对当地的降雨量大小的依赖程度较大,而在2003年下半年 该地区均为少雨干旱的气候,特别在该公司所在地区为几十年 一遇的干旱气候。其收入的增加与当年11-12当地的极少的降雨 量相互矛盾; (2)该公司其他分公司在11-12月份的发售电收入基本为当年 的最低值;
22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XY公司
上市公司 AASY
出纳中 心
总公司 AASY
XY公司 客户
[案例3: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而被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15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案例2:B公司虚构收入的审计]
B公司收入月份波动图
2000000
1800000
1600000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6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案例2:B公司虚构收入的审计] 财务人员的解释:该分公司的上游有可调节的水库,年末
企业为完成公司总部下达的任务而与水库协调,水库集中放水 所致。企业已提供供电方(供电公司一家客户)的供电核对记 录(非原始的抄表资料),并同意审计人员发函确认。
审计人员的举措: 1、要求提供各月该分公司与供电公司(购电方)原始的抄 表资料; 2、直接向供电公司发函确认发电量及收入; 3、直接向供电公司计量科打电话核对相关情况; 4、关注与发电量相关的成本费用是否计提完整,并向相关 单位发函确认。
5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美国审计总署对1997年-2002年美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重编原 因分析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收入确认 成本费用
百分比 37.9
15.7
其他 14.1
资产减值 收购兼并 证券问题
8.9
5.9
5.4
重分类 5.1
百分比
IPR&D 3.6
17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案例2:B公司虚构收入的审计]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程序执行结果无法判断其收入的真实性
,审计人员经讨论分析该分公司虚增收入的原因主要为公司总 部对各分公司的年度指标考核,A分公司为提高考核结果而虚增 收入。审计人员将此情况直接与公司总部的人员进行了沟通, 在总部知道此事项以后,此分公司的目的无法实现亦将失去虚 增收入的动力。
பைடு நூலகம்
典型作假手法 虚构出口收入 虚构销售对象和虚构交易虚增收入 通过虚构进口设备融资租赁交易虚增收入 虚构收入和在建工程 虚构销售对象和虚构交易虚增收入 虚构收入和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现金 虚构土地转让 提前划入政府财政补贴、虚构销售收入
8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三)关注的重点
13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案例1:A公司虚构交易确认收入] (三)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
此时审计人员感觉上述交易可能存在虚构的可能,正 式与公司总经理进行沟通。
Y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经理通过几次与该公司总经理座 谈,但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以书面的形式向 XT公司提交了三份关于股份制改组及在二板市场申请发行 上市有关问题的建议书,希望XT公司董事会能好好考虑这 一问题。最终公司接受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进行了调整。
3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一)准则的相关规定 FASB:没有一个专门讲收入确认的准则,收入确认散 见于8个准则,2002年3月将制订一份全面的收入确认准则 纳入技术日程。 IASB:2002年6月就表示将与FASB联合进行收入确认项 目的研究。 SEC:1999年12月SAB 101《财务报表中的收入确认》 FASB的最新进展:“收入费用观”改为“资产负债观”, 这将引起财务会计的重大变革。
4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二)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是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指标,也是
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财务数据,这无形中给经营者造成了很 大的压力,当净利润较高,皆大欢喜,当净利润不佳时, 经营者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往往选择利润操纵。而进行 利润操纵的最直接的做法是操纵收入,所以收入真实性一 直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时最为关 注的问题。美国和中国的一系列会计丑闻充分说明了这一 点。
2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一)准则的相关规定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 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评论:比较抽象,难以执行,操控余地较大。
审计人员在审计后期收到了供电公司回复的询证函,证实 该分公司11-12月多计收入200余万元。
18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案例3: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而被出具拒绝表示意见 的审计报告]
(一)公司背景 AA公司于1997年上市,上市以来在人员、资产和财务 方面均未与关联单位分开,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加上盲 目投资、经营失控,业绩逐年下滑。到2001年中期,该公 司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出现全面亏损,净资产仅为500 万元,被关联方占用资金2.7亿,对外担保高达1.6亿,可 谓处境艰难,公司除了进行重组已无路可走。
One-Time Income Turned into Revenue
Staff-Channel Sales Bounded Sales Revenue Held Back before a Merge Revenue from Long-term Contract
7
L&H Sunbeam Lucent
11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案例1:A公司虚构交易确认收入]
收入确认存在的疑点: 1、全年收入2000万,其中1300万的销售收入集中于3
个客户,其余客户销售极为零散。 2、这三家大客户的销售货款均是个人帐户或从证券
公司帐户转入。 为了确证这些疑点,项目经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内
厦门天健
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浙江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主办 主讲:厦门天健华天会计师事务所
刘维 博士
2004年7月15日
1 Pan-China CPAs
报告内容
★ 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 成本费用的审计案例 ★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案例 ★ 企业重组与合并的审计案例 ★ 关联交易的审计案例 ★ 委托理财的审计案例 ★ 会计变更的审计案例 ★ 其他审计案例
21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案例3: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而被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收入确认疑点: 1、大量收入确认仅以出仓单为附件,出仓单只是公司内部的提货凭证, 不是证明销售交易的有效凭证; 2、行业特点导致其部分收入能够免除税收部门的监管,易于虚构销售交 易; 3、资金通过出纳中心划转,难以确定其真实来源,为制造假循环留下很 大的空间; 4、以前年度存在虚构利润的现象,每年均被会计师事务所大额调减。以 前年度该公司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本年度均无实质改进,在公司经营恶 化、谋求重组的敏感时期,公司管理层的诚信程度值得怀疑。 5、出纳中心有故意搞乱关联公司间的商业往来款和资金调拨款之嫌,以 便“把水搞混”,才多次承诺要清帐、要分帐,但事实上并不付诸行动。
19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案例3: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而被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AASY股 份 公 司 ( 上 市 )
AASY股份有限公司 AASY总公司 XY股 份 公 司
其他非股份公司
“三块牌子,一套人马”,2000年度该公司就已被出具拒 绝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基于上述考虑,BT会计师事务所 在2001年度审计计划中将该项目的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 认为进行符合性测试意义不大,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
20 Pan-China CPAs
一、收入确认的审计案例
[案例3: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而被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主业亏损累累——公司利润操纵动机强烈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制造业和商业贸易两部分。
报告期内,由于下属企业管理状况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加上 公司资金短缺,这些行业的销售额大幅下降,全部处于亏损 状态,2001年度所有贸易公司都已停业。同上年度相比, 合并营业收入下降幅度高达60%。公司能否持续经营存在 较大问题,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为了蒙骗潜在投资者, 以完成公司的资产重组工作,公司高层强烈的利润操纵动 机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