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蔬菜大棚实施方案

蔬菜大棚实施方案

赫章县安乐溪乡蔬菜大棚建设实施方案1项目名称蔬菜大棚建设项目实施单位方案编制时间 2012年5月20日项目概要2一、项目区基本情况345篇二:三元乡蔬菜大棚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三元乡蔬菜大棚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意见稿)项目名称:三元乡蔬菜大棚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地点:三元乡童桃元村科技示范园项目实施单位:三元乡人民政府编制日期:2012年6月1日项目起稿人:童桃元村主任助理高文圆篇三:蔬菜大棚建设可行性报告冬暖式日光温室蔬菜基地项目可行性第一章项目总说明一、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及范围本项目是江西汇中投资咨询公司经多次考察,计划在灵城镇刘赵村兴建一个蔬菜种植基地,采用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200栋,以种植有机蔬菜为主。

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建设20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并承包给200户农民,该项目年可生产有机蔬菜1万吨。

二、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必要性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也把蔬菜种植化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紧紧抓住了国家对种植业扶持的政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效益农业,这样就对我们建设有机蔬菜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给该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灵璧县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降雨稀少,年降雨量不足350毫米,春秋风大而干燥。

但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可以变为比较优势,这里天高云淡,日照时间长,土质肥沃,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日光温室、种植有机蔬菜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项目的宗旨是:通过本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市场无序向市场准入转变。

引导扶持200户农民改变落后的现状,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工业化专业生产。

通过引进良种、专业化种植、新技术应用等先进方法,逐步改造农户家庭副业式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的落后生产方式,使广大菜农尽快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和商品化蔬菜的生产率。

三、承办企业的概况江西汇中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计划在宿州市成立一家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计划注册资本金总额1000万元,下属企业经营蔬菜种植基地、蔬菜批发交易市场、食品深加工等。

第二章供需预测和生产规模的确定一、市场调查和供需预测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不仅综合实力不断提高,而且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膳食结构逐步改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已经成为中高档消费市场的首选产品。

由于人民生活的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我国的优质蔬菜供不应求,每年还需要部分进口,蔬菜销售市场很大。

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蔬菜种植良种、种植技术、生产条件,带动广大农户进行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进行产业化生产,市场前景广阔。

蔬菜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已经被消费者所接受,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商机。

根据我国耕地占有量与种植结构来计算,优质蔬菜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

将来的蔬菜的发展前景是:生产厂家将从市场的竞争转向优质原料的竞争和更新技术的竞争,而且具有竞争优势的是身居种植原料产地的产家。

我公司计划建立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地质水利条件和种植方式纯天然无污染。

本项目建成后,有当地源源不断的有机肥原料和土地资源为基地,有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有先进的种植技术为依托,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实力。

二、项目规模的确定根据项目设计要求,2010年重点是200栋冬暖日光室的建设。

目前经过调查摸底农民种植上述蔬菜积极性空前高涨,已有许多农户愿意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由于资金不足,达不到规模经营水平,急需银行或是总公司提供资金补助。

第三章物质供应和外协条件的保证一、物质供应本项目是专业从事蔬菜种植的项目。

所需200栋蔬菜大棚及配套设施由山东寿光某知名专业公司承建,公司实力雄厚,能按时、保质完成施工期,为蔬菜按时种植提供应有保证。

200栋蔬菜大棚的幼苗由本公司自己孕育可解决农户所需的菜苗供应。

该基地依靠河流,而且地下水资源丰富,基地内有8口机井,可满足种植的用水需要。

二、外协条件本项目的实施,一是公司从山东寿光聘请有机蔬菜专家,技术力量雄而坚实,对农民的培训和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提供强有力保证。

二是我公司与一些科学院、大学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定期不定期的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三是有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使本项目具备了较好的外协条件。

第四章基地厂址的选择项目经过初步考察计划将食品加工厂厂址选择在公司蔬菜基地,该厂址地势平坦,同时又距居民居住地远,可有效的进行封闭式管理,该厂址水电供应条件良好,交通运输便捷,紧挨公路,产品外运有保障。

院内建200平米蔬菜恒库20间,泡菜加工厂一处,上精工生产线2条,企业有升值的潜能,也有改建扩建的余地,是比较理想的场地。

第五章工艺技术方案一、本项目的工艺技术本项目的工艺技术分为大棚建设和种植两个部分。

(一)20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的建设工艺技术路线:土地施工队→冬暖式日光温室→农户进棚种植→公司收购蔬菜→①对外销售→②3万吨加工厂(二)蔬菜种植工艺技术路线:进口良种→种植基地与农户种植农户→商品蔬菜→公司收购→①对外销售→②生产加工第六章土建及配套工程一、日光温室大棚设计方案(详见蔬菜大棚平面图)布局本着合理利用土地又便于生产,符合工艺流程,既有利于技术改造,又能节约建设资金的方针进行合理布局。

每个大棚配套数量相同的保温被、卷帘机、苫盖被。

二、土建工程土建工程详见表6-1.三、给、排水设施在蔬菜基地内打机井8眼,采用地下预埋管道方式供各棚生产用水,供水管道为4口寸pvc管道,总长度为1000米,大棚支道采用1口寸pvc管道22000米。

四、供电工程本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0千瓦,平均视在功率系数为70%,视在功率为80千瓦。

装配90千瓦变压器一台,年总用电量为15万度。

五、热力与采暖工程全年生产与采暖用煤30吨,生产部生活办公采暖用一台0.5吨常压采暖锅炉供暖。

第七章环境保护、劳动卫生和安全生产篇四:2011年大棚温室项目实施方案1、综合说明1.1基本情况白朗县地处日喀则市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南岸、年楚河中游,面积2489km,耕地面积12.27万亩,是自治区商品粮油基地县和“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县之一。

全县辖2个镇、9个乡,114个村民委员会, 5987户,总人口43095人。

白朗县属日喀则地区东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县,是日喀则地区的腹心县,具有较大的农产品流通市场。

项目区地处年楚河小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光照充足,有后藏粮仓之称,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交通便利,距日喀则市中心49公里,属于年楚河中下游灌区,平均海拔为3872米,项目区位于年楚河沿岸的农业区,是白朗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县的大棚蔬菜从1998年试种成功至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全地区最大的高原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历经12年全县现有蔬菜温室5262栋,年产各类蔬菜1183.95万kg,其中农发项目投入共建设1610栋,国家投资2868.7万元。

蔬菜年收入占项目区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7%,人均收入占全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1%。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蔬菜大棚温室建设项目共涉及洛江镇的康萨村,巴扎乡的冲堆村,其中:康萨村现有47户,359人,劳动力180人,耕地面积1662亩,2009年粮油总产52.9万kg,农村经济总收入169万元,人均收入4797元。

2冲堆村现有46户,396人,劳动力267人,耕地面积1635亩,2009年粮油总产66万kg,农村经济总收入391.5万元,人均收入5031.5元。

该项目涉及两个村的农户50户,411人。

项目区属年楚河流域中下游,横穿日江公路,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雨季降水集中,长年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

年日照时数3298小时左右,年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366.1毫米。

年均气温为5.8℃,气温日差较大,而年差较小。

平均相对湿度40%。

最大冻土层130cm,冻土期一般在11月底至翌年3月。

平均风速2.9米/秒。

年平均蒸发量为2800毫米,雨季6-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7%,旱季10-5月份的降水量较少,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3%。

项目区位于年楚河沿岸的农业区,是白朗县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地区,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项目区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4.3亩,能够保证项目用地。

项目区周边农田水利基础较为完善,现有田间水利设施完备。

生产基地集中连片,电力设施完备,日江公路横穿项目区,交通极为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

在蔬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该区域农民都积累了丰富的蔬菜生产技术和经验。

群众对以温室蔬菜种植为主线的产业结构调整思想统一,有很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工程概况项目区共涉及2个乡镇的2个行政村,50户,411人,共建50栋砖混钢架温室,总占地面积28.4亩,建筑面积15亩。

工程总投资为312.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56.0 万元,占总投资的50.0%,群众自筹156.0万元,占总投资的50.0%。

项目总投资312.0万元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20.0万元,占总投资的38.5%;自治区财政投资36.0万元,占总投资的11.5%;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156.0万元,占总投资的50.0%。

白朗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蔬菜温室项目总投资为312.0万元,其中:温室主体工程投资284.1万元,(每栋温室投资56825.3元)占投资总额的91.0%;附属设施投资24.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8.0%,项目前期费3.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0%。

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2.1 项目单位概况项目单位法定名称:西藏白朗县蔬菜种植协会;性质:集体合作形式;西藏日喀则地区白朗县蔬菜种植协会位于白朗县巴扎乡冲堆村,协会成立于2005年1月18日,属集体合作形式。

现有主要种植蔬菜和瓜果共30多个品种,从种植户集中收取产品按照现行市场价,由协会统一销售,以“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蔬菜协会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产前物资筹备、产中技术指导、产后蔬菜推销服务的优势,实行集中和服务式管理。

该协会现有会长、副会长、会计、出纳各一名,成员由巴扎乡14个村民委会主任组成。

白朗县农民种植温室蔬菜从98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小到大,从示范走向推广,逐步形成了协会带动种植户的产业链条。

2006年元月协会所属基地通过西藏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

尤其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入以来,为这一产业的更快发展注入了活力,培育出较多的蔬菜种植能人,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员保障。

2. 2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白朗县蔬菜种植协会现任法人代表边多,1961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系白朗县巴扎乡农民,共产党员,曾在山东学习蔬菜种植技术,是白朗县内较有名的蔬菜种植能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