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脏腑的生理功能

脏腑的生理功能

脏腑的生理功能脏腑是生化气血,通条经络,润养皮肉筋骨,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

与气血,经络,皮肉,筋骨,精和津液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人体。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纽带,构成并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脏腑按其生理特点,分为脏、腑与奇恒之腑。

脏,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腑,为六腑,即胆、胃、大小肠、三焦和膀胱;奇恒之腑则为脑、髓、骨、脉、胆以及女子胞(子宫)。

于此我们暂不提及奇恒之腑。

脏腑大况心与小肠,心司神智、血脉,为生命活动的主宰。

肝居于肋下,起藏血,疏通调气作用。

脾与胃同于中焦,脾为阴,主运动及统血;胃为阳,主受纳,共同完成消化,吸收与供给其他器官能量。

肺朝百脉,与心类似于君臣,心为君,肺为臣,以肺气辅佐血液运行。

肾主藏静,主骨生髓,关系人的生长发育;肾同时主水、纳气,藏有的元阴与元阳为人生长发育的根本。

五脏具体描述(一)心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靠左,脊柱之前。

样子像朝下的荷花花苞,外面包裹有心包。

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即心主神志,心主血脉。

五行中属火,在五脏阴阳中为阳中之阳,主宰人的生命。

与小肠相表里。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心气调节推动血液于脉中循环,环绕周身流动。

心脉直接相连、互通,为一密闭体系。

在心、脉、血这一循环体系中心为主导。

若心脏停止,则生命终止。

心火旺,则面红舌赤,舌尖深红而起刺;心气虚,则血脉虚,脉象无力;心脉塞,则面舌均较暗,可见紫青。

2.心主神志,指心主神明,即心藏神。

广义之神指心主宰人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之神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

人的所有器官均在心的控制下彼此协调,以完成整体的生命活动。

但需明确,心主神志,其实为大脑的生理功能,为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映。

心主神志正常,则精神十足,反应迅捷;反之则精神萎靡,思维迟缓。

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互相影响。

3.心与其他事物的关联(1)心在志为喜。

指心的生理功能与情绪中的喜相关。

喜一般认为是良性的,因此喜有益与心。

但若喜乐过度则会损伤心神。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前半句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后半句指心的盛衰可由面部观察而得知。

(3)心在窍为舌。

指观察舌的表现,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状态。

(4)心在液为汗。

指心和汗液有关联。

通过主血脉和藏神的基础,司汗液生成与排泄,以调节人内外环境平衡。

个人理解:喜可以理解为激动,血液循环会加速,对心脏的负担就会加大,故欢喜过度易伤心。

面部为血脉易体现之处,所以可以观察心的状态。

舌为面部血管集中之处,易观察到血的状态进而看心。

汗为血液的衍生物,亦可以观察心。

(二)肺肺位于胸腔之内,横隔之上,分左二右三两肺五叶,是人体中位置最高的脏腑,因又称华盖。

其性娇嫩,易染病,又称“娇脏”。

肺为魄之处,气之主,五行属金。

与大肠相表里。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

肺不光主司呼吸之气,也司一身之气。

指肺有主持调解全身之气之说。

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即由吸入的清气与脾胃产生的水谷精气结合产生气;也体现在对全身气的调节,有节律性的运动以控制全身之气的升降。

肺司呼吸之气的功能更易见,乃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指肺气上升和向外周布散,肃降指肺气下降和使呼吸道清洁。

即气体的出入。

肺主宣发,体现在三:气化作用,指将体内浊气排除;肺气向上的扩散,指将水谷精气输于全身,以滋养脏腑器官;宣发卫气与皮肤肌腠,卫气具有护卫肌表的功能,通过此作用将其散发至全身,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肺主肃降,也体现在三:吸入自然清气;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下输于肾和膀胱;清除呼吸道异物。

宣发与肃降互为前提,相反运作,以完成气体在体内的循环。

肺失宣发或肃降,便表现出咳嗽,气喘等现象。

3.通调水道。

又称主行水,以宣发和肃降运动调节体内液体的输布、运行以及排泄。

通过宣发作用,将水液和水谷精气中的精微部分转向上,向外输布,达至全身毛孔,代谢后以汗液排出。

通过肃降作用,将水液和水谷精气稠厚部分向下,向内输布至各脏腑器官以达温养之效,最终携带机体废液至肾,以尿排出。

受宣发和肃降影响,若出现问题,则体现出水液滞留,水肿等症。

4.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指全身血脉通过百脉最后汇聚于肺,经此交换清气浊气。

由此可见心肺君臣之联,虽然心主血脉,但尚需肺的辅佐以完成其道。

因此若有血行不畅之证,则除活血之外,亦需通气养气以治疗。

主治节,是指调节各脏腑的运行,体现在以下四点:司呼吸以调节;司气机以调节;助心行血以调节;调通水道以调节。

5.肺与其他事物的关联(1)肺在志为悲。

与心相照,一喜一悲。

若悲伤过度,则会损耗肺气。

(2)肺在液为涕。

指可由涕液来知晓肺状。

(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前半句指一身之皮均依赖于肺宣发的卫气以滋养,后半句指可从皮毛之相官肺状。

(4)肺在窍为鼻。

指鼻与喉相同而联于肺,呼吸通畅与否联系到嗅觉灵敏。

个人理解:悲伤时候容易抽泣,应是第一条的体现。

鼻与肺直接相通,所以易理解肝开窍于鼻一说,涕液在鼻内,亦如此。

由于肝产生的卫气具保卫皮肤毛发等功效,故可以由此观察肺的状态。

(三)脾脾位于中焦,左隔之下,似镰刀,是人体消化系统主要脏器,五行属土,与胃相表里。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

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化)并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运)的能力。

运化功能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运化水谷,二是运化运化水谷,指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作用。

食物受胃的受纳和腐熟作用,达于小肠,受其盛化作用转为水谷精微和糟粕,其中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

脾同时具有传输和散精功能,可以将水谷精微输送到肺,进而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将其散布于全身。

水谷精微,也就是人体各器官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主要来源,同时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由此可见,脾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说法是不无道理的。

若是脾运化水谷的作用出现了问题,那么就相应的会出现食欲不振,气血不足,消瘦等现象,应是各脏腑得不到营养所导致的。

运化水液,就是说脾同时可以对水液产生吸收,传输和排泄的作用。

大概作用和运化水谷相似,但对象却是水液,而其作用同样产生变化,起滋养各脏腑的作用。

2.脾主升清。

指脾气以升为顺,可将水谷精微向上输送至心肺等地。

同时,上升之气可以维持各脏腑的位置相对稳定,防止人体内脏下垂。

3.脾主统血。

意为脾有统摄血液之功能,指其可以通过脾气来使得血液收束于血管之中,不至于溢出血脉而造成贫血。

若此功能受损,则很有可能出现出血,便血等症。

4.脾与其他事物的关联(1)脾在志为思。

是指人思想过度,会影响到脾气的升出,进而导致食欲不振等症。

(2)脾在液为涎。

涎和唾均是口津,而涎是唾液中较清的部分,具有润泽口腔的作用,这就是脾运化水液在此的体现,进而由此可以看到脾的功能情况。

(3)脾在体合肌肉,其华在唇。

人体中肌肉需要的营养较于其他部位而多,从而更容易反映出脾运化水谷的作用,而唇则是由涎来润养的对象之一,也可从此观察脾的情况。

(4)脾在窍为口。

口为消化道开端,也即是脾在官面上的表现。

个人理解:思考时候经常废寝忘食,大概就是脾受影响的表现。

既然是助于消化,口为食道起始,故由此观察脾的状态。

由于脾主运化,并且产生水谷精微以滋养全身,而肌肉又是最需滋养之所,故由此易观察脾运化的状况。

(四)肝肝位于膈下部,腹腔右上方,右肋之内。

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五星属木,与胆相表里。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

是指肝具有调节全身气机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调畅气机。

气机指的是气在人体内的流动。

肝作为调控气升的核心,对气机的疏通,畅达起着关键的作用。

若是出现问题,或衰,则表现为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等状;或盛,则表现为肝火过剩,出现头晕气喘等,易生气。

助脾运化。

脾作为助胃消化的脏器,具升清之用,而肝的疏通作用于此密切相关。

二为肝分泌胆汁,同样助于消化。

若是出现问你,若是出现问题,则会出现口苦,消化不良等症。

这与五行中土木关系有着联系。

调达情志。

情志虽由心主导,但是也受肝的疏泄作用。

情志是由血脉所控制,而肝通过气机调节血脉,以达到影响情志的作用。

故肝气过盛,则导致气机盛,血脉疾,易发气。

调节生殖。

男子排精,与肝肾密切相关。

女子排卵与月经来潮,同样受肝疏泄的影响。

2.肝臧血。

是指肝脏可以储存血液,调节血量以防止出血等症。

当人体安静时,血液需求少,便储存在肝中。

当运动加速,则血液由肝入脉,以达到及时供氧之用。

肝亦有另外一用,即使得血存于脉中不至于溢出,这与其用气机调节血脉之功有所联系。

3.肝与其他事物的关联(1)肝在志为怒。

是指肝气过盛,则易触怒。

(2)肝在液为泪。

肝开窍于目,泪为目液,具滋养眼睛之用,受肝血调控,故可从此观肝的状态。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即为肌腱,韧带等部位,其连接骨骼肌肉等用。

全身的筋膜依赖于肝的滋养,从此也就看出筋与肝密不可分。

(4)肝开窍于目。

肝气可调养血脉,眼睛为面部最脆弱的部分,需津液滋养,而肝则为其提供津液。

个人理解:怒大伤肝,怒气即肝气,怒气盛即为肝气盛,对肝脏负荷加大,易伤。

肝可以明目,津液受其调控以滋养眼部,故从此看肝对于津液的调控比较快捷。

(五)肾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形如豇豆。

为先天之本。

五星属水,与膀胱相表里。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肾藏精。

指肾可以储存精气的功能。

精,广义上即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如气,血,津液与水谷精微等;狭义上即指生殖之精,此精又分两种,一种为禀父母的生殖之精,为先天之精,一种是后天产生的,由机体发育而自身产生的生殖之精。

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又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精气可以促进骨骼肌肉等发育,故引领机体的生长发育。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作为先天之本,分肾阴和肾阳,故又称作水火之脏。

肾阳主一身之阳,肾阴主一身之阴,二者相互协调,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维持身体各脏腑的阴阳相对平衡。

2.肾主水。

肾拥有主持调解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

故又称作水脏。

主要靠肾气来完成这一过程,全身产生的水谷精微化为的代谢等物质,最终集合于肾脏,通过尿,汗,粪等浊物排除,以及津液的代谢,都依赖于肾阴肾阳的主持。

3.肾主纳气。

是指肾可以收摄全身之气。

作为底部的脏器,可以受纳自肺吸入的清气,保持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4.肾与其他事物的关联(1)肾在志为恐。

指恐惧这一情志与肾关系密切。

(2)肾在液为唾。

古人认为唾为肾精所化,由此以观肾。

(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髓亦为精的一种,肾为藏精之本,故相关联。

(4)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耳的听觉依靠于神的精气充养。

二阴则为生殖之用,故相关联。

个人理解:当人恐惧时候易大小便失禁,大概就是肾在志为恐的表现。

肾既为先天之本,其作用必定无语言表。

有说法说肾统领全身脏器,可以从肾阴与肾阳的功效来看出,此话不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