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邦的领导力分析

刘邦的领导力分析

课堂作业1:选择一位你所崇拜的领导者,并应用经典的领导力理论分析其所具有的特质。

解答:分析刘邦的领导力
秦朝末年是个群雄争霸的时代,而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两个人是这部大戏当之无愧的主角。

刘邦,原名刘季,出身卑微,身无长物,如果没有秦末大乱他可能只是个泗水亭长兼街头小混混的头头;项羽,名将项藉之后,身长九尺力能扛鼎,众多楚人追随的当时英雄。

正是这么悬殊的条件下,刘邦带领手下步步为营最终打败项羽建立了汉室江山。

为什么这么多人心甘情愿的为刘邦效劳?为什么他能带领手下打败项羽?现在应用领导五力模型从各方面分析刘邦领导的艺术。

首先是感召力。

领导者唯一的定义是有追随者,而刘邦是靠什么吸引了一批追随者呢?换句话说?怎么分析刘邦的感召力呢?首先,刘邦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

秦始皇南浔,仪仗万千,刘邦看到后说:“大丈夫生当如此!”一句话把刘邦的雄心张志展现无遗。

尽管刘邦出身草莽,但同样不能否认他绝对是一个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

刘备知人善任、不拘一格,肯不计前嫌、招降纳叛,这也是他吸引很多人才。

激励策略与影响力。

刘邦用人的一大特点是论功行赏。

使用人才,首先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呢,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的贡献最实实在在的肯定。

有贡献你就得奖励,要奖励得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你要多奖;做得一般的,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要赏罚分明。

汉国建立后刘邦分封萧何为第一功臣有两个原因:首先萧何给刘邦提供了稳定的后方。

无论前方展示如何,萧何都能很好的治理后方发展人力物力,给前方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

这也是每次刘邦战败后都能迅速又崛起的重要原因;其实是萧何保存了秦国的地图、账本和各种文献资料。

当时刘邦打进关中,军队冲到咸阳城里后,那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抢东西,抢金银财宝,或者忙着强奸女人。

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保存了下来。

这也使得刘邦对于国家的地理、人口、贫富分布等等了如指掌。

是战略大计的问题。

因此刘邦封萧何为第一功臣。

赏罚分明的激励策略使得刘邦能够管理好追随者同时使得追随者更加有激情和效率。

这是刘邦影响力的体现。

决断力。

这是刘邦最让人称道的地方之一。

确实,刘邦没有指挥战争的才能、没有济世安邦的管理才能,全靠手下文武。

但是,要怎么听取追随者的意见?应该采纳那些意见不应该采纳那些意见,各种选择是刘邦决断力的体现。

公元前203年,韩信降服了齐国,拥兵数十万,而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军紧紧围困在荥阳。

这时韩信派使前来,要求汉王刘邦封他为
"假王",以镇抚齐国。

刘邦大怒说:"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你来帮助我,你却想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一王呢?不如趁机立他为王,安抚善待他,让他镇守齐国。

不然可能发生变乱。

"刘邦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该作个真王,何必做个假王呢?"于是就派张良前去宣布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项羽军。

很快就扭转了汉军的不利地位。

在危急关头刘邦能够作出果敢的决断,这是完美决断力的体现。

在信息控制和干部控制问题上,刘邦做的很好。

比如萧何,他被刘邦列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而且刘邦建国后萧何就担任他的首任丞相,拜为相国,在政府当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刘邦。

但即便对萧何这样的人,其实刘邦也是暗中进行信息控制的。

只不过刘邦控制得不动声色――不像项羽,一旦怀疑某个人那个怀疑就写到自己脸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刘邦的猜忌和怀疑是不动声色的。

这是他作为优秀领导控制力的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