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wp 5#118 1
酿酒工艺学 《酒的起源》 1: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 2: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 3:酿造酒:又称发酵酒。即指原料经发酵后,不经蒸馏但经贮存等工序可直接饮用的酒。(如葡萄酒、黄酒、啤酒等。) 4:蒸馏酒:凡用水果、乳类、糖类、谷物等原料,经过酵母菌发酵后,蒸馏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液体,再经过陈酿和调配,制成透明的、含酒精浓度大于20%(V/V)的酒精性饮料,称为“蒸馏酒”。 5:配制酒:指以蒸馏酒或酿造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或称基酒),利用允许的天然或人造的某些材料,经特定的工艺,增加呈色、呈香、呈味成分的酒。 6:50~55 度的白酒成为高度酒,40~49 度的白酒为降度酒,而39 度以下的白酒为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占40 %。 7: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评定的。现分为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 8: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白酒是中国所特有的,一般是粮食酿成后经蒸馏而成的;西班牙加泰隆人也许是第一次记载了蒸馏酒的人。 9: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分为酸、酯、醛、醇等类型。决定酒的质量的成份往往含量很低,但种类却非常多。这些成份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 10: 酒精可被肠胃直接吸收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人体本身也能合成少量的酒精,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0.003%的酒精。 血液中酒精浓度的致死剂量是0.7%。 11: 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啤酒的度数则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麦芽汁的浓度, 12:葡萄酒,又称为佐餐酒(Table wines)。 国际通用上葡萄酒规则: 先上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 先上新酒,后上陈酒; 先上淡酒,后上醇酒; 先上干酒,后上甜酒。 《酒曲》 copyright wp 5#118 2
13:纵观世界各国用谷物原料酿酒的历史,可发现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 14: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发霉谷物称为曲,发芽谷物称为蘖。蘖也含有许多这样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将蘖本身中的淀粉转变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转变成乙醇。同时, 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我国最原始的糖化发酵剂可能有几种形式:即曲、蘖或曲蘖(niè)共存的混合物。 15: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对霉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创造。 16:我国最原始的曲形应是散曲。散曲和块曲不仅仅体现了外观的区别,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酒曲的糖化发酵性能的差异上(因其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差异)。麦曲一直是北方酿酒的主要酒曲品种。小曲一般是南方所特有,小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根霉。大曲,是指专门用于蒸馏酒酿造所用的麦曲。 大曲与黄酒所用的麦曲的主要区别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养温度这三个方面。大曲的原料为豌豆、小麦和大麦。 红曲的品种又分为库曲、轻曲和色曲三大类。色曲曲体最轻。 17:麸曲是采用纯种霉菌菌种,以麸皮为原料经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培养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 麸曲生产的主要方法有:盒子曲法、帘子曲法、通风制曲法。 18:传统的酒曲,其本质之一就是粗酶制剂。目前所使用的酶制剂主要是液化酶和糖化酶两大类。 19:大曲的质量及病害: 大曲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产酒的多少和酒质的优劣,所以对成品曲的质量要求应严格。由于大曲种类不同,对成品曲质量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目前尚无一个理想的统一标准,一般采用感观鉴别和理化鉴别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大曲的质量。 20:大曲的感观鉴别: (1)曲块颜色:曲的外表应有颜色一致的白色斑点或菌丛,不应光滑无衣或成絮状的灰黑色菌丛。 (2)曲香味:将成品曲块折断,用鼻嗅之,应具有特殊的曲香味,不带霉酸味。断面要整齐均匀,呈灰白色。 (3)曲皮厚度:曲皮越薄越好。 (4)断面颜色:曲的断面要有菌丝生长,且全为白色,不应有其他颜色掺杂在内。 21:大曲的病害及其处理: (1)不生霉:曲坯入房后2-3日,仍未见表面生出白斑菌丛,叫做不生霉或不生衣。这是由于温度过 copyright wp 5#118 3
低,曲表面水分蒸发过多造成的。这时应加盖草垫等物,再喷洒40℃的热水,至曲块表面湿润为止,然后关好门窗,使发热上霉。 (2)受风:曲坯表面干燥,不长菌,内生红心。这是由于对着门窗的曲块受风吹,表面失去水分,中心为红曲霉繁殖造成的。因此须应经常调换曲块位臵来加以调节。 (3)受火:曲坯入房培养的干火阶段,菌类繁殖旺盛,曲坯温度较高,如果温度调节不当,或因管理上的疏忽,使得曲坯温度升得过高,内部热量不及时散发,引起淀粉炭化,造成受火。此时应将曲块的距离拉宽,逐步降低曲的品温,使曲逐渐成熟。 (4)生心:曲坯微生物在发育后半期,由于品温过低,以致不能生长繁殖,造成生心。俗话说“前火不可大,后火不可小”,原因就在这里。因此,在制曲过程中,应经常加以检查,发现曲块生心,可把曲块距离靠近一些。把生心较重的曲块放在上层,周围加盖草垫,并提高室温。 (5)皮厚与白砂眼:凉霉时间过长,曲块表面干燥,待里面反起火来才关闭门窗造成的。其原因是曲块太热,又未随时散发,曲块内部温度太高而形成暗灰色,生成黄、黑圈等病症。应控制凉霉时间不能过长,以曲块大部分发硬不粘手为原则,并保持曲块一定的水分和温度,以利微生物繁殖,使其由外往内生长,达到内外一致。 (6)反火生熟:出房后的曲块或成品曲,不可放在潮湿或日光直射的地方,否则容易反火生熟、生长杂菌。特别在春末夏初梅雨季节,环境湿度较高,要注意避免曲块感染黑曲霉、青霉及灰绿曲霉。 《蒸馏酒》 22: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不能继续发酵,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浓度一般不会超过20%。蒸馏器的采用是酿酒工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23:发酵容器的多样性也是造成烧酒香型各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发酵容器分为陶缸和地窖两大类型。黄酒发酵的容器多数为陶质容器。 24:南方的米烧酒,如著名的桂林三花酒,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仍基本上采用上述方式,前期是固态,主要进行扩大培菌与糖化过程,下缸约1天后,加水进行半液态发酵。 “清渣法”直接继承了以上工艺,不同的是采用二次发酵,即第一次将发酵成熟的酒醅从缸中挖出,不加新粮,只加少许清蒸辅料,单独蒸酒,蒸馏后的酒糟经冷却,加曲后入缸再次发酵,发酵28天左右,再出缸蒸馏,酒糟作饲料用。发酵容器仍是陶缸。 “续渣法”可视为循环发酵法,此法的特点是酒醅或酒糟经过蒸馏后,一部分仍入窖(或瓮)发酵,同时加入一定数量的新料和酒曲;还有一部分则丢弃不用。初始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可能是节约粮食,同时反复发酵的酒质量也较好。 续渣法的主要优点是原料经过多次发酵,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经过多次发酵,也有利于积累酒香物质。在蒸馏的同时,又对原料加以蒸煮,可把新鲜原料中的香气成分带入酒中。 25: 我国传统的蒸馏器有两种冷却方式: copyright wp 5#118 4
一种是把蒸馏出来的酒蒸汽引至蒸馏器外面的冷却器中冷却后收集。或让蒸馏出来的酒汽在蒸馏器上部内壁自然冷却。另一种是在蒸馏锅上部的冷凝器(古称天锅,天湖)中冷却,酒液在蒸馏锅内的汇酒槽中汇集,排出后被收集。 26: “酒花”是在蒸馏时或烧酒经摇晃后,在酒的表面所形成的泡沫。由于酒度不同,或由于酒液中其它一些成分的种类含量不同,酒的表面张力也有所不同。这会通过起泡性能的差异而表现出来。 27: 烧酒的主要特点是酒精浓度高,许多芳香成分在酒中的浓度是随着酒精度而提高的,酒的香气成分及其浓淡成了判断烧酒质量的标准之一。 28: 杂粮酒:为强调酒香及酒体的丰富,采用各种原料,所用的混合原料中有高梁,大米,糯米,荞麦,玉米。 29: 白酒的定义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酿制而成的各类白酒。 30: 酱香型白酒: 以茅台酒为代表。酱香柔润为其主要特点。发酵工艺最为复杂。所用的大曲多为超高温酒曲。 浓香型白酒: 以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洋河大曲为代表,以浓香甘爽为特点,在名优酒中,浓香型白酒的产量最大。 清香型白酒: 以汾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清香纯正,采用清蒸清渣发酵工艺,发酵采用地缸。 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特点是米香纯正,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剂。 31:(1)典型的续渣工艺——老五甑操作法 :
(2)老五甑操作图解: copyright wp
5#118 5
说明:一排:新材料下窖到蒸酒的几个窖称一排。 圆排:为立渣后,第四排以后都有。 (3)老五甑操作具有如下优点: ①原料经过多次发酵(一般三次),原料中的淀粉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出酒率高。②在多次发酵过程中,有利于积累香味物质,特别容易形成以己酸为主的窖底香,有利于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③如采用混蒸混烧,热能利用率高,成本低。④老五甑操作法的适用范围广,高梁、玉米、薯干类含淀粉45%以上的原料均可使用。 32:浓香型大曲酒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梁,以糯高梁为好。原料高梁要粉碎。目的是增加原料表面积,有利于淀粉颗粒的吸水膨胀和蒸煮糊化,糖化时增加与酶的接触,为糖化发酵创造良好的条件。 蒸酒蒸粮:“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说明白酒蒸馏相当重要。蒸馏的目的,一方面要使成熟酒醅中的酒精成分、香味物质等挥发、浓缩、提取出来;同时,通过蒸馏把杂质排除出去,得到所需的成品酒。 典型的浓香型酒蒸馏是采用混蒸混烧,原料的蒸煮和酒的蒸馏在甑内同时进行,一般先蒸面糟,后蒸粮糟。 粮糟蒸馏后,立即加入85℃以上的热水,这一操作称为“打量水”,也叫热水泼浆或热浆泼量。量水的温度要高,才能使蒸粮过程中未吸足水分的淀粉颗粒进一步吸浆,达到54%左右的适宜入窖水分。 撒曲:扬冷后的粮糟应加入原料量的18-20%的大曲粉,红糟因未加新料,用曲量可减少1/3-1/2,同时要根据季节而调整用量,一般夏季少而冬季多。用曲太少,造成发酵困难,而用曲过多,糖化发酵加快,升温太猛,容易生酸,同样抑制发酵,并使酒的口味变粗带苦。 33:液态法白酒和固态法白酒香味成分差别的原因: (1)物质基础:白酒的各种香味物质的形成,最根本的是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少量的芳香族化合物等,但它们要转化成香味成分所经历的生化过程复杂,时间较长。固态白酒的醅糟发酵,一方面直接给白酒酒醅带入了转化成的香味物质和它们的前体,另一方面又在转化和积累这些成分。而液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