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
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
现知识,掌握原理或规律的学习。
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不能只着眼于一门学 科的事实和技巧的掌握,学习一门学科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哪些核心的、 基本的概念原理,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将其它知识点与这些基本结 构逻辑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三种最基本内在 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 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 则。 3、发现教学法/反转课堂技术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
美国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
代表,动物心理实验的首
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
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桑代克认为: 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S—R)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这种联结是 通过盲目地尝试错误逐渐形成或建立起来的。这种理论称为“尝试 - 错 误”理论,简称“试误说”。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律、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
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
1、加工系统(操作系统) 2、执行控制系统
3、预期系统
“执行控制”是指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当前学习过程的影响。 “期望”是指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加涅认为,学习是学生 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
过程。 1、学习结果:学习是形成反
学习论
三、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
映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2、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进行 复杂的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 3、学习规律与条件:注重学 习的内部条件主动性、内部动机、 过去经验、智力等。
受学习论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苛勒的经典实验
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效果律、练习律.
迷 笼 实 验
尝试——错误的基本规律
准备律: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开始前,学习者能否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与他是否作好准备
有关。 练习律: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联结就会 减弱。 效果律: 某刺激与某反应联结伴随着奖励时,联结的力量增强;如果伴随着 惩罚时,联结的力量就削弱。
(3)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要朝正确方向逐步去引导和增强
学生的行为。
程序教学
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 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逻
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
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教师(或教学系统)要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立即反馈,出示正
3.习得阶段 对选择的信息进行编码,并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状态。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编码,并尽量激发学生运用编码策
略,以保持学习的信息能进入长期记忆。
4.保持阶段
经过复习等强化手段后,将选择的信息永久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教师的作用是对学习条件作适当的安排,减少对记忆的干扰,使学生 能完整地储存教学信息。
类型2
类型1
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
信号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
学习的联结理论(行为主义)
学习过程: 通过不同方式建立刺激与反 应的联系 学习结果: 使有机体形成“刺激-反应” 的联结 学习条件: 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 部条件 代表学说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
5.回忆阶段 利用检索过程,寻找与当前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使其复活的过程。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线索及采取间隔复习的方法,使记忆有恢复的机会。
6.概括阶段 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迁移到各种类似的情景中去。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情景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推广应用到其他情景。
7.作业阶段 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已形成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显示或应用已学到的知识。
8.反馈阶段 学生在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后,使动机阶段建立的目标早反馈阶段得 到证实及强化。 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证实其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以强化学习效果。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主义)
基本观点: 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 代表学说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
、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
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
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A. 根据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4、态度的学习 5、运动技能的学习 掌握的是以言语传递的内容,解决“是什么 ”的问题 。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 和信息 。 学习者用来“管理”他的学习过程的方式。 通过学习获得的影响个人对人、物及事件所 采取的行动的内部状态。 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 活动,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 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知识的表征——动作、形象、符号
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发现学
4、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
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 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5、惩罚:可以降低发生的概率,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不能根除行为。惩
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教学中注意:
(1)教新任务时,要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进行强化,随着学习的 进行,应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不必事事都表扬
优点:
1.意义学习及其过程、条件这些观点是很有见地的也符合学校学习
的实际。 2.他的理论观点应用于实际,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等策略,对教
学实际有极大地参考价值。
不足: 过分强调由教师安排层次结构的学生接受,忽视了学习者的创造性 ,忽视了品德和技能的学习。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兴起于 20世纪 80 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维果茨基
最高原则,是遗传决定论和本能主义,抹杀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尤其取消
了人的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是机械主义的。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巴甫洛夫认为:
条件反射的建立是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 成了“暂时性神经联
系”。
暂时性神经联系建 立的时候,学习就出 现了。 学习的过程就是暂 时性神经联系的建立 。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适当的认知结构 主观 条件 使新旧知识联系的倾向性 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1. 接受学习的实质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概念同化过程) 2. 先行组织者技术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 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 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 任务相关联。 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 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
事件构成的。每个学习动
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
学习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
外界刺激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诱因,产生学习的内在愿望并付诸行
动。 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用引起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并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组织教学。
2.领会阶段 通过注意的作用,定向选择与学习目标有关的信息。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注意,应用提供自己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
B.根据学习的水平分类
水平 类型8 类型7 学习层次的名称及含义
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能通过思维将学到的概念与规则 灵活地加以运用以解决问题
规则学习——能理解由若干概念构成的规则
认 知 学 习
类型6
类型5 类型4 类型3
概念学习——能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辨别学习——能辨别多个刺激的异同,并做出相应的不同反应 言语连锁学习——根据言语刺激与反应行为的顺序组合的反应 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的联合 联 结 学 习
1.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
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2.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 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
现的。
三、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讲授者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 讲,学习是被动的。 发现学习: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 现这些内容。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学习者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正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与
件反射的相似刺激范围内。 分化。学习者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 高级条件反射。习惯即由连串的条件反射所养成。
教育意义
?
不足:
?
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