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资阳经济地理的研究系别:物理与电子信息系班级:物理学(2)班姓名:刘丹【摘要】资阳市是川南的一个地级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代管简阳市,幅员面积7962平方公里。
全市有4个街道办,171个乡镇、2815个村和1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88万,其中农业人口400万,耕地418万亩。
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靠成都(相距87公里)、德阳,南连内江,东接重庆、遂宁,西邻眉山,区内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国道318、319、321等骨干交通干线。
有利的地理位置为资阳与外市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有力条件。
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沱江河和涪江是贯穿资阳市的两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川西北高原茶坪山脉九顶山麓的沱江自简阳市的宏缘镇入境,向东南流,在资阳市与内江接壤的伍皇镇压出境而蜿蜒东去。
丰富的水资源极大的促进了沿江、沿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资阳农业资源经济发展1.1资阳的地形特征资阳市位于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带内,龙女寺半球状构造和威远辐射构造之间,西高东低。
按大的地貌形态全市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击坝三种地貌类型。
其中以丘陵为主,资阳平均海拔400米,属浅丘地貌,丘陵大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
资阳市的地形主要为龙女半球环状构造的影响带,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地层平缓。
出露岩层按其新老秩序有: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侏罗系蓬莱镇组地层、侏罗系遂宁组地层、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土壤以粽紫泥土为主。
一般海拔在300——550米之间,低山的最高点在龙泉山的长松寺(海拔1059米),河坝的最低点在夏家坝的琼江河出界处(海拔247米)。
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1.2资阳的气候分析资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终年碧翠,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夏日雷雨多而不酷热,冬天霜雪少而无严寒;雨量相对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常常旱、涝交错危害;初夏绵雨,影响夏粮收晒;仲秋淫淋,酿成秋作欠收;夏去则寒潮活动频繁,时有低温冷害;春来偶有冰雹出现,常在局地成灾。
全年云雾多而日照少,空气湿度大而昼夜温差小;平均风速小,大风日数少。
具体而言,资阳市各县区年平均气温17 ℃左右;年降水量950mm左右;年日照1250小时左右;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6.5 ℃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5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2 ℃;极端最低气温-5.4 ℃。
形成上述气候特点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
就盆地气候而言,资阳市还具有南- 北、东- 西气候过渡带的特点。
境内,西北部龙泉山一般海拔高度600-1000 米,比丘陵区高出300-500 米,其产生的空气下沉增温减湿作用对资阳气候也有一定影响。
如反映明显的简阳,其冬干、春旱、夏旱频率分别高达90%、75%、75%,明显高于其它各县区。
1.3资阳的资源及分布(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沱江河在市内经宏缘、灵仙、壮溪、养马、平窝、石钟、石桥、简城、东溪、新市、平泉、飞龙、老君、临江、保和、宝台、雁江、松涛、南津、忠义、伍隍等21个乡镇,总长175.4公里,水域面积为30多平方公里,平均流量为225立方米/秒——275立方米/秒,流域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
因河网水系发育共有沱、涪两江支流(中、小河流)11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11条;5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的小河8条。
还有短小溪流40余条,这些河流小溪几乎都发源于丘陵,河床平、缓、宽,地形切割浅、落差小、水流平缓、岸势开阔,是典型的丘陵地区水系网络。
丰富的水资源极大的促进了沿江、沿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自然资源资阳市气候温和,历史上是蜀中“三江”富庶之地之一,全区有森林面积21.7358万公顷,总蓄积642.65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3%。
区内野生植物有2000多种、树木600多种,主要林木有柏树、桑树、榕树、香樟、银杏、榆树、洋槐、马桑、慈竹等,其中柏树占植树总量70%以上,活林蓄积200万立方米以上。
据统计,区内现有古树名木19种、598株,其中,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树9株。
分布在简阳市(银香1株)、乐至县(红豆树l株、楠木1株、榕树5株)、安岳县(柏木1株)。
区内共有野生动物236种,属国家一级的4种、国家二级的21种、省级重点的15种,其他保护动物196种,其种类及分布见下表。
资阳地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统计表(三)矿产资源资阳市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匮乏的地区,所需矿产资源基本靠外市或外省供应,目前在资阳发现一些小矿产,但一般都是贫矿,如雁江区发现了盐井,但产量很低。
所以矿产业在资阳市并不怎么发达。
2、资阳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近年来,资阳的几大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各产业都不同在程度上实现了增产增收,但是产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
2.1资阳的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农业是资阳市的一个主打产业,资阳属浅丘地貌,气候温和,粮、棉、油、果、菜、中药材等生物资源较为丰富。
全市水资源丰富,有3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43条,大中小型水库377座,成为发展农业的有力保障。
资阳地区在春夏时节经常出现干旱现象,而河流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农作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资阳是一个农业大市,资阳粮食总产量250.34万吨,居四川第四位。
近年来,政府对农业进行大力扶持,减免农业税、肥料补助、种子补助等措施使农业产量大大提高。
粮食产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绝大多数农民依然生活在贫困交界,农民依然生活在最底层。
农民收入偏低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由于农作物的需求量基本固定,农民增收了,价格却又降低了,所以农民的收入始终增长不大。
其次,资阳市现在的农作物基本是粗放型的,农民直接将生产的粮食卖给外地商贩,价格低、利润不高。
此外,农民对信息把握很不充分,看着昨年什么价格高,今年就全都种植什么,这样造成一些产品供给大于需求。
最后,农作物生产十分脆弱,他们受气候和水份的影响太大,偶尔遇上干旱农民往往就基本没有收入。
(二)经济作物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由于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不高,部分农民开始发展经济作物。
最近几年资阳的水果、棉花、粮油、药材等经济作物都得到快速发展,资阳的棉花产量 1.99万吨,居四川第一位;油料产量13.26万吨,居四川第六位,柠檬、通贤柚等特色产品生产规模居四川前列,特别是柠檬产量占全国的2/3。
其中简阳作为成都的城郊型农业区已具雏型,农业特色日益明显。
但是目前果农们通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水果成熟了,却销售不出去,造成腐烂、廉价等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阳市的道路网络还不完善,很多地方交通十分不方便,车辆进不去,进城销售产品十分不便。
第二,资阳缺乏,比较专业的经济作物基地,缺乏统一收购经济作物的机构、农产品物流公司等。
农民销售的产品一般都是通过外地商人来收购等方式完成的。
(三)资阳的养殖业发展现状资阳的养殖业全省闻名,尤其是生猪、牛、羊等产量居全省前列。
目前资阳市建立了国家级生猪基地2个。
资阳的猪肉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发展势头良好。
此外,资阳的鸡、鸭、鹅等副业发展也很不错。
但是由近来环境恶化等原因给养殖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如前两年的猪链球菌病毒感染人、禽流感导致大批养殖专业户破产等。
2.2资阳的工业现状与分析资阳市工业集中、特色突出。
全区境内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2,000余户,主要以机械、食品加工、化工、纺织、建工建材等几大门类为主,其中5大工业部门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税利等占全区80%以上。
以铁道部资阳内燃机车工厂、铁路资阳配件厂、养马桥梁厂为主体的铁路制造工业,具备相当的基础和规模;以四川橡胶厂为主体的橡胶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居全省第一,西南地区第二;以华西公司、四川空分厂为骨干的石化设备和加工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位居西部地区第一,全国第三;以四川卷烟厂、宝莲酒厂为重要力量的食品工业,实力雄厚;以乐至县红旗丝厂、安岳县一丝厂为重点的丝绸工业,产销量大,质量已上到较高档次。
但资阳的工业比重比其他各市明显偏低,资阳的工业企业数量偏少,很多企业不成规模,不具竞争力。
优势企业主要集中在造车、食品、医药和建材等领域。
资阳工业的发扎还任重而道远。
2.3资阳的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近年来,资阳的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服务业、运输业、旅游业都有所发展。
(一)一般服务业资阳的一般服务业如零售业、餐饮业、医疗卫生等发展又好又快,成为服务业的主要支柱。
2008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3.3 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
一般服务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二)交通运输与物流业近年来,资阳的交通运输业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货物吞吐量有所提高,但缺乏专业物流公司。
首先,资阳市的道路较差,很多地区公路还是泥土路,甚至一些村还没通公路。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资阳的物流业也比较落后。
目前资阳还没有成型的专业物流企业。
这是制约资阳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物流业作为产业发展与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发展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业是资阳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旅游业资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有3A级以上景点数十个。
但是资阳的旅游业发展并不怎么好,首先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量不多;其次,资阳的旅游业发展较单调,缺乏文化渲染和特色风味;此外,各旅游景点之间缺乏彼此合作与联系,知名度不高。
3、调整资阳产业的方案探析资阳的几大产业之间基本是彼此独立的,产业之间缺乏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因此积极挖掘各产业间的联系,提出一套促进各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方案是促进资阳各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整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3.1农业产业化由于初级农产品廉价、需求量有限等因素,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发展策略。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等方式,促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相互衔接。
通过壮大第二产业,拉动第一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的良性互动。
(1)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工业与农业携手并进,成立专业合作社,促进资阳农业产业化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推进。
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是促进农产品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对于农产品企业本身也非常是有利的。
首先,农产品企业可以在本地采购大量农产品原料解决农民农产品销售难度大的问题。
同时,由于农产品企业可以在本地采购到生产需要的原材料,不仅能保证原料质量的优质、新鲜,还能节约原料的运输成本和库存费用。
其次,农产品企业需要雇佣一批劳动力进行生产,这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