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强女人 为爱撑起一片天

坚强女人 为爱撑起一片天

坚强女人为爱撑起一片天
【主持人】关注百姓生活,讲述百姓故事,展示生活百相,感悟人生价值,百姓生活,以百姓的视角关注生活。

今年47岁的杨晓霞,用“多灾多难”来形容她的命运一点也不为过:丈夫患病2年最终撒手人寰,公公年过花甲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年幼的儿子需要照顾……面对不幸,坚强的杨晓霞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一个几近破碎的家,用自己的默默行动诉说了一串串令人感动的亲情故事。

【场景】婚礼现场
【解说词】农历二月初八,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但对杨晓霞一家人来说,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这一天,杨晓霞的大儿子陈龙龙结婚了,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更是杨晓霞一家人铭记一生的日子。

周围的邻里街坊也为他们一家人感到由衷的高兴和祝福。

【同期声陈龙龙】我今天结了婚,终于了了我妈一个心愿,在这几年里,我妈确实不容易,从今天起,我会和我媳妇好好孝敬我爷,孝敬我妈,让他们以后再也不要受苦了,让他们再也不要为我费心了。

【同期声杨晓霞】我大儿子今天结婚呢,我心里特别高兴,受了这么多年的苦,终于熬出头了。

【同期声陈五才】龙龙呢,自小离了他父亲,就是一个老爷和他妈从小把龙龙和西龙弟兄两个拉扯大,今天呢,
给这个陈龙结婚,他爷和他妈拉扯到这种程度,今天呢,在这喜庆的日子里,特别高兴。

【同期声陈建军】我嫂子今天给儿子娶媳妇呢,这娃自小也就是把他父亲没有了,把娃拉扯大也不容易,今天给娃娶媳妇呢,全家族人都非常高兴。

【同期声肖慧芹】我觉得她特别不容易,她为人处事什么的都比较好。

因为她这个人跟别人不一样,就是太辛苦了,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就收到这么好的回报。

【解说词】1987年,杨晓霞经人介绍嫁到小章镇小章村。

1990年,杨晓霞有了大儿子,取名龙龙。

然而,杨晓霞怎么也没料到,孩子出生不到十天,婆婆因患心脏病去世。

面对不幸,杨晓霞只能和丈夫一起面对,一起承担。

1993年,他们又有了小儿子陈西龙,两个儿子的降生,让这个家庭很幸福。

日复一日,尽管日子过得很艰辛,但是再苦再累,杨晓霞觉得还有丈夫可以依靠。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杨晓霞的丈夫被查出患有脑瘤晚期。

从此,种田耕地、服侍老人、照料丈夫的重担全落在了杨晓霞一人身上。

1999年,杨晓霞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一个坎——丈夫因病永远地离开了他和孩子。

沉重的打击,让杨晓霞痛不欲生。

那时侯,大儿子才九岁,小儿子六岁。

两个年幼的儿子要抚养,年迈的公公还需照料。

办完丈夫的后事,杨晓霞抹干眼泪,只身撑
起这个几近破碎的家。

【同期声杨晓霞】当时(孩子)他爸爸没了以后,都没有钱埋上,集钱才埋呢,每家人10块钱,集到钱才埋人呢。

当时埋了以后,唉,剩下十块钱还要买灯泡、还要买盐、还要买酱,家里都没有挂的门帘。

唉,没办法说,都不知道怎么过。

我眼睛一睁,太阳很红,我把我眼睛闭上,睡在炕上,眼泪滴在被子上,眼泪滴在床单上,眼泪滴在地上,每天这样过,这样一天生活,没办法,自己给自己宽心,起来,为娃一切做好准备,地里农活开了要做农活,还要给孩子做饭,还要让孩子上学,哭的时候不让孩子知道,不让我公公知道。

【解说词】面对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公,杨晓霞把自己的伤心、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以一颗慈母之心,顽强的撑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起初杨晓霞给学校做饭,做着十三个人的饭,一个月一百二十元钱,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六年。

再后来经人介绍在瓦窑上给工人做饭,做着十五个人的饭,一个月一百五十元钱;帮人家掰玉米、锄草、套袋,养羊、卖鸡蛋,在县城食堂打工,那段难捱的日子,苦不堪言。

但坚强的杨晓霞从来没有后悔过。

【同期声杨晓霞】我养羊、养猪、卖鸡蛋,每天去瓦
窑做饭,学校做饭,辛辛苦苦为我这两孩子,当时我就没有说是想到出去,一直把我这个家维持的就说是我以后走了,我娃要受罪呢,当时我娃他爷是一个儿子,我就说把我这个家要提起来。

我受苦受难让我受着,就不想让我孩子出去,看人家脸色,让我孩子他爷不要看人家脸色,有我在这个家怎么样都好说,我一个人我是个青年人,受罪没有怨心,孩子他爷是个老实人,他呢,依靠的是我和我儿子,儿子小,我把他们全都抓养大。

【同期声娘家妈】把难做完了,把心操完了,把苦受完了,为这些娃呢。

【解说词】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就要求外出打工,儿子的孝心感动了杨晓霞。

杨晓霞无奈,只得中断了儿子的学业。

杨晓霞总觉得自己亏欠孩子们太多......
【同期声陈西龙】因为是,家里负担太重,就是我爸有病的时候,欠下的账太多了,我想给我家里人减轻一点负担,然后就不念书了,我妈我爷都不同意,不准我出去,出去就是害怕别人骗你,我说,唉,我没事,就是把家里的负担减轻一点,我哪怕出去受些罪呢,叫你们在家里少出些力。

【同期声杨晓霞】当时我就想我儿子,我儿子去打工的时候一个才15岁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时候我不放心、不
忍心,我拉着他的手不忍心把他放在那里,我回来当时连碗都端不上。

大儿子出去15岁,小儿子出去15岁,孩子一看家里没有办法过了,孩子就说妈我出去给你减轻一点负担,爸爸走了,你有什么我都没办法给你说,就这样说的。

【主持人】艰难困苦,玉妆于成。

就这样,艰难的生活并没有让这一家人望而却步。

一家人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一方面,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补贴了家用,另一方面,用来偿还家里的债务。

【解说词】如今,杨晓霞在县城公刘街的阿瓦山寨干着公卫工作,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她总会抽出时间给公公打个电话。

【同期声】
杨晓霞:大,再有药没?我过两天就上来了
公公:我啥都好着呢,啥都不要。

药不要,啥都对着呢。

隔三差五,杨晓霞总会回家看看。

家,是她心中永远放不下的牵挂。

【同期声】
杨晓霞:爸,我刚上来说给你你安顿下。

老爷子:嗯。

杨晓霞:那我这下把家里安顿好,把这那做好。

老爷子:嗯。

回到家里,杨晓霞就开始忙碌起来。

她收拾好老人的房
子,给老人换洗衣服,端水送药。

安顿好家里家外,就去村口的大路上拉水。

【现场声像】
乡亲:晓霞,你什么时候回来?
杨晓霞:刚回来,给家里安顿下。

乡亲:安顿下?
杨晓霞:嗯。

这条路,杨晓霞洒下了太多的汗水,饱尝了世间的酸甜苦辣,但是她依然无怨无悔,走的执着而坚定。

【同期声老爷子】开始回来了这下是拉水、扫院,安顿个零活,安顿个,什么都安顿好,她就走了。

再过几天就又回来了,一个人也可怜。

多亏她回来了给我安顿这安顿那。

药一直没离过,(她)刚回来了我说没药了,她就把药要么让人捎上来,要么就买的拿上来。

每次临走的时候,给老人把换洗的衣服收拾好,馒头蒸好,柴米油盐酱醋全部安顿妥当。

【现场声像】
杨晓霞:我这下走了,你有什么事就打电话。

老爷子:好。

杨晓霞:那我这就走了。

老爷子:嗯。

就这样,杨晓霞数年如一日尽心尽力的侍奉着年迈体弱
的公公、为孩子们操持着这个温馨的家。

两个孩子外出打工,平常也都不在家,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很少。

一家人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那才是杨晓霞最开心的时刻。

大家也很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兄弟俩帮着做些家务,陪爷爷晒晒太阳、说说笑话,其乐融融。

孩子们不在的家的日子,爷爷总是依在门外盼望着......
【解说词】如今,杨晓霞的大儿子已成家立业,了却了一家人的一桩心愿,小儿子也有了自己的打算,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了。

【同期声杨晓霞】那已经过去了,都过去了就过去了,这下现在比原先好的多了,现在已经娃大了,孩子都懂事了,老人已经能体贴我了,老人也就说辛苦我了。

杨晓霞欣慰地说,想到这些,她觉得过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杨晓霞的一言一行,不离不弃,也赢得了邻里街坊的尊敬和爱戴。

【同期声陈建国】我邻家这家人确实话不容易,丈夫去世早,留下两个很小的两个儿子,一位老人,我邻家这个媳妇能把这个家庭在这个面临多种困难的情况下能撑当起来,全靠她自己的努力,再一个邻家这个媳妇能把这个家庭能撑担起来确实话不容易。

她不出去打工还不行,她就是每礼拜利用休息时间回来给老人各个方面把老人安顿的是很好。

【主持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韧不拔、善良无私,
应该说,杨晓霞这一辈子,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几乎没有什么能把她打倒,而她“顺境感恩、逆境坚强”的心理更是让她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幸福或是追求幸福”的路途中。

如今的这一切,都是她用孱弱的身躯和坚定不移的爱支撑起来的!让我们一起祝福杨晓霞一家人的明天会更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