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
任务分层设计,由浅及深,先易后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学习设计(1)分组:教师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各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2)交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相互评价。
教学流程:八、教学设计模式结构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导入新课问题: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听到了“爱我中华”的歌曲看到了一张讽刺漫画,对学习产生兴趣为什么上课会这样,我们要学什么?导出本节课的任务是:信息与信息技术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1、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含义2、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激发兴趣分组、分层自学信息的含义(多媒体显示图片)自学课本活动1,并思考: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它们?2、它们能告诉人们哪些内容?3、这些内容可划分哪些方面?4、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5、信息的含义是什么?巡回观察,启发学生思考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略。
分组完成任务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加以引导得出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每组代表发言回答以上不同问题模式结构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继续分层自学信息的传递及获取自学课本P5页,结合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1、信息可通过哪些方式传递?2、你是怎样获取信息?3、什么是信息的载体?刚才的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分别是什么?4、同一信息的传递方式唯一吗?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吗?5、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实践活动:1、看手中的一份关于2004雅典奥动会的一份新闻报道;2、看一段关于2004雅典奥运会的资料片(女排决赛胜利时刻);3、放一段关于奥运会的录音报道;3、让学生现场发挥表演一些小品,表示一些体育运动并表达获得奖牌时兴奋看课本并思考完成以上所提问题归纳总结1、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2、以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给学生严格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表达方式本身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处理性等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奥运的认识,并立志把女排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问题,表达个人不同观点,得出总结(1)信息是各种不同信号的集合;(2)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载体;(3)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个人举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十二课走近香港—幻灯片模板、母版和版式(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ffice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werPint 2000是Office 2000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
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
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板与版式的更换。
难点:母板与模板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会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这课时进一步熟练操作。
三、教学方法分析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三、教学准备软件:PwerPint 2000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资源:《走进香港》PPT 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课时中搜索到网络资料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活动:举例演示学生的作品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选择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一个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个幻灯片页面,这节课我们要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教师演示:打开《走进香港》,增加一个幻灯片页面,“插入”-“新幻灯片”,程序自动选择版式,模板自动应用第一张幻灯片,继续插入多幻灯片张,版式自动选择,同第二张。
教师提示:“插入新幻灯片”和“新建文件”的区别教师提问:第二张版式名称为“项目清单”,合适自己的版面设计吗?如果不合适,怎么办?学生回答:更换版式(可让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上来操作)教师讲述:与版式相类似,模板也可以更换,但两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在操作的时候注意观察(在课堂小结中提问)。
教师讲述:应用模板使我们创建的'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比如要在每个页面的右下角出现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现同一的徽标,但是还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母板,“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模板和母板的关系3、操作练习学生操作:打开前一课时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附加要求,在幻灯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级姓名,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
ppt。
4、深入巩固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更换版式和更换模板的区别模板和母板的关系6、课后教师反思(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篇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案例课题:第十章第二节演示文稿的编辑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 1.1.掌握调整幻灯片的顺序及删除幻灯片的一般方法; 2.2.掌握改变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3.3.理解母版的作用,学会通过使用“幻灯片母版”调整整个演示文稿的风格,如:向每页幻灯片中添加标识型的文字或图标。
二。
能力目标: 1.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2.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3.锻炼学生自主开发软件功能的能力。
三。
发展目标: 1.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2.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精密性; 3.3.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一。
重点:幻灯片母版的使用;二。
难点: 1.1.给幻灯片设置脱离母版控制的。
背景; 2.2.幻灯片母版的使用。
教学模式:“自学→质疑→指导”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法、演示法。
教学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教室、辅助教学软件。
课前准备:通过多媒体教学网,将“课前任务。
chm”、“练习。
ppt”、3个任务文件及“图标。
jpg”传给每个学生。
教学过程:一。
一。
复习导入课前任务:(1)(1)映射网络驱动器;(2)(2)打开download 文件夹中的“练习。
ppt”;(3)(3)在第1页幻灯片上围绕学校“体育节”设计宣传海报;要求:版面布局合理、美观;文字简练,有号召力(4)(4)存盘学生活动:复习、实践,完成课前任务;教师活动:巡视、答疑;教师提示:通过设计“体育节”宣传海报,希望帮助同学们回忆起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此基础上,今天我们来学习演示文稿的编辑,主要内容请阅读演示文稿“练习。
ppt”第二张幻灯片的内容。
二。
二。
新课任务一(1)(1)交换第1页与第2页幻灯片的次序;(2)(2)删除第4页幻灯片。
学生活动:思考、实践,完成任务一;教师活动:巡视、答疑;师生共同小结:明确至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几种常用视图及其转换。
教师质疑:展示一张学生设计制作的“体育节”宣传海报,给以肯定评价;同时提出:该页幻灯片的背景与内容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