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头孢哌酮不良反应的部分文献综述

头孢哌酮不良反应的部分文献综述

头孢哌酮不良反应的部分文献综述
作者:张连英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417-02
随着头孢哌酮应用的普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为了便于正确使用该药,现将
其不良反应扼要综述如下。

1 致全身表皮松懈
袁荣涛[1]报道1例弥漫性淋巴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20 d,因感冒致咽炎,给予头孢哌酮钠2 g,加入生理盐水200 mL静滴。

用药3 h后,体温达40.2℃,面部、胸部、背部、手足散在红色丘疹; 18 h之后,皮疹融合成片状; 24 h后全身皮肤暗红色,轻触剥脱,口内粘膜剥脱,溢血,咽痛明显,睑粘膜糜烂。

诊断为表皮大疱松懈症,由头
孢哌酮过敏所致。

2 致严重过敏性休克
林江涛[2]报道1例。

该患者用本药2 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

5 min 后,出现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全身皮肤瘙痒,面部分布风团;随后发生头晕、眼花、
意识模糊。

后经抗过敏休克治疗,情况好转。

3 致延髓受损样反应
王玉柱[3]报告一男性患者患左侧大叶性肺炎,用头孢哌酮8 g/d。

9 d后发现患者头及两手震颤,尤以右手更为显著,不能书写,走路不稳,喝水呛咳,语言不清。

停用该药,改为哌拉西林6 g/d静滴,继续抗炎治疗。

7 d后,上述症状群逐渐消失。

22 d未见复
发,病愈出院。

4 致消化管出血
叶高峰等[4]报道4例老龄肺部感染患者用头孢哌酮后出现消化管出血。

2例静滴给药(3 g, 2次/d),四五天后解黑色柏油状稀便。

随后停药,给予静脉点滴酚磺乙胺,肌肉注射维生素K3,口服凝血酶。

另2例静脉给药(2 g, 2次/d), 14~18 d后亦解黑色柏油状稀便,即停药,亦用相应方法治疗。

4例中2例因上消化道出血不止而死亡,另2例经抢救好
转。

这篇报道提示:若老龄肺部感染慎用本药,并对凝血酶原延长患者禁用。

5 发生戒酒硫样反应
孙红[5]报道1例。

患者,男, 26岁,入院诊断为右大腿高压电烧伤2%(Ⅲ度),术后用本药3 g静滴, bid, 4 d,并术后每天更换伤口敷料,用75%酒精湿敷。

用药第2天静滴头孢哌酮过程中,出现胸闷、气急、神志恍惚、面色潮红、恶心,补液后症状缓解。

以后2 d一用该药,连续出现上述症状,补液后亦缓解。

停用头孢哌酮,改用其它药,上述症状未再出现。

(下转第40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