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教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教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教案粤教版教学计划常规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扫荡纲领,使辅导员教师在教学教育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

前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教案粤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教案粤教版1分子和原子一、教材下卷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从学生都市生活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宏观经济运行帮助解释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物理现象这些微观现象。

将探究庆典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

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调适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学生物质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根据遭遇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

这些问题正是本重要领域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员学习的动力。

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固体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液滴通过建构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书本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方法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化解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要素: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发动我的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筹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才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提前完成的,但是很多人即使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

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讲授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预览河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猜想。

接着我会肯定他们的猜想,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苯氢原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随心所欲不能随意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眼下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协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

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首先通过1滴水中所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确实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指路解释成因。

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

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接下来下一场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小学生学生的猜想。

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

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

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必须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不少天,引发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单发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

环节三:巩固提升环节四:小结作业有机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总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答学员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课文下一节内容并思考,从分子的角度来说,水的蒸发和多种不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为下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七、说板书设计最后说吧我的板书,根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看出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九年级化学教案汕头教版2《酸和碱的中均和反应》教学目标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pH格兰氏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自主练习】阅读书本61-6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水平,即溶液的酸碱度。

指示剂只能检定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柠檬黄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2.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当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跟踪练习】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发动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2.某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酸性。

苹果汁的pH在2.9-3.3,在苹果汁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示的紫色是红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A.pH=14B.pH=7C.pH=1D.pH=04.将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后,再经水紫色石蕊试液。

(1)溶剂氧化钙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尽显蓝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白色。

(3)氯化钠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尽显紫色。

学习指导二:使用pH试纸【自主练习】阅读书本62-6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用pH试纸测定混合物的酸碱度时,只能精确到个位。

2.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简记: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读)【小组讨论】1.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会带来什么后果?2.测量溶液的酸碱度以后,将pH试纸润湿会带来什么后果?用润湿的pH试纸检测酸溶液或碱溶液的酸碱度时,pH会怎样变化?(用图表)3.用pH水溶性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布季,还是使用干燥的pH试纸?【教师点拨】用pH试纸氨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这些气体不能使试纸显示不同的颜色,只有这些气体溶于水后,生成酸性裂解物质或碱性物质才能令pH试纸变色,我们才能判断该气体是酸性或碱性气体。

所以用pH试纸氨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溶化再用。

【跟踪练习】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防腐剂是苯甲酸,苯甲酸的碘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所的是(B)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氧化钨石蕊试液变红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亚铁变色学习指导三: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主练习】阅读书本63-6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厨房清洁剂呈氨,因为里面含有NaOH。

厕所清洁剂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碱性,溶质的化学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5.6。

3.相互之间说一说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跟踪练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朋友对日常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碱度进行了测定,他们对每种待测液都做了三次测定,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低偶然误差。

分析测定结果,发现各类洗发液的pH差别较大,约在7-9之间,护发素的pH均略小于7。

同学们联想到洗发、护发的程序,决定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提出问题: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设计实验(1)收集某人的5束头发,分别放入不同pH溶液的烧杯中,静置约30分钟。

(2)将各束头发取出,用纸巾吸干液体量测前观察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论:碱性溶液会损伤头发,中性、酸性溶液对头发头发的影响不明显。

分析交流:洗发时使用洗发液和护发素的顺序洗发液先用是后用护发素,原因是降低碱性洗发液对头发的伤害。

【当堂训练】教学至此,若干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九年级化学教案汕头教版3《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3)根据各异标准将物质分类。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进一步化学的自信,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辽宁人。

教学重难点1. 硫磺的相似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分类。

【教学难点】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试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75“探究”要求进行活动。

1. 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2. 按要求判断表中物质能否发生复反应。

【归纳总结】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 溶于水的碱有五种:K0H、Na0H、NH3o H20、Ba( 0H) 2、Ca( 0H) 2。

2.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3.丁二不溶于水的有AgCl。

4. 硫酸盐中不碱性水的有:BaS04;微溶于水的有:CaS04、Ag2S〇4。

5. 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上一单元我们学习此时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并归纳出了酸、碱的通性,那么盐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盐有研讨哪些氧化物。

【归纳总结】师生互动,归纳盐的化学成分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如:Fe + CuS04=Cu + FeS04 Cu +2AgN03=2Ag+Cu(NO3)2反应条件:①盐应为可溶性盐;②“前换后”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2. 盐+酸→新盐+新酸条件: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即可。

3.盐+碱→新盐+新碱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生成物均必须可溶。

4. 盐+盐→新盐+新盐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组分均必须可溶。

【随堂巩固练习】依据氧化物盐的化学性质及水解条件,来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的指路完成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