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多篇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多篇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多篇粤教版初三化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验动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动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没有发生改变。

【学生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均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教师引导】出示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以及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化学反应式,请同学们再次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在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变化,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

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引导】展示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二者结构上的不同。

【学生回答】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教师总结】在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请学生以谈收获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查阅资料,查找在地壳和人体中元素含量的大小比较。

粤教版初三化学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1.元素符号的记忆及所表示的意义。

2.组织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工具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现在社会在不断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饮食讲营养、穿着讲天然,对于吃、用的东西,人们总喜欢问一句:它的组成成分是什么?目前,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随处可见,这里所说的“铁’’、“钙”指的是什么?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世上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是什么?经过长期的努力,人们终于知道了自然千千万万物质是由1 00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本节课就要来探讨这个问题。

[提问]什么是元素呢?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谁能说一说?二、阅读讨论[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5~77页的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边讲解边小结。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简单地说元素就足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1]既然是氧原子为什么还称氧元素呢?[答疑]事实正是如此。

以氧原子为例,所有的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8,并且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我们把这一类的氧原子就称之为氧元素。

按照原子的核电荷数目进行分类,可以将所有的原子分为1 0 9类。

每一类原子叫一种元素,共有109种元素。

[质疑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呢?[答疑]举个例子吧,把蔬菜称为元素,那么西红柿、茄子、土豆等就称为原子,蔬菜只可以论“种”不可以论“个”,同样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既可以论“种”又可以论“个’’。

[问题l]“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的成分如下( mg/L):硒:0.013,锶:0.0596,锌:0.00162,钠:18.4,钙:4. 69,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元素还是指原子?生:指元素。

[问题2]下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生:分子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但是元素不变。

例如H元素,即核内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不管在反应物水(H20)中,还足在生成物氢气(H2)中,H原子种类不变即H元素的种类不变。

[问题3]元素可以采用统一的符种类即元素符号来表示,请问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从下表中你还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投影]-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小结]1.从表中可以看出,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例氢元-H;碳元素——C;磷元素-P;硫元素——S;钾元素-K等。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例氯元素-CI;钙元素——Ca;镁元素-Mg;铁元素-Fe等。

2.从表中还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l)元素符号的中文名称与元素的类别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有“韦”字旁的是金属元素,例:铁(Fe)、钡(Ba)、钠(Na)等;有“石’’字旁是固态非金属元素,例:碳(C)、磷(P)、硫(S)等;有“气”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例:氢(H)、氧(O)、氖(Ne)等。

(2)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N’’表示氮元素,又表示氮元素的一个原子。

师:同学们,当你走进商店或超市,面对成百上千种商品,你要在尽快的时间内找到你所需的商品,你这时怎么办?咨询吗?还是看标志找到你所需的购物区?师:对。

同学们说得对。

商店的东西都分门别类、有序的排放,使我们在短时间内买到所需的物品。

那么,我们今天要研究物质的构成者-IOO乡种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把它们分门别类,有序地排列,科学家们经过探究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后,将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问题4]仔细观察附录中的元素周期表,思考一下,它有什么规律?(提示从横、竖、颜色的不同、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方面思考o)[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形成书面小结,然后选择较好的同学,将规律展示,教师补充,最后作小结。

[小结]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 8个族(其中1,2 ,13 ,14,15 ,16 ,17为A族;3,4,5,6,7,8,9,10, 11,1 2为B族,1 8为0族);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例如镁元素,它的核电荷数为1 2,镁元素的编号为12,即原子序数为12 。

即原子序数的数值=原子核电荷数。

3.从表中得知红色为金属元素,_为非金属元素;4.从表中可以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课后小结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例如氢元素-H;氯元素-CI;钙元素-Ca;镁元素Mg等,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3.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N”既表示氮元素又表示氮元素的一个原子。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从周期表上查找某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名称、号、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粤教版初三化学教案3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1.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元素周期表教学过程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复习提问]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追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新课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第1课时元素[提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回答]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元素[讲解]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解答]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_[回忆]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