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即体育领域里的管理活动,体育组织中的管理者对体育管理客体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 2 系统方法 3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1 有利于普及体育管理科学,加强理论对体育管理的指导,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完善体育管理学理论体系。
2 有利于促进体育改革的深化,使体育工作的进行更为科学化、有序化。
3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效益,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4 有利于提高干部的素质水平,加强管理干部部队的建设。
第二章体育管理系统: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中介。
管理主体:管理者、管理机构管理客体/核心:人、财、物、时间、信息管理中介:组织机构、法规、管理工具体育管理过程:计划、组织、检查、总结体育管理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系统原理:指实现系统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分析规律的概括。
系统原理的应用:1 把握系统的整体性2 管理系统内部形成相对封闭a 管理组织机构有效封闭b 法规、制度的封闭c 管理中人的封闭人本原理:以人为根本,一切管理活动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规律的概括。
人本原理的应用:1 选人用人做到能及对应 2 综合运用各种动力动态原理:指在管理活动中,把握管理对象的变化,不断调节各个环节,实现整体目标规律的概括。
动态原理的应用:1 运用反馈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 2 在管理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弹性。
效益原理:指管理的各项工作围绕提高效益为中心,科学的使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价值V=功能F/成本C体育管理的基本方法:1 行政管理方法 2 法律管理方法3经济管理方法 4 宣传教育方法行政管理方法: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规范管理的方法。
特点:1权威性2 强制性3 垂直性 4 具体性作用:1 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能有效的对全局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
2 有利于强化管理,使各部门密切配合。
3 有利于灵活的处理管理中的特殊问题。
法律管理方法:通过法律、法令等体育法规为手段,调节各种体育关系,以保证和促进体育发展。
特点:1 规范性2 强制性3 预防性作用:1 建立和保障正常的管理秩序 2 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3 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经济管理方法: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
特点:1 调节对象的利益性2 调节作用的间接性 3 调节手段的灵活性 4 调节效果的平等性作用:1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2 有利于强化管理职能3 有利于适当分权 4 有利于客观的检查管理效果。
宣传教育方法: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方法,使人们围绕共同目标而采取行动的方法。
特点:1 先行性2 滞后性3 疏导性 4 灵活性体育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1 体育管理方法是一个统一的完整体系2 各种体育管理方法的互补与组合3 追求各种管理方法的综合效应4 管理者的创造性决定着管理方法的运用效果计划:指为实现既定的决策目标,制定相应策略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完善的体育计划应包括:1 确定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与范围2 制定工作的步骤、程序与工作规范3 决定工作所需的经费及设备4 工作所需的场所与使用的方法和规定5 工作负责人、督导人及协作单位、部门6 详细的工作制度、起止时间及质量标准等计划的特征:1 目的性2 首位性与超前性 3 普遍性计划的功能与作用:1 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和应变动能2 能保证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组织的发展目标3 为控制提供了依据和标准计划时间分类长期计划10~20年中期计划1~5年短期计划1年以下制定体育计划的依据:1 遵循客观规律 2 依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3 依据体育目的、任务和上级的体育工作计划4 依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体育计划的程序:1 分析环境,科学预测 2 正确决策,确立目标 3 分析差距,提出对策4 拟定多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5 确定方案,编报计划制定体育计划的方法:1 现状调查法 2 历史比较法3 未来预测法 4 整体综合法5 优选决断法体育发展战略:对体育运动发展全局所作的筹划与指导。
体育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1 全局性 2 长远性3 层次性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1现状分析与预测2确定体育发展战略目标 3 确定体育发展战略步骤与对策全民健身计划:1993年提出构想,1995年6月20日正式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的意义:1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体育要求,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2 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3 大力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4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需要5 确保公民参与体育权力的需要6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特点:1通过政府行为,加强全民健身工作2 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加强全民健身工作3整体性加强全民健身工作4 通过社会化加强全民健身5 用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的方式,加强全民健身工作《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1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面临的形势2 ………………………..的目标和任务3 ………………………..的对象和重点4 ………………………..的对策和措施5 ………………………..的步骤第四章体育管理的组织:为有效实行体育组织的既定目标,通过建立体育组织机构,使体育管理诸要素合理有效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活动过程。
体育管理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1 组织工作的目标性 2 组织结构的层次性 3 组织活动的协作性进行体育组织设计,必须遵循的要求?1 以目标、任务为中心2 职权责对等3 精干高效4 统一指挥5 控制幅度体育组织结构类型:1 直线式2 职能式3 直线职能式4 矩阵式体育组织人员配备:1 德才兼备 2 扬长避短3 量才用人4 竞争择优体育组织的人员数量配备应考虑的因素?1 以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为依据2 以各类体育组织的工作定额为计算基础3 考虑人员的流动率4 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制定体育组织规章制度的要求?1 从实际出发2 系统调节3 民主化4 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5 建民扼要规章制度的基本类容: 1 执行范围 2 执行时间 3 具体规范 4 监督考核 5 奖惩办法第五章体育管理控制:指保证体育管理过程与计划、目标一致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体育管理控制的作用:1 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证2 实施计划的有力保障3改进体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体育管理控制的条件:1 以组织目标为中心2 以计划为依据3 有组织机构做保证4 有畅通的信息渠道体育管理控制的方法:1 计划控制2 目标控制3 预算控制4 定额控制5 规章制度控制体育管理控制的过程: 1 确定控制标准 2 衡量成效 3 纠正偏差体育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1 预先控制 2 现场控制3 结果控制预算:根据事业发展计划,通过一定程序批准的经费收支计划。
预算的作用:1 有利于财务收支的综合平衡和计划管理2 有利于监督和控制重点工作和项目的进展情况。
3 有利于体育组织内的协调和指挥第六章学校体育管理:遵循学校体育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利用有限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管理、控制、评估等一系列综合活动。
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任务:1 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各级管理机构,制定管理法规,明确各有关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管理职责。
2 科学制定学校体育管理的计划和文件,使之适应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3 合理的组织与管理学校体育,确保低耗、高效的顺利实施。
4 协调学校体育各管理部门和学校体育内、外部的各种关系,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等条件。
5 定期与不定期对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促进体育教学质量。
学校体育管理的宏观内容:1 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长远规划和投资建设的战略布局等。
2 研究制定学校体育的法制建设并监督实施。
3 建立健全全国和地区性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管理基本要求。
4 研究拟定学校体育管理的总体改革方案和措施。
学校体育管理的微观类容:1 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加强体育人事管理等。
2 加强学校体育各项业务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果。
3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不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 加强学校体育的制度建设、体育情报信息与宣传教育工作和场地设施器材经费管理。
5 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与评估。
第七章社会体育管理:指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由广大群众根据业余、自愿、多样的原则所开展的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管理的特点:1 管理目标的多样性2 管理边界的模糊性3 管理系统的复杂性4 管理体制的社会性社会体育管理目标的内容:1 社会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或体育人口占社会人口的比例2 社会体育的经费投入3 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数量4 社会体育干部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5 国民体质发展水平社会体育管理的基本要求:1 以指导性计划为主2 以宣传教育为主3 依法管理为主4 扶助支持为主城市社区体育:指在城市中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以社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
城市社区体育的主要特点是区域性社区体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1 处理好社区体育组织与行政机构的关系2 充分发挥驻区企、事业单位的作用3 增强居委会一级社区体育组织建设4 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社区体育活动经费5 以多种形式开展社区体育活动6 建立社区体育工作的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农村体育的特点:1 参加对象的分散性2 活动时间的不稳定性3 体育观念的保守性4 经济条件的滞后性5 活动项目的民俗性6 活动场地的天然性第八章运动训练管理体制:运动训练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的总称。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按训练性质划分:1 以专业训练为主的训练管理体制2 以业余训练为主的训练管理体制3 以职业训练为主的训练管理体制4 综合型的训练管理体制衡量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优劣的主要标准:1 为训练出人才、出成绩所提供的保证作用。
2 对训练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的促进作用3 对提高运动员社会化程度的作用4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社会可容性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趋势:1 在训练管理体制上,使运动项目由政府管理向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管理转变,建立若干项目管理与协会管理相结合的训练管理中心。
2 在国家队的管理上,由过去高度集中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转变,建立多种模式和多强对抗的竞争体制。
3 在项目管理上,由过去战线长、力量分散向突出重点、分类管理转变,建立和完善效益投资体系。
4 在项目分局上,向统一规划、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优势和传统项目转变,发挥地方优势,形成全国优秀项目和结构合理的项目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