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By halo
第五单元第一课
明清帝国的更替
明朝的建立:
背景: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建立: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统一中国: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
此后,明军先后平北等地统一中国。
明朝统治政策(重点):
政治上:朱元璋和朱棣通过废除丞相、创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等措施强化皇权。
经济上:!.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治,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朱棣在位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强盛时期。
2.明代前期,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围的先进地位。
3.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明末农民起义原因:
1.明朝后期政府官员腐败,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往。
2.后金用兵,连年天灾
*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
【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17世纪初努尔哈赤建立“大金”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自成(闯王)攻入,推翻明朝。
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
*推翻明朝的不是清军而是自成的起义军清初经济恢复:
原因:清初各名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
结果: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济迅发展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但是仍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缓慢】
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抗倭:日本海盗骚扰中国东海沿岸地区,16世纪中期俞大猷奉命抗倭最终取胜
收复:
原因:17世纪初荷兰侵占
收复:1662年回归祖国1684年清政府设置府
反抗沙俄入侵:
背景: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流域建立殖民据点
经过:1685~1687年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入侵者
结果:两方和平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和乌里江流域为中国领土】
明长城:
目的:为了抵御蒙古骑兵,保护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影响:长城北部蒙古兵无法轻易攻破但又迫切需要中原的农产品转而积极同中原地区发展贸易,出现了长期稳定和平的交往局面准噶(这个字念“嘎”)尔:天山以北蒙古草原西部的准噶尔部落在沙俄的支持下屡次向清政府挑衅,被打跑了
大小和卓:天山以南,爆发叛乱,被教育了还设立了伊犁将军(何必呢)
西南地区的名族政策:
改土归流【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名族的交流联系
*相关练习:通过戚继光、成功和雅克萨之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出自课时集训】
答:中国人民具有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从清初统治者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出自课堂作业本】
答: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该顺民心和民意;发现问题是应及时调整
中考真题:(2014·江)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C )
①1684年,清朝设置府②清朝设置乌里雅台将军和伊犁将军③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④230年,吴国的卫温、诸亮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农耕文明的繁盛
手工业的发展:
1.棉纺织业的推广
2.榨油,粮食加工,制瓷,冶铁,造船等行业高度繁荣
3.规模扩大: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了官办工厂和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繁荣
商业市镇兴起:
1.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2.大批人口涌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
3.商帮形成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文字狱(重点)
目的:巩固统治,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定义:统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片言只语,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
对象:获罪的大多数是下层知识分子
原因:满腹牢骚,爱发评论;僻居乡村,不知忌讳;吟诗作文,用字不慎
危害: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
八股取士(难点)
含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围命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
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学问。
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了皇帝的忠实的奴仆。
相关练习: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早期启蒙进步思潮
明清统治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市民的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的进步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思潮。
代表人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知法”废“一家之法”
顾炎武王夫之都主个性解放,平等
古代统治者主以农为本,甚至重农抑商,明朝中期以后这种观念受到挑战
相关练习:分析这种观念受到挑战的原因
原因1:明清人口日渐增大,科举名额相应增加,走科举之路的成功率降低
原因2: 晚明以后四民界限日益模糊
原因3:人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商人阶层
随着商业化程度日益加深,拜金逐渐成为社会风尚。
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这种观念反应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这种奢侈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明清小说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
详情见书本P16(京剧形成在19世纪中期)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时珍《本草纲目》医学、药物学、生物学
徐光启明朝后期《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揭示各地区的地貌特征
详情见书本P19、20
晚明涌现的科技群英,重视实验但同西方比起来已远为逊色。
尤其是入清后,在文化专制的影响下科学技术非但不复再现晚明时期的短暂辉煌,就连晚明已经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也被埋没。
中国和西方的科技水平的差异越拉越大。
第三课
皇权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皇权膨胀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重农抑商
1.清朝前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围仍占主导地位
2.尽管社会上早已出现“工商皆本”的观念,但清朝统治者仍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
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闭关政策(难点)
原因:
1.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
2.防”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影响:
积极: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的差异,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相关练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答: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结合本单元容说说“乾隆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我就不打了QAQ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回答就好了么么哒(づ ̄3 ̄)づ)
详细容见书本P26
第五单元完
第六单元第一课
连通世界的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重点)
根本原因: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西欧社会贵金属货币的需求大增
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有关中国等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在欧洲广为流传,欧洲人把寻找金银财富的目光投向了
直接原因:当时的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对的贸易被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操纵。
很多西欧人渴望开辟一条通往的新航路
原因:传播基督教也是推动欧洲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重点)
1.人民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和先进的航海技术,已经能够制造
适合远洋航行的大船了
2.中国的指南针已经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3.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4.王室支持
5.当时的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和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见书本P35
相关练习: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船队是麦哲伦的船队
第二课
文艺复兴的兴起
时间:14~16世纪
地点:最早兴起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等地
含义:一些文学艺术家潜心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通过文学创作宣传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影响:
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
代表人物:
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为《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代表作《大卫》blbl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等
启蒙运动
背景: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掌握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发展的障碍。
科学
发展促使人们对社会进行思考,同时也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依据和看法。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