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1. 明朝(1368-1644)
2. 清朝(1616-1636-1912):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明清典型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农业 ①精耕细作
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如“多熟制”种植制度,农业 的形成,大量新品种的培育等
②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如甘薯、玉米);
手工业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松江)、制瓷业(景德镇)特别发达;(了解即可)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③海外贸易活跃(表现:商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设置台湾府(
意义: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女真) 17世纪初
1636
1644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5.2.2 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1.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的发展;
3. 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4.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
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 1.
2. 清朝:设立军机处讨论决定):
3、皇权高度膨胀带来的消极后果:①造成皇帝决策独断性、随意性。
②阻碍社会进步,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5.3.2 近代前夜的危机
正当欧洲主要国家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并进行工业革命之际,清朝统治者仍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由此发生逆转: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时间:15世纪末开始
2、原因:(1)根本原因----西欧社会工商业发展的需要。
(2)欧洲人对财富的目光投向了东方。
(3)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
(4)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地方传教。
(5)欧洲人具备了一些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①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的进步②指南针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
③相信地圆学说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的支持远洋探险。
3、人物与事件
始积累,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也促进了全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
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扩张,造成这些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6.2.1 “人的发现”(14-16世纪:文艺复兴)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
时间:14-16世纪;(古希腊、开始国家:意大利;罗马文化的再生)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影响: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成就:
6.2.2 科学革命(16-17世纪)
意义:诞生近代科学,科学受到推崇,科学知识得到普及。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
6.2.3 启蒙运动(17-18世纪)
背景:科学发展深化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促进对社会的思考;时间:17-18世纪;
中心:法国;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撼动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和舆论的基础。
第三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6.3.1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 背景(详见P44)
2.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3. 流程::
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利受议会制约,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6.3.2 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
1.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流程:
3.《1787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国家。
(三权分立的特点)
4. 意义:战争使美国赢得独立。
通过1787年联邦宪法,美国确立了
共和体制。
自由、平等、共和的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
6.3.3.1 法国大革命
1. 背景(详见P49)
2.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3.
流程: 4. 意义:①结束法国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也显示了人
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③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6.3.1.2 拿破仑帝国
革命爆发
1640 1649 资产阶级革命初步胜利
克伦威尔
1688 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1773 导火索 1775 爆发
1776.7.4 美国诞生
1777 转折点
1781 军事胜利
独立战争胜利
1787 费城制宪
1789 导火索
1789.7.14 革命爆发
法国国庆日
第一阶段成果
1793
罗伯斯比尔
对内
补充:英、美、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