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学案知识点一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传粉植物,而且是受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2)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 ,且能地遗传给后代。
(3)豌豆花大,易于操作。
(4)后代数量大,便于分析和统计。
2.人工异花传粉(1)去雄对象:,时间:,要求:(2)套袋:套上纸袋,防止干扰。
(3)人工异花传粉:时间是时。
(4)再套袋:防止干扰,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
3.几个相关概念(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的。
(2)自花传粉:花的花粉,落到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3)异花传粉:之间的传粉过程。
(4)父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的植株。
(5)母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的植株。
知识点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般都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P 一高茎X/矮茎* F] 蛭I®琏高茎矮茎比例。
,1P孑高茎义用矮茎IFi jOI0 vF2高茎矮茎3 = 1(1)符号含义P—亲本s F| 一子一代;F?一子二代;X —杂交;@一白交; 早一母本*小一父本工(2)正交和反交:如甲(辛)义乙(?)为正交.则中(『)X 乙(?)为其至;如甲臼)X乙(¥)为正交,则甲(?)X 三02为反交(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兀2.相关概念(1)显性性具廿对的纯种亲本杂交,F i中的性状。
(2)隐性性状: 具什对的纯种亲本杂交,F1中的性状。
(3)性状分离: 在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
相对性状的三要点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
如:筑豆的花色这一性状中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口T T 1一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1)杂交法①若AXB―.则A为显性,B为隆性。
②若AX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③若AXB—>既有A,又有H.则无法判断矗隐性.M能采用自交法。
(2)自交法①若A一^既有A,又有E,则A为显性为隐性◎②若既有A"又有B,则R为显性.A为隐性。
③若A-^*A.则A为纯合子判断不出是隐性.B-B冽B为纯合子只能采用杂交法口知识点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如D)表不;决定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 如d)表布。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其中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例如纯种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纯种矮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叫做杂合子,例如F1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 ,表示如下:配子n 』配子।1)1)-- dd-------(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分析: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为 1 : 1, F2高茎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纯合子中高茎所占比例为 ,显性纯合子占F2中的比例为。
特别提醒: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一次,如果问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则为1/2;如果问子代显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则为2/3。
前者的范围是“子代中”,后者的范围是“子代显性个体中”。
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知识点一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1) 自花闭花纯种(2) 相对性状稳定(3) 豌豆花大,易于操作。
2.(1) 母本花蕾期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2) 外来花粉(3)雌蕊成熟(4) 外来花粉3.(1) 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2) 两性同一朵花(3)两朵花(4) 供应花粉(5)接受花粉知识点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1) 相对性状显现出来(2) 相对性状未显现出来3.)杂种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知识点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1) 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大写字母隐性性状小写字母(2)成对纯合子DD 不同Dd(3)生殖细胞分离不同一个(4)随机2.1/3 1/2 1/4[ 思考探究 ]1.结合豌豆花的结构说出其适合自花传粉的原因?2.从结构看,豌豆花属于单性花还是两性花?玉米是单性花还是两性花?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亲代正反交的结果是否一致?在子一代中矮茎性状是否融合或消失了?4.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说明原因。
5.性状分离发生在谁的后代?哪一代表现出性状分离,分离比是什么?6.孟德尔解释的核心是什么?假如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F2性状分离比还会是3: 1吗? 7.表现型相同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一定相同吗?8.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F1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 1 : 1是指什么?[ 思考探究 ]1. 提示:豌豆花呈蝶形的花冠中,有一对花瓣始终紧紧地包裹着雄蕊和雌蕊。
2. 提示:豌豆花是两性花。
玉米是单性花。
3. 提示:正反交结果一致。
子一代中矮茎性状只是没有显现出来,并非融合或消失。
4.提示:不一定。
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 : 1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
5.提示:性状分离发生在F1的后代。
F2表现出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6. 提示:孟德尔解释的核心是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如果雌雄配子不是随机Z合的,F2不会出现3 : 1的性状分离比。
7.提示:不一定,例如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和Dd。
8.提示:含D的配子与含d的配子比例为1 : 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学案知识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别,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实验装置(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 D球与d球分别代表和)(2)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3.实验过程(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
(3)分别从两个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 ,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
4.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 Dd: dd接近。
(本实验要尽可能地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抓取小球时一定要做到随机抓取,抓取的次数尽可能的多,所得结果才越接近理论值。
)知识点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即F1与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 i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知识点三分离定律、假说一演绎法1.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的内容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②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的时间:有性生殖形成时。
(3)适用范围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假说一演绎法(1)研究程序:观察 ,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演绎推理一 - 得出结论。
(2)孟德尔用假说一演绎法推测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①提出问题一为什么F2中总是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②提出假说一提出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等观点。
③演绎推理一F1为杂合子,其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 1 : 1。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内容。
⑤得出结论一通过实验验证,假说成立。
【总结归纳】验证分离定律方法(1)测交法:让杂合子Aa与隐性纯合子aa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 : 1,则说明Aa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 1 : 1。
(2)杂合子自交法:让杂合子Aa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3 : 1,说明Aa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 : 1。
(3) 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可直接验证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2.(1) 雌、雄生殖器官雌、雄配子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2)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3. (2)充分混合⑶随机(4)放回原来的小桶4 . 1 : 2 : 1。
知识点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测交隐性纯合子3 . 1 : 1 Dd D 和d知识点三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1.(1) 遗传因子成对的遗传因子不同的配子(2) 配子(3) 一对2.(1) 现象提出假说实验验证【思考探究】1. 抓取小球的要求是什么?2.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3.测交的目的是什么?4.“演绎”是否就是测交实验?5.为什么用测交法可以检测F1 的基因型?【思考探究】1.提示:①随机抓取;②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③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④重复多次。
2.提示:杂种F1(Dd)产生的两种雄配子(D和d)或两种雌配子(D和d)数量相等。
3.提示:验证孟德尔的假说是否正确。
4.提示:不是,“演绎”是理论推导,而测交实验是通过大量杂交实验验证理论推导的。
5.提示:测交即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从而检测F1 的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