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识记—基础梳理]1.世界海陆分布(1)填图:在上图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各大洲的界线。
(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3.板块构造理论(1)六大板块: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区域空间定位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完成下题。
1.甲国位于()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D[甲国大部分处于60°W~70°W、0°~10°N,说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故选D。
] 2.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完成下题。
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
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A.北美东岸与西欧B.东亚与南亚C.北美东岸与西岸D.西欧与南亚D[图示区域拥有的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是印度洋进入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该运河将大西洋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
选项中,连接北美东岸与西欧的是大西洋,连接东亚与南亚的是马六甲海峡,连接北美东岸与西岸的是巴拿马运河,而连接西欧与南亚最便捷的海上通道要经过苏伊士运河,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解题技巧]区域定位技巧(1)绝对定位(经纬网定位)经纬网是区域地理试题中重要的背景要素。
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
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形成“脑图”。
要牢记各大洲东、西、南、北四个边缘大致的经纬度。
(2)相对定位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如下图:(3)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定位如海陆轮廓的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弯曲状态、湖泊的形状、城市、人文建筑等特征,之后通过联想定位。
考向2区域自然特征3.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
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
完成下题。
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B[甲处位于赤道附近,因为北极星与当地地面的夹角约是0度,所以看不到北极星,A选项错误;出发时是冬季,一路顺风顺水,到达乙处时,正好盛行东北季风,可以借右后方的东北风作为动力,B选项正确;到达丙处时,北半球还是冬半年,丙处河流夏半年水量较大,因而看不到河水暴涨现象,C选项错误;丁处位于索马里半岛附近,为热带荒漠景观,看不到草地,D选项错误。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是()A.多火山地震B.橄榄林广布C.高原山地为主D.西风影响明显5.影响岛链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流向B.板块运动C.径流分布D.火山喷发4.D 5.A[第4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和国家及海域的名称可知,该区域位于西欧,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的形成是终年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第5题,图中的岛链和该地区的北大西洋暖流的流向平行,故其形成和向北流动的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考点二|世界气温和降水(对应学生用书第199页)[识记—基础梳理]1.气温(1)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2)[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 ~30°N 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
2.降水(1)形成条件⎩⎨⎧空气达到饱和时,气温继续下降有足够的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下降到地面(2)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3) 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常年湿润区、全年少雨区。
②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如夏季多雨区、冬季多雨区。
(4)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图a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示意图,图b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a图b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B.受暖流影响C.受寒流影响D.受陆地影响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b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C 2.B[第1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都有寒流经过,它们的降温减湿作用使得这些海域的南北温差减小,从而使1月平均气温10 ℃~22 ℃的范围变宽。
第2题,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特征可知,图b描述的是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结合图中各地的相对位置可知,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4.R河段()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3.B 4.A[第3题,根据图中的纬度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大陆西岸,在夏季,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成西南风,给沿岸地区带来丰富降水。
第4题,R河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明显,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考点三|世界居民和国家(对应学生用书第200页)[识记—基础梳理]1.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3)2.(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
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1~3题。
1.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A.欧洲B.南亚C.东亚和东南亚D.北美东部2.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②老龄化问题严重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④死亡率较高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1.D 2.B 3.C[第1题,结合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及图示可以分别判断出,A西部大洲为欧洲,B为南亚,C为东亚和东南亚,D为亚欧大陆内部。
故本图没有出现北美东部地区。
第2题,据图可知,D处地处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不适宜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小;但在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绿洲地区,水源条件较好,适宜人类居住,故只形成了一个孤岛。
第3题,据图可知,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为欧洲,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比其他大洲要高,死亡率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所占比重较低,劳动力不足,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
]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所在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A.暴雪B.烈风C.酷寒D.冰原3.一艘海轮航行到丙地时,晚霞照映船舷。
此时北京可能()A.红日东照B.烈日当头C.太阳西挂D.满天星斗1.B 2.C 3.A[第1题,注意图中两个极点的位置,结合海陆轮廓可判断甲位于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
第2题,乙大陆为南极洲大陆,因纬度高而气温低,故酷寒是其典型的由纬度位置带来的特征。
第3题,依据图中信息,可判断丙地经度为105°W,且在赤道上,此时为18时,则北京时间为9时,正是红日东照。
]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其原因是受寒流的影响逐渐加大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西侧,其原因是东侧距海远C.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D.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小,其原因是地形较为平坦5.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A.地处内陆中心,四周距离海洋最远B.地处高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C.此处地表植被覆盖少,分布有大量沼泽D.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4.C 5.D[第4题,气温年较差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其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夏季时,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而且白天时间长,温度较高;冬季时,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而且白天时间短,温度较低,气温年较差大,A错;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西侧,其原因是西侧受西风影响较大,B、D错;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密集,所以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C正确。
第5题,甲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所以气温年较差最大,D正确。
]兰萨罗特岛上出产葡萄、蔬菜、谷物等。
这里的葡萄种植有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半圆形石墙,读图,回答下题。
图甲图乙6.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符合兰萨罗特岛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A.岛上多环形的山,黑色土壤有机质含量高B.岛上终年降水稀少,显得异常荒凉C.附近有寒暖流交汇,且多发海雾D.该岛屿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从图甲可以推出该地位于非洲西北部,兰萨罗特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岛上多环形山,地处热带,生物循环快,火山灰矿物质丰富而非有机质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