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四章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理论
第十四章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理论
Theory of location
26
第二节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理论萌芽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 古典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期)
近代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今)
27
第二节
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传统区位理论在指导旅游开发规划时的问题
13
第二节
(三)旅游规划目的
• 供给层面
–通过对旅游规划目的地旅游业的SWOT分析, 即弱点优点机遇挑战,明确目的地旅游的定 位和发展方向,提高地方旅游发展的层次。 确立地方发展的优势方向,据此开发旅游精 品;指导如何通过旅游规划更好地带动地方 其他行业发展。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 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 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空间结构抽象成三种基本单元, 斑块(葩嵌)、廊道(廓道)和基质(基底), 简称斑廊基结构。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在斑廊基 之外增加了新的要素“缘”。这一结构普遍适用 于包括旅游景观在内的各类景观。
33
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可以归纳为 结构原理、功能原理和时间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及其在旅游 规划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书中表6.1概 括。
7
• ㈡制定旅游规划
第一节
• 旅游资源通过调查、评价做出开发可行性论证后,就要着手根据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当地开发旅游的基 本条件,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方案设计,即确定该区域旅游开发的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包括旅游开发的目标、对象、规模、等级、 方式、时间、步骤、配套设施及总投资估算、具体程序等等。 • 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有助于确定旅游业发展类型、数量、地点 和时间,同时又能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经济、环境、富裕、交流 四方面的效应。
36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 1、巴特勒(Butler)模型 • 2、普罗格(Plog)模型 • 3、双周期(Double-Cycle)模型
37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六阶段说(Butler,1980)
rejuvenation · 旅 游 者 人 数
stagnation ·
consolidation·
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31
景观生态学基本观点
第二节
Troll认为:“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 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态综合体的相 互关系的分析”(Troll,1983)。并使景 观生态学成为一门有别于系统生态学和地 理学的科学。它以研究水平过程与景观结 构(格局)的关系和变化为特色。这些过 程包括物种和人的空间运动,物质(水、 土、营养)和能量的流动,干扰过程(如 火灾、虫害)的空间扩散等(俞孔坚, 32 1997)。
4
• ㈡市场原则 • 旅游资源开发应以旅游市场的需要和变化为依 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标准。 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随时注意旅 游市场的变化,在旅游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 上,选择开发重点,针对不同客源层次的需要 进行开发,从而减少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 • ㈢保护原则 • 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保护旅游 资源则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但是,开发本身就 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旅游资源 开发必须就保护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防 止由于开发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34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
导意义
35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
• 1963年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istaller):外 围地区——欠发展的乡村——娱乐地的论文, 文中他提出了旅游区生命周期的一般性概念。
• 1980年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才系统 化地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了阐述,旅游地 生命周期理论诞生了。
3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第一节
• ㈠个性原则 –旅游资源贵在稀有,这也是它吸引旅游者的 根本所在。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突出个 性。这就要求在开发中尽可能的保持自然和 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尽量选择利用具有特 色的旅游资源项目;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 点,突出民族化和地方传统格调,以达到保 存和增强旅游资源本身独有的特色,并通过 各项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主题, 以此来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
第一节
5
• ㈣综合原则 • 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是多个子系统或要素的综 合。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只有通过综合开发, 才能使吸引力各异的旅游资源结合成一个吸引 群,使旅游者能从多方面发现其价值,从而提 高旅游资源的品味,以及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 度。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是围绕重点项目进行的 综合开发,是在通盘考虑和全面分析旅游资源 的价值、功能、规模、空间布局、开发难易程 度、市场现状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合理配置, 最终形成系列产品和配套服务,使之产生最佳 的综合效益。
29
旅游区位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
指导旅游资源开发方面,集聚规模效益、 涉及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布局、旅游资源的 合理配置、吸引力、可进入性、客源市场 等诸多区位因素,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开发 层次、开发类型、开发等级和旅游交通线 路布局、旅游业空间布局等
30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景观生态学理论的主要原理
14
第二节
(四)旅游规划特点
• 1.系统性 • 2.科学性 • 3.前瞻性 • 4.层次性 • 5.综合性
15
(五)旅游规划的原则
•
•
第二节
1.以人为本原则
2.形象制胜原则
•
•
3.综合效益原则
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
5.协调性原则
6.市场导向原则
16
二、旅游规划遵循的基本理论
• 系统论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区位理论 • 景观生态学理论
6
第一节
第一节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
• ㈠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旅游资源的全面研究和准确的分析评价,是旅游 资源开发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旅游资源所 在区域的资源类型、数量、分布、规模及开发利 用现状,以及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 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与旅游相关的配套服 务设施现状。从而较为全面的分析、掌握区域旅 游资源的优劣势、区域环境和开发条件。
第二节
• 生命周期理论
17
第二节
系统论
系统论的内涵
系统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18
第二节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 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 体。 整体性、关联性,等 级结构性、动态平衡 性、时序性等是所有 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 征。
19
第二节
系统论
系统论的内涵
系统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
decline
·
development
·
involvment exploration
·
38
第二节
心理细分类型正态分布
依 赖 型
近 依 赖 型
中间型
近 冒 险 型
冒 险 型
资料来源:普洛格研究中心(转引自张广瑞等[译],2001)
39
第二节
短周期
长周期(不规则曲线)
发展
起步 中途衰落 复兴 最终衰落 时间
旅游地生命双周期示意图
40
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Haywood,1986) 第二节
反对旅游开 发的团体( 如环境保护 主义者)异 议 政府干预和立法机构影响
旅游替代品 发展
旅游地生命 周期
现有目的地 竞争
游客的需要 、期望和价 格敏感度
交通供给厂商、旅行社等 影响
新目的地开 发
41
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20
旅游系统是以旅游需求为动力,通过旅游 者的旅游活动而使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序、立体、网络的整 体关系。它是一个动态系统、实体系统、 闭环系统、开放系统。
第二节
旅游系统规划的基本思想是:以客源市场 系统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主 体(其中结合市场导向与资源指向而设计 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系统乃至整个旅 游系统规划的核心),以出游系统为媒介, 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 从而达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吸引力越大,其生命周期越长
第二节
实施正确的产品组合策略和市场细分战略延长旅 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更新改善旅游设施、扩大宣 传促销的范围,重新包装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则 可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11
(二)旅游规划的作用
• 为旅游发展提供产业指导 • 为产品开发指明方向 • 进行投资分析 • 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第二节
12
(三)旅游规划目的
• 需求层面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旅游者创造时间 与空间的差异、文化与历史的新奇、生理心 理上的满足。通过关于人们行为活动以及与 之相应的经营运作的规划,包括挖掘潜在于 旅游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 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 , 树立地方总体形象,为旅游者创造时间与空 间的差异、文化与历史的新奇、生理心理上 的满足。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第一节 旅游资源开发
•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
2
•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节
–旅游开发是“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 引力,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其实质是以 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和完 善,以达到展示其价值,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的目的。 –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必须经过开发才能被利用。以一种 旅游资源为主和几种资源为辅并借助其它环境条件共同 构成一个旅游吸引物复合体,并由此带给旅游者的一种 经历,是最终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前来旅游和消费的根本 所在。因此,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就是以当地的旅游资 源为依托,以市场效益为导向,发掘资源的潜在内涵, 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和优势,选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最佳的开发方向,以此增加旅游吸引力,满足各种类型 的旅游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