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项目部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施工机械与施工方法 (2)三、常见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7)四、施工组织与管理 (9)五、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0)六、安全控制措施 (12)七、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 (15)八、竣工资料 (15)附图1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17)附图2钻孔灌注桩工序质量保证对策表 (18)一、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水上长廊工程位于区内。
本工程设计要求桩径φ350,222根;桩径φ300,182根。
其中:1#水上长廊φ300,182根;2#水上长廊φ350,168根;3#水上长廊φ350,54根。
(二)设计要求如下:桩长按现场实际收方深度为准。
钢筋笼主筋通长12φ16,加强箍φ12@2000,箍筋φ6@250,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5,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000KN。
(三)工程地质特征(详地质勘察设计事务所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所示)(四)编制依据:1、桩位平面图2、项目建设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5、普通砼用砂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1)二、施工机械与施工方法(一)工艺流程见附图(二)钻孔桩施工方法1、放样定位:依据甲方提供的现场建筑定位点测放桩位,在测定的桩位中心处打入木桩作为标志。
2、护筒施工护筒采用5mm钢板卷制护筒制作,规格直径比设计径大100mm,高度1.2~1.5m。
孔口护筒采用人工挖埋。
即先以桩位中心点为圆心,人工开挖一个比护筒直径大100~200mm圆坑,人工开挖后,将护筒中心对准桩位中心安放圆坑内,护筒外周边采用粘土回填并夯实。
护筒埋置时,护筒顶高出地面20-30cm,以防施工时孔内泥浆外溢产生污染。
3、回转钻机成孔(1)正常钻进技术参数选择正常钻进技术参数选择如下:(2)钻进技术要求:①桩机就位必须稳固、周正、水平。
确保“滑轮与钻盘中心孔、护筒的中心”三点成一线。
②钻具下放前,应做好检查工作,钻进过程中,应注意第一、二根钻杆的进尺,保证钻具与孔的中心垂直,同时需要吊紧钻具,均匀钻进。
③在钻孔过程中经常复检,当钻至软硬层变异处时,缓钻进,并采取钻完一段再复扫一遍的方法。
(3)桩孔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①桩径允许偏差:+0.1D。
②垂直度允许偏差:≤1%。
③孔底沉渣厚度≤5cm。
采用测深锤测量。
4、清孔施工第一次清孔:钻孔达到设计孔深后,停止进尺,采用3PN泥浆泵,全泵量往孔内注入优质正循环泥浆悬浮排渣清孔。
清孔要求及标准:a、能准确测量出孔深,孔内泥浆中无泥块悬浮。
b、清孔时间≥30分钟。
二次清孔:为保证在混凝土灌注前孔底沉渣厚度控制在设计规范规定允许范围之内,钢筋笼吊装完毕,下完灌浆管后,砼灌注前进行二次清孔。
本工程全部选择气举排渣法。
a、方法选择:清除孔底淤积的方法采用气举排渣法。
此法的原理是借助气举排渣器将液气混合,利用密度差来升扬排出孔底的沉渣。
压缩空气从风管进入混合器,在排渣管内形成一种密度小于管外泥浆的液气混合物,在内外液体压力差和压缩空气动量的联合作用下沿着排渣管上升,排出孔外。
排渣管底端距沉渣面的距离为0.3~0.4m。
气举排渣效率与淹没比[a=h1÷(h+h1)、风压、风量和空气提升器型式有关。
淹没比大,风压高,风量大,则效率高;风管安装的型式并列式优于同心式。
混合器淹没深度一般不得超过空压机的额定风压。
额定风压与混合器最大淹没深度表孔深超过50m后,一般不加长风管,而采用加长尾管的办法。
清除孔底沉渣的工作,应当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孔底淤积的清理,必要时补充清孔。
b、质量检测:孔内泥浆重度:1.15~1.20g/cm3;粘度≤22s;含砂率<6%;孔底沉渣厚度≤50mm。
二次清孔后在30分钟内灌注混凝土。
若超过30分钟必须重新检测孔底沉渣厚度及泥浆指标,如超出设计规范允许值,则应再次清孔。
5、钢筋笼制安(1)钢筋笼制作加工①钢筋笼制作前应清除钢筋表面污垢、锈蚀,钢筋下料时应准确控制下料长度。
②钢筋笼采用环形模制作,制作场地保持平整。
③钢筋焊接使用E50焊条,焊缝宽度不小天0.7d,厚度不小于0.3d。
④钢筋笼焊接过程中,应即时清渣。
主筋与加强筋全部点焊必须焊接牢固,其余部分按设计要求进行焊接。
⑤钢筋笼主筋连接采用单面焊接,焊接长度≥10D,且同一截面接头数≤50%错开。
⑥钢筋笼保护块每隔4m设一组沿圆周均布,保护层厚度为50mm。
⑦成型的钢筋笼进行逐节验收,验收合格的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平整干净的地面上,堆放层数不应超过2层。
⑧钢筋笼制作标准见下表:(2)钢筋笼安放①钢筋笼安放起吊采用桩机卷扬机起吊。
②钢筋笼安放标高根据孔口护筒顶标高来计算,安放时需保证桩顶的设计标高,允许误差为±100mm。
③钢筋笼下放时,应对准孔位中心,缓慢下放。
遇阻时采用正、反旋转慢慢下沉,严禁猛提。
放至设计标高后立即将φ14吊筋焊固在孔口护筒上或机架底盘上,或用钢管悬挂固定在孔口。
④钢筋笼上、下对接放焊时,应使钢筋笼保持垂直状态,对接时,两边同时施焊,焊接头同截面不得超过配筋(主筋)的50%,间距错开不少于35d,且不小于50cm。
6、灌注水下混凝土(1)砼料配制及搅拌:①砼配制原材料选用:水泥:32.5、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简阳平泉中砂。
石子:2~4cm卵石。
拌和水:饮用自来水。
②砼配比:混凝土配比实验室试配确定。
施工时根据现场砂、石原材料含水量进行调整为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施工按调整后的施工混凝土配比进行配制。
③混凝土料拌合现场机拌,采用JZC-350型双锥反转击料式砼搅拌机搅拌。
④砼料配制搅拌质量技术要求a、进场水泥应具有出厂质保单,并按有关规定要求现场取样进行安定性及强度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进场砂、石料现场分批取样检测其级配、含泥量等指标,各项指标均须符合规范规定要求方可使用。
c、砼料拌和时间不少于90S。
d、砼料有较好的和易性,其坍落度为18-22cm。
e、砼料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较小的泌水率。
2小时内泌水量不大于混凝土体积的1.5%,即泌水率小于4%。
f、砼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大于12小时,密度不小于2100Kg/m3。
(2)水下砼灌注①灌浆管:选用φ250mm,油轮丝扣连接式导管,单节长度一般为 2.5m。
底管长度不小于4m,同时配备1.0m、0.5m和0.3m短节。
安装时要确保连接紧密,接口绝对密封,连接处加垫“O”型橡胶密封圈,防止接头处漏水漏气。
②初灌量为确保初灌埋深度≥0.8m,初灌量根据孔深、孔径、孔内泥浆重度,初灌导管悬管高度等数据,按下式计算确定。
V=π×d2×h1÷4+π×D2×H C÷4式中:V—初灌砼量(m3);d—导管内径(m);D—桩孔直径(m);h1—孔内混凝土高度达到H c时导管内混凝土柱与导管外水压平衡,导管内混凝土高度(m),h1=H w×r a/r c;H c钻孔初灌需要砼面主孔底高度(m)(如初灌注悬管高度为0.5m);r a—孔内泥浆重度(KN/m3);r c—混凝土拌和物重度(KN/m3);H w—孔内液面至初灌需要的混凝土距离。
经计算φ800mm初灌量约为2.5m3,φ700mm初灌量约为2m3。
③砼灌注技术要求水下砼灌注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砼灌注施工技术要求:a、保证初灌量满足首次灌注明导管底端能埋入砼中1.0m以上。
b、灌注时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6m,严禁将导管拔出砼面。
c、拆管前设专人测量孔内砼面,并核实砼量搅拌记录,确定可以拔管时才能拔管、拆管并记录。
d、水下砼灌注应确保其连续性,中途不得停顿,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均应做好记录。
e、水下砼灌注如发生堵管时,立即用备用无坐式7.5KW振动器振动导管;f、认真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使机械经常处理完好运行状态,不因机械故障影响砼灌注质量;g、试块制作及养护:每50m3砼做1组,每根桩最少做一组砼试块,做好的试块24小时后拆模,置于水中常温养护。
h、砼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1。
三、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1)钻孔施工常见事故预防处理措施(2)水下砼灌注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3)钢筋笼吊装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四、施工组织与管理为保护工程顺利施工,在管理体系及人员、机具设备方面如下组织与管理。
(一)管理体系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组织管理人员,见表。
钻孔桩工程管理人员(二)机具设备组织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本工程配备的相应的施工机具设备,见下表。
机具设备配备表五、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一)管理措施①建立施工质量管理流程图和工序责任表,各工序检查、验收工作分解落实到班组个人,并通过完善以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明确内部奖罚制度,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②做好工序管理的控制a、项目经理控制好本工程人员、材料、设备、工艺方法和施工环境(即4M1E)等五个方面的因素,确保工序投入的质量,以此保证每道工序质量的稳定。
b、加强质量检查和隐蔽工程的鉴证,对每道工序实行操作者、班组长和质检员三者百分百检查,项目技术负责抽检的制度。
c、技术负责应及时掌握质量,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研究处理,隐蔽工程必须严格遵循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道工序的原则。
d、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序质量控制点必须经质检员检验合格。
e、现场抽检测试项目(水泥、砂、石料、钢材焊接、砼强度等)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检验,并认真执行取样、送样旁站见证制度。
③现场配备专职质监员,进行跟班监督检查。
(二)技术措施:1、成孔控制钻机开钻前,应检查护筒埋设质量,护筒直径应大于孔径100mm,护筒中心偏差不大于2cm,倾斜度不大于1%,同时高出地面20cm,埋深一般为1.0m-1.5m,但必须超过回填土层。
外围用粘土埋实,不发生位移。
检查钻机就位、钻机水平、周正稳固性。
检查天伦,转盘中心,护筒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做到“三点一线”,并用水平尺校正施工平台和转盘水平度,符合要求后,方可开钻。
成孔施工应一次不间断地完成,不得无故停钻,并做好原始记录。
要求开钻时轻压慢转,以保持钻具的导向和稳定性。
进尺后,针对不同地层,适当调整技术参数。
对于粉质土,角砾粘性土,应加大泥浆比重,低速钻进,防止塌孔。
终孔前0.5-1.0m,采用低速大泵量进行扫孔至终孔。
成孔过程中,孔内液面就保持稳定,不应低于地面标高30m,出口泥浆比重控制在1.2~1.4g/cm3。
2、清孔控制清孔分两次进行,以一清为主,二清为辅。
第一次清孔经检验孔深达到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