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6-09-30
作者简介:张良(1970-),男,河南郑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文章编号:1673-1751(2007)01-0078-02
西方文化背景对英语词语理解的影响
张 良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英语词汇与某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习惯、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对产生词汇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
关键词:英语;文化背景;词源中图分类号:H313.9 文献标识码:A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和汉语一样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词和短语与汉语的成语一样,与某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习惯、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1 来自希腊、罗马的神话与传说
英国在历史上曾一度被罗马帝国占领。
因此英国文化深受罗马和希腊文化的影响,其中的一些词和短语与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对我们更加准确地学习英语大有裨益。
“Gordian Knot ”
(戈尔迪斯之结)从字面上就看不出它的寓意,只有从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才能了解其真正含义。
相传“Gordian Knot ”是古代弗利基亚国国王戈尔迪斯(Gordius )打的难解之结。
按神谕,只有入主亚洲者才能解开此结。
后来亚历山大大帝(A lexander the Great )以利剑将其斩开。
因此,该成语意为“难解之结,棘手问题”。
短语“cut the Gordian Knot ”也就有了“快刀斩乱麻,大刀阔斧”之意。
类似的还有app le of discord,不能把它直译成“不和的苹果”。
在希腊
神话中有个“金苹果”的故事。
不和女神Eris 在Peleus 和Thetis 结婚时从中作梗,往婚宴上扔了
一个苹果,上面写着“For the Fairest ”。
在场的天后Hera 、智慧女神A thena 以及爱与美的女神Ve 2nus 均想获此殊荣,她们争执不下,最后特洛伊王
子Paris 做裁判将苹果判了给成诺,让他得到世间
最美的女人Helen ,而由此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因此“app le of discord ”意为“争端,斗争的根源”。
而“Helen of Tr oy ”意为“红颜祸水,倾城尤物”。
2 源于“圣经”及其他文学作品
在西方,“圣经”有着与中国“诗经”等同的文学地位,西方人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圣经的影响。
因此,言谈举止无不流露出“圣经”的痕迹。
如句子:The t w o boys were rescued at the elev 2enth hour 中,就不能把“the eleventh hour ”直译为
“第十一个小时”。
据圣经中记载,有一次,耶稣教训其弟子说:“到天国葡萄园干活的人第十一个小时来,却和先来的人取得同样的报酬”。
所以,“the eleventh hour ”意为只要想干一件事,即使在“最后时刻”也来得及。
许多词语或短语还与“圣经”中的人名有关。
如“poor as Job ”,“旧约・约伯记”中说:Job 本是个富翁,有七子三女,对上帝笃信不移。
上帝为检验其诚心,就夺去了他的全部财产及子女,让他一贫如洗。
同时,又让其生病并险些丧命,但他对上帝仍然坚信不移。
终于,上帝为其诚心所动,又让其过上好日子。
所以,这里的“poor as Job ”意为“一贫如洗”。
3 来自名人名作中的故事
一些名人名作中的故事也以固定的形式,不变的喻意流传下来。
如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中的主人公Shyl ock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放高利贷的商人。
现在Shyl ock 已有了“高利贷者”之意。
又如在起悲剧“哈姆雷特”
第3卷第1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3,No .12007年3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 (Social Science ) Mar .2007
中丹麦新王杀兄娶嫂,王子决心复仇,于是请新王在宫中看戏,重现其父被杀场面。
其中第二幕谈到这场戏最多只能演一场。
因为它不是一般口味的鱼子酱(Caviar t o General ),“caviar t o general ”就用来比喻“阳春白雪”、“高雅情调”而非“一般人的鱼子酱”。
4 源于寓言故事
在《伊索寓言》中有“the li on’s share ”这一短语,说是狮子、狐狸和驴子一同去打猎,狮子让驴子分配猎物,驴子就把猎物分为三等份,狮子大怒,遂将驴子吃了。
狐狸知趣地将全部猎物都给了狮子。
后来人们就用“the li on’s share ”来表示“最多的一份”,“较大的一份”。
5 来自历史典故及风俗习惯
有些语言现象产生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文化土壤。
如How cool the guy is!这里的“cool ”就是时下电台、电视台或娱乐节目主持人用的最多的时髦字眼,意为“酷,好极了,绝了”。
该词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黑人音乐界。
20-30年代,爵士乐在美国风靡一时,由于爵士乐及其舞蹈节奏强,震撼人心,因此,人们就称其为“hot ”(富有节奏感,感情强烈,令人激动);到了50年代,爵士乐蜕变为冷峻深沉的现代爵士乐,由“狂热”而成“保守”,人们对爵士乐的赞誉也有“hot ”变为时髦的“cool ”。
随后已故著名小号手M iles Davis 发表的爵士乐经典The B irth of Cool,标志着“cool ”流行文化的诞生。
因
此,逐渐失去“冷漠”之意而有了“绝了,酷”等喝彩和赞美的意思。
与此对应的“hot ”也除了其原来的“热”,“辣”的意思又有了“很火,很帅,长得
漂亮”等意思。
所以,我们再也不要把“He is hot ”误译了。
6 有些词语由于文化的不同而导致
联想意义不同而出现
如“It is a p iece of fat meat,thr ow it a way ”中“fat meat ”常会让人想到“肥肉,美差事,好东西”。
既然是好东西,为什么要扔掉呢?而美国人认为“fat meat ”腻得要命,是“无价值,该扔掉的东西”。
类似的还有“chicken leg ”在英国专指“妓女的腿”,“favorite s on ”在美国是指“候选人”。
7 有些短语和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有
很大关系
如“take a French leave ”表示“不辞而别”。
早在16世纪法国人有个习惯,参加宴会常常不向主人道别就离去,很不礼貌。
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用“take a French leave ”来表示某人的不辞而别。
其它如“t o do the Dutch (自杀身亡)”,“Dutch concert (人声吵杂)”等都是由此产生。
因此,语言作为语言载体,往往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的产生与一定的历史时期、民族习惯、传奇故事、文学典故有着广泛的联系。
了解了这种文化内涵,就再也不会走进词语理解的误区了。
参考文献:
[1] 朱永涛.英美文化基础教程[M ].北京: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 杨开三.彭吉恩成语词典[M ].郑州:河南
教育出版社,1990.
UN DERSTAN D I NG W ESTERN CU LTURAL BACKGR OUN D AV O I D M I SUN DERSTAN D I NG OF ENG L I SH WOR DS AN D PHRASES
Z HANG L iang
(School O F Foreign L anguage,Henan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52,China )
Abstract:English Learning involves not only learning English vocabulary and gra mmar,but als o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backgr ound of the language .
Key words:English;cultural backgr ound;ety mol ogy
9
7第1期 张良:西方文化背景对英语词语理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