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观照下的当代汉语谐音新词摘要:sperber和wilsonde的关联理论作为一个阐述交际的语用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探索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当代汉语新词中的谐音现象,并分析了其在当代汉语谐音新词中的应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关联原则经济原则谐音当代汉语新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795(2012)09(b)-0087-02
1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
在1986年,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出版,标志着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的正式诞生。
关联理论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做出解释,把交际与认知充分的结合起来,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明示是指交际者用明白无误的话语传达出自己的意图,推理就是寻找关联,并要付出一定的心理努力。
关联理论从认识角度揭示了语言交际的本质,为构建语用推理模式提供了认知心理理据,从而使语用推理机制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2 当代汉语谐音中的新词
谐音在汉语当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修辞方法,它所指的是在语言应用的过程中借助音同或音近的语言特点表达出丰富的、隐晦的、曲折的意思,最终达到特殊语言表达的效果。
①从语言应用的角度看,它是属于修辞方面的语音应用,其目的是语言表达者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进而有效地透露信息、传达感情。
谐音本质上是一种同音替代关系,是对同音现象的积极开发和运用。
汉语谐音指的是用别的汉字来代替与它音近或音同的字或词,使这两个意义完全不相关的字或词具有相同的意义。
(1)汉语普通话谐音:这种谐音修辞是网络语言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的出现主要是由汉语智能拼音打字法的变异操作造成的。
笔者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的统计,做出了如下的归纳:根据声韵配合规律,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共有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可组合成417个无声调的音节,1336个带声调的音节,加上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可以产生更多种不同的音值。
这就为谐音词语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例如:网民在运用智能拼音打字法中为了方便、快捷,便把“俊男”打成“菌男”,把“美女”打成“霉女”,把“喜剧”打成“洗具”,把“悲剧”打成“杯具”。
(2)汉语方言词语谐音:网络是一个无空间限制的虚拟世界,来自四面八方的网民聚集在这个虚拟空间自由交谈,不可避免地使用方言。
现今社会,随着电视、广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各地方言已
不再具有神秘感。
有些经典的方言还广为流传。
例如:粤方言,随着深港文化的北上,越来越多的人熟悉粤方言。
网络语言中出现了把“喜欢”写成“稀饭”的情况,因为在粤语中“喜欢”和“稀饭”两者发音相似。
又如:福建方言中“我”的读音与普通话中“偶”的音相似,“非常非常”读“灰常灰常”;台湾方言中“这样子”读“酱紫”;东北方言中“人”的发音与普通话的“银”相似,“穷人”便打成了“穷银”。
汉语谐音现已被大量使用在网络语言中,它使网络语言既承袭了书面语以文字为载体的特征,又保留了日常口语轻松活泼的风格。
同时,汉语谐音也极大地提高了输入效率,简化了输入程序,使网络语言显得更加经济便捷。
3 关联理论在现代汉语谐音新词中的应用
sperber和wilson在grice经济原则(又称省力原则,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一条根本性原则,既以最小的认知代价换取最大的交际收益。
)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根据人类认知的特点,把话语交际看成是明示——推理的过程,也就是说话人在说话时应注意使自己的话语不致于误导听话人,避免让他们误解话语的意图;而听话人对话语和语境的假设、思辨、推理越成功,话语内在的关联就越清楚,就可以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较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地理解话语,获得交际的成功。
网络交际因其短时高效的特性,成为大多数人首选的交际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语言就被要求能够更加快捷的进行信息交流,更
加便利的进行交际循环,于是网络语言也就成为了一种只要大家都明白,则能省则省,力求方便的语言。
当代汉语谐音新词中绝大多数是网络用语。
这是因为网络交流由于空间的限制,交流双方主要通过键盘输入语言进行交流,因此速度肯定不如日常口语,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不如日常的口语交际。
为了追求同步性,网络语言必须具有较快的输入速度,谐音手段就成为必然选择。
通过谐音手段,缩短输入时间,提高输入效率,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发出最大的信息量。
谐音的使用是经济原则的体现。
在音同或音近的前提下,准确率让位于速度,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谐音词会成为网络语言的主要词汇。
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例子,这些谐音词都是2010年流传于网络的超高频词汇,它们代表了语言发展的不可避免性和网络语言争分夺秒的经济性:
(1)神马都是浮云。
出处:“神马都是浮云”乃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
而这一句式的流行则源于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
“神马”和“浮云”的神奇之处,则是当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时便可组成万能句式,推之四海皆可用,成为无数网友的口头禅。
①我省昨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今晨局部仍有大雾——雾似浮云,开“神马”车都要小心。
(《江南都市报》2010年11月8日)
②薛瑞萍给力家长:没了阅读,“神马都是浮云”。
(《温州都市报》2010年11月15日)
(2)鸭梨。
出处:“鸭梨”是“压力”的谐音。
百度贴吧中某人有意无意间将“压力”打成“鸭梨”,引得贴吧中无数人模仿。
而“鸭梨山大”也逐渐走红。
①新车扎堆上市、十二五规划、油价上涨,而与车主息息相关的车船税又要“调整”。
很多人不禁感叹:“鸭梨”真的很大啊。
(《辽沈晚报》2010年11月3日)
②“压力山大”表示“鸭梨”很大——鸭梨族:学会享受心灵瑜伽。
(《武汉晨报》2010年11月12日)
③2010年中国富翁全面解析,看完后觉得鸭梨很大。
(《生活》2010年12月1日)
(3)围脖(微博)。
出处:“围脖”是微博的谐音,它从2009年起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于2010年渐入佳境,2011年更是以其在公共事件中表现出的便捷性和实时性,稳坐互联网社交工具的头把交椅。
①六旬代表“马大炮”今年上会“织围脖”。
(《青岛晚报》2010年2月21日)
②明星“织围脖”透露私生活。
(《荆门日报》2010年9月29日)
③今天你织围脖了吗?(《新民晚报》2010年10月17日)
以2010年流行度最高的“神马”为例,我们知道“神马”是“什么”的谐音,但是在书写形式与语音上都提供了比“什么”更为明晰的刺激和更为丰富的蕴含。
“神马”不是一种动物,也不是汉语
的偏正结构,“神”决不能做“马”的定语,对“马”进行修饰。
“神马”这个词是人类创新的、复杂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语言单位,是一种为人熟悉的、省力的、多功能的表达方式。
上述列举的谐音词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提供明显的刺激信号,好奇心理促使人们对那些新颖、奇特的词产生极大的兴趣,在理解话语时就能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4 结语
当代汉语谐音新词在网络交际中的广泛应用,是关联理论作用的结果。
关联理论要求人们在交际时只关注、处理那些具有足够关联性的话语,以便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而网络语言大量采用汉语谐音词,一方面加快了文字输入速度,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另一方面吸引着人们不断使用和继续发明。
这种情况对于丰富汉语词汇无疑是一个良好的讯息。
同时,也提醒更多的语言学家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共同为语言的发展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grice语用学说与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
[2] 范维.网络语言与谐音修辞[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 曹铁根.谐音·修辞·汉文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1.
[4] 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
代外语,1998,3.
[5] 苗兴伟.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7,4.
[6] 冉永平,薛媛.关联理论与语用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7] deidre wilson.关联与交际[j].现代外语,2000,2.
[8] 刘绍忠.关联理论的交际观[j].现代外语,1997,2.
[9] 于昌伟.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的解释力[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2.
[10] 严世清.关联理论与交际[j].山东外语教学,1997,1.
[11] 曲卫国.也评“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
注释
①赵金铭.谐音与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