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
3.神经体液、内分泌机制和其他体液 介质。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的儿茶酚 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栓素A2、 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白三烯等。
三、临床表现
小儿感染性休克特点:起病急、进 展快、早期症状不典型。
三、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 以脏器低灌注为主表现。 患者神志尚清,但烦躁焦虑,面色和皮肤 苍白,口唇和甲床轻度发绀,肢端湿冷, 呼吸、心率代偿性增快,血压正常或略低。 2.休克失代偿期 脏器低灌注进一步加重, 患者烦躁或意识不清,面色青灰,四肢厥 冷,唇、指(趾)端明显发绀,皮肤毛细 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心音低钝,血压 下降。
5.纠正凝血障碍 早期可给予小剂量 肝素5~10μg/kg皮下或静脉输注(注 意肝素钠不能皮下注射),每6小时1 次。若已明确有DIC,则应按DIC常规 治疗。
6.其他治疗
• ①保证氧供及通气,充分发挥呼吸代偿 作用。可应用NCPAP,必要时小婴儿更 需积极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以免呼吸肌 疲劳。儿童肺保护策略与成人相似。 • ②注意各脏器功能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 • ③保证能量营养供给,注意监测血糖、血 电解质。
一、病因
常见疾病 • 暴发性流行性脑膜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G-杆菌败血症、大叶性肺炎、出血性坏死 性肠炎等病的患儿。 • 在有全身免疫功能缺陷时,极易诱发G-菌 感染而时致感染性休克。
二、发病机制
•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综合结 果。 • 机体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 严重败血症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过程中的急性循环衰竭。
四、实验室检查
4.血液生化及血气分析 血清电解质测定:血钠 偏低,血钾高低不一,取决于肾功能状况。血 清酶的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 测定可反映组织脏器的损害情况。 5.血液流变学和有关DIC的检查 发生DIC时,血 小板计数进行性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活 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增多,凝血酶时间延长,血浆鱼精蛋白副 凝试验(3P试验)阳性。
婴儿及儿童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的建议
呼吸系统
1.呼吸频率:体温正常,安静状态,连续测定1 分钟,婴儿<15次/分或>90次/分;儿童<10次/分 或>70次/分。 2.PaCO2>65 mmHg。 3.PaO2<40 mmHg(不吸氧,除外青紫型心 脏病)。 4.需机械通气(不包括手术后24小时内的患 儿)。 5.PaO2/FiO2<200 mmHg(除外青紫型心脏 病)。
五、诊断
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
1.感染性休克代偿期(早期) 临床表现符合以下6 项之中的3项。
⑴意识改变:烦躁不安或萎靡,表情淡漠,意识模 糊甚至昏迷、惊厥。 ⑵皮肤改变:面色苍白发灰,唇周、指趾发绀,皮 肤花纹,四肢凉。如有面色潮红、四肢温暖、皮 肤干燥为暖休克。
五、诊断
⑶心率脉搏:外周动脉搏动细弱,心率、脉搏增快。 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需除外环境因素影 响)。 ⑸尿量<1ml/(kg· h)。 ⑹代谢性酸中毒(除外其他缺血缺氧及代谢因素影 响)。
局部感染 ACTH和内皮素释放 凝血系统激活 细菌细胞壁产物 原炎症因子
补体系统激活
(TNF、IL1、IL6、IFN-γ)
内皮细胞/白细胞炎症因子激活 剌激血管舒 张素/激肽 继发性炎症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休克 剌激多形 核白细胞
血管扩张和内皮损害
毛细血管渗出和内皮损伤
多脏器功能衰竭
1.微循环障碍 在休克发生过程中,微血管
2.血管活性药物
⑸正性肌力药物:伴有心功能障碍,疗效不佳时可使 用正性肌力药物。常用多巴酚丁胺5~10μg/ (kg· min)持续静脉泵注,根据血压调整剂量,最 大量不宜超过20μg/(kg· min)。对多巴酚丁胺抵 抗,可用肾上腺素。若存在儿茶酚胺抵抗,可选用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米力农。 ⑹硝普钠:心功能障碍严重且又存在高外周阻力的患 儿,在液体复苏及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基础上可使 用半衰期短的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0.5~8μg/ (kg· min),应从小剂量开始,避光使用。
六、治疗
1.液体复苏 :是逆转病情、降低死亡率最 关键措施。迅速建立2条静脉或骨髓输液 通道。条件允许应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一早二快三足量 ⑴第1小时快速输液:常用0.9%氯化钠,首 剂20ml/kg,10~20分钟静脉推注。评估循环 与组织灌注情况(心率、血压、脉搏、毛 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等)。若循环无明显改 善,可再予第2剂、第3剂,每次均为 20ml/kg。总量最多可达40~60ml/kg。
1 .液体复苏
⑵继续和维持输液: • 继续输液可用1/2~2/3张液体,可根据电解质 测定结果进行调整,6~8小时内输液速度为 5~10ml/(kg· h)。 • 维持输液用1/3张液体,24小时内输液速度为 2~4ml/(kg· h),
1 .液体复苏
• 24小时后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在保证通 气前提下,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碳酸 氢钠,使pH达7.25即可。 • 可以适当补充胶体液,如血浆等。一般不 输血,若HCT<30%,应酌情输红细胞 悬液或鲜血,使Hb>100g/L。
经历痉挛、扩张和麻痹三个阶段。
初期α受体支配的微血管收缩外周阻力↑毛细血管 网灌注↓→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静脉压↓→β 受体支配的动-静脉短路开放。 休克进展 无氧代谢产物↑,组胺和缓激肽等血管 活性物质释放,微动脉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舒张,而微静脉持续收缩。加上白细胞附壁 粘着、嵌塞→微循环内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缺氧和酸中毒更明显,氧自由基生成↑→广 泛细胞损伤。 晚期血液进一步浓缩、血细胞聚集、血液粘滞性↑; 血管内皮损伤等原因凝血系统激活DIC→微血 管床堵塞、出血、灌注↓↓→MOF→休克难以 逆转。
效果评价
治疗目标:维持正常心肺功能,恢复正常灌 注及血压。 • ①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秒; • ②外周及中央动脉搏动均正常; • ③四肢温暖; • ④意识状态良好; • ⑤血压正常; • ⑥尿量>1 mg/(kg· h)。
2.免疫炎症反应失控 全身局部感染时,病 原体剌激机体细胞(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促 炎和抗炎介质,主要炎性介质:TNFα、IL1、6、8、12、IFNα、血栓素、白三烯、血 小板活化因子等;主要抗炎介质:IL-4、10、 13、糖皮质激素、转化生长因子(TGF)等。 由于促炎/抗炎平衡失调,产生SIRS或代 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感染性休克
定义
• 发生在严重感染基础上,由致病微生物及 其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有效循环 血容量减少,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而致的复 杂综合病征
一、病因
• 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均可伴发感染性休克, 其中尤以G-菌所致者最多见。 • 常见病原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铜 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 门菌属及变形杆菌等。
婴儿及儿童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的建议
心血管系统 1.血压(收缩压):婴儿<40mmHg,儿童 <50mmHg或需持续静脉输入药物如多巴胺>5μg/ (kg· min)可以维持上述血压。 2.心率:体温正常,安静状态,连续测定1分 钟,婴儿<60次/分或>200次/分;儿童<50次/分或 >180次/分。 3.心搏骤停。 4.血清pH<7.2(PaCO2不高于正常值)。
三、临床表现
3.休克不可逆期 患儿表现为血压明显 下降,心音极度低钝,常合并肺水肿 或ARDS、DIC、肾衰竭、脑水肿和 胃肠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
四、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在(10-30) ×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现象。 血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增高为血液浓缩的标志。 2.病原学检查 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常规进行血或 其他体液、渗出液、脓液培养(包括厌氧菌培 养)。分离得到致病菌后作药敏试验。 3.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发生肾衰时,尿比重由 初期的偏高转为低固定(1.010左右);尿/血肌 酐比值>15,尿/血毫渗透量之比<1.5,尿钠排 泄量>40mmol/L。
婴儿及儿童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的建议
神经系统 1.Glasgow昏迷评分≤7。 2.瞳孔固定、散大(除外药物影响)。 血液系统 1.急性贫血危象:Hb<50g/L 2.白细胞计数<2×109/L 3.血小板计数<20×109/L
婴儿及儿童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的建议
肾脏系统 1.血清BUN>35.7mmol/L(100mg/dl) 2.血清肌酐>176.8μmmol/L (100mg/dl) 3.因肾功能不良需输血。 胃肠系统 1.应激性溃疡出血需输血。 2.出现中毒性肠麻痹,高度腹胀。 肝脏系统 总胆红素>85.5μmol(5ml/dl)及AST或LDH 为正常的2倍以上(无溶血)。
2.血管活性药物
• 在液体复苏基础上休克难以纠正 ⑴多巴胺:5~10μg/(kg· min)持续静脉泵 注,根据血压监测调整剂量,最大量不宜 超过20μg/(kg· min)。 ⑵肾上腺素:0.05~2μg/(kg· min)持续静 脉泵注,冷休克或有多巴胺抵抗时首选。
2.血管活性药物
⑶去甲肾上腺素:0.05~0. 3μg/(kg· min) 持续静脉泵注,暖休克或有多巴胺抵抗时 首选。对儿茶酚胺反应的个体差异很大, 用药要注意个体化原则。若有α受体敏感 性下调,出现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抵抗,有 条件可试用血管紧张素或精氨酸血管加压 素,这类药物发挥作用不受α受体的影响。 ⑷莨菪类药物:主要有阿托品、山莨菪碱 (654-2)、东莨菪碱。
3.控制感染和清除病灶 病原未明确前 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静滴,同时注意保 护肾脏功能并及时清除病灶。 4.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重症休克疑有肾 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如流脑)、ARDS、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出现儿茶酚 胺抵抗性休克时可以使用。目前主张小 剂量、中疗程。氢化可的松3~5mg/ (kg· d)或甲泼尼龙2~3mg/(kg· d), 分2~3次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