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湘教版】选修六:1.1《环境概述》学案(含答案)

精品【湘教版】选修六:1.1《环境概述》学案(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5第一节环境概述[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环境、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①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②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③自然现象的总和,如大气环境、④水环境、土壤环境、⑤生物环境等。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⑥人工环境,如⑦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3.内涵(1)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⑧内容和形式不同。

(2)发展的概念: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空间上,随⑨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思维活动1.怎样理解环境的内涵?答案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中心事物),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2.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

按照其属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属哪种环境?答案虽然地震遗址公园中的破坏形态是地球内力爆发形成的,但公园的建设和规划必然有人类活动的参与,属于“社会活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因此,该地震遗址按属性划分属于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1.概念:又称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⑩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⑪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气、⑫生物、⑬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⑭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⑮宗教信仰等。

思维活动3.自然环境因素是纯自然的,人类不能改变吗?答案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时,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自然环境(如改变着水、大气的成分,导致生物物种减少,改变着地表形态等)。

三、环境质量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⑯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⑰人为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

3.评价(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⑱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⑲水环境质量、⑳土壤环境质量等。

探究点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和联系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兴建了世界瞩目的“生物圈2号”。

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游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有怎样的关系?答案(1)社会环境。

“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须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2)二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

反思归纳迁移应用1下列环境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A.城市环境B.农田C.高山草甸D.黄河大堤答案 C解析天然环境的自然性,表现为人类活动没有有意识地去改造或影响它。

高山草甸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分布在高山或高原比较湿润的地方,人类活动很少影响它。

探究点二环境因素探究活动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的家园。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2)图乙中的组成要素与图甲相比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

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3)图丙与图甲相比又增加了哪些要素?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如何?答案 (1)组成要素是阳光、大气、水、土地、生物等,这些都是自然要素,它们构成了自然环境。

(2)图乙中出现了养殖场、房屋、道路等,它们已不再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而是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3)增加了高楼大厦、城市风光等,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

反思归纳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又称为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社会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迁移应用2 影响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最重要的环境要素是( )A .气温B .水源C .土壤D .科技答案 D解析 科技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环境概述—⎪⎪⎪⎪⎪⎪⎪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分类—环境因素—⎪⎪⎪⎪ —概念—分类—环境质量—⎪⎪⎪⎪ —概念—分类1.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天然环境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C.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答案 C解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周围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的总和。

既包括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然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天然环境,也包括人类经过长期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

2.下列关于环境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环境因素是各自独立、互不联系的B.黄河口附近的野生大豆属自然环境因素C.秦陵兵马俑遭到腐蚀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D.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组成了人类环境整体答案 A解析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环境因素是相互联系的。

3.下列事象中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是( )A.科学技术B.生物C.生产力D.足球场答案 B解析自然环境因素是指人类没有干预、改造,或很少干预、影响,或影响不明显的环境因素。

科学技术、生产力、足球场都是人类创造或改造的。

4.现在全球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原因B.泥石流等灾害频发C.人为原因D.大力植树种草答案 C解析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到污染影响的程度,现在全球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都是环境的一部分?(2)考察学校所在地周围的环境,分析哪些属于自然环境,哪些属于社会环境。

答案(1)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是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形成的,可以满足人类了解历史文化、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它们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2)学校周围的楼房、道路、操场、绿地等设施属于社会环境;阳光、空气等则属于自然环境。

解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即指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情况。

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由阳光、空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的;社会环境是指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

按照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可分为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概念,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这里所指“自然因素的总体”有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二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即并不泛指人类周围所有的自然因素,比如整个太阳系或宇宙。

考察学校周围的环境应全面具体,内容除楼房、道路、操场、绿地等设施外,还应把阳光、空气等自然要素包括在内。

[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所有事物B.环境是指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D.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事物答案 D解析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人类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与人类相关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

2.下列选项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①大漠盐湖②农田③工厂④极地苔原⑤岩石⑥畜群牧场A.①②④⑤ B.①④⑤C.②③⑥ D.④⑤⑥答案 B解析自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

3.下列属于人类环境的是( )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人工环境④生物环境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题中的四类环境都属于人类周围事物的范畴。

4.下列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中,属自然环境因素的是( )A.滥挖发菜B.过度抽取地下水C.开发三江平原D.洪涝灾害答案 D解析洪涝灾害属于自然环境因素。

5.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要素的是( )A.土地、岩石、矿物B.社会、村落、动物园C.丘陵、缓坡、梯田、水产养殖场D.阳光、空气、水答案 B解析社会环境又称人工环境,是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形成的,因此社会、村落、动物园、梯田、水产养殖场属于社会环境。

而土地、岩石、矿物、丘陵、缓坡、阳光、空气、水属于自然环境。

6.“水土流失”是( )A.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C.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共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D.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答案 C解析“水土流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的产生也与人类社会不合理活动有关,“水土流失”是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合理活动的反作用。

7.下列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是( )A.地震、火山爆发B.煤炭资源的滥采乱挖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D.围湖造田答案 A解析地震、火山爆发影响环境质量,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自然原因。

其他三项都是人为原因。

[能力提升]读下列图片,完成8~10题。

8.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9.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A.生物 B.人类C.植被 D.水体10.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8.D 9.A 10.D解析第8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空间”,是自然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