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大作业
T10
T11
T20
T21 T30
③ 侏罗系、三叠系内部标志层的确定
系
组
白垩系
侏罗系 上
下
三叠系 上
下
二叠系
界面 名称 T10
T11
T20
T21
T30
实习内容2 主要界面的追踪对比
对三大区域不整合面和三叠系内部、侏罗 系下部标志层共5个界面进行追踪对比。
X463
360
420
480
540
Y540
Y540
540
K
J
T P
地震相解释
X433
•对侏罗系下部层序进行剖面地震相划分
520
K
J 平行-亚平行
杂乱前积-波状
X433
60
420
480
Y480
463
483
503
(3)地震相平面图的编制
将各地震剖面上同一地层中的地震相单元投影到平面图上,并
将它们连结成为平面相区,就可以得到某一时期地层的地震相平面图。
实习内容1、标志层和不整合面识别
• 背景信息:区域地质研究表明本区主要发育三个大的区域不 整合面:白垩系/侏罗系不整合面、侏罗系/三叠系不整合面 和三叠系/二叠系不整合面。其基本特征为:①均为角度不整 合面,②界面之上均为厚层砂砾岩,界面之下岩性较细,为 粉细砂岩与泥岩互层。本区砂砾岩波阻抗高,泥岩波阻抗低。
① 标志层确定
463
地震反射标志层指波形特征突出、稳定且分布广泛的同相轴或波组。因其易于识别和 对比,因此地震解释首先要从标志层开始,在断裂发育区尤其如此。重大的地质界面可 以是标志层,也可以不是。如基底。
X463
360
① 标志层确定
420
480
Y560 Y540 Y520 Y500 Y480 Y460 Y440 Y420 Y400 Y380 Y360 Y340 Y320
• 作业要求: • ① 对所有剖面进行观察,确定本区存在几个标志层。 • ② 识别出三个大的区域不整合面,确定其是波峰还是波谷。 • ③ 确定在三叠系内部和侏罗系内部有几个标志层。 • ④ 确定各标志层的地层接触关系和性质。
① 标志层确定
地震反射标志层指波形特征突出、稳定且分布广泛的同相轴或波组。因其易于识别和 对比,因此地震解释首先要从标志层开始,在断裂发育区尤其如此。重大的地质界面可 以是标志层,也可以不是。如基底。
Y480
463
483
503
X503
360
420
480
Y480
x463
x483
x503 y480 y500 y520 y540 y560
X503
层面闭合检查
实习内容3、地震相分析
① 对侏罗系下部层序进行剖面地震相划分。 ② 编制地震相平面图。 ③ 进行初步的沉积相解释。
X463
360
420
480
Y560 Y540 Y520 Y500 Y480 Y460 Y440 Y420 Y400 Y380 Y360
X523 X513 X503 X493 X483 X473 X463 X453 X443 X433
X523 X513 X503 X493 X483 X473 X463 X453 X443 X433
① 标志层确定
463
① 标志层确定
463
Y360 463
② 三大区域不整合面的确定
483
503
X463
360
420
480
K J T
P
② 三大区域不整合面的确定
X463
360
420
480
K J T P
地震资料解释大作业
2015年
X433
•
本区剖面经过三维叠后偏移处理。采用SEG标准显
示,负反射系数界面为波峰,正反射系数界面为波谷。
系
组
界面名称 接触关系
备注
白垩系
T10
侏罗系
上
T11
下
T20
三叠系
上
T21
下
T30
二叠系
实习要求
• 1、标志层和不整合面识别 • 2、断层解释和主要界面的追踪对比 • 3、侏罗系下部地层地震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