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语交际评价

口语交际评价

口语交际评价口语交际评价的本质功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老师的发展,为了课程的发展。

新课程口语交际评价理念本着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的原则,既关心学生口语交际的质量和效果,又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情况。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具体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三条原则”: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生动情境;其次应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再次需为学生提供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从事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通过口语交际评价,让学生愉快地从事口语交际实践,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努力做到:全面性。

坚持全面性原则,多角度评估交际效果,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将单项性检查与综合性检查结合起来。

多主体参与。

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允许学生二次评价。

用激励性话语点燃交际火花,释放每名学生口语交际潜能。

关注发展过程。

口语评价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段目标的程度,检验改进学生口语学习和教师教学。

为促进学生发展,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只有了解学生各个阶段的交际特点,才能看清每名学生的发展过程。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能提高口语交际质量,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一、口语交际评价应体现“主体多元,方法多种,注重过程”的新理念1.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口语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环境中以教材为中介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都是口语课程与教学的主体。

在课程评价主体上,应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改变过去只有教师参与的倾向。

要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首先应在课堂交际评价中渗透情感因素,对学生价值观、创新精神、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其次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通过评价,将口语知识内化为能力,完善认知结构。

2. 注重过程的评价功能口语交际是在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要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发展评价激励功能,鼓励学生成功。

承认发展差异,突出发展性,可采用“富有情趣的标志性评价”、“言简意赅的便条评价”、“富有理性的课堂观察评价”等策略,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点滴进步。

3. 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评价时,应采取多元化的手段,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出全面的分析。

所以,在评价的方式上、评价的实施上、评价结果的处理方法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在评价方式上,可以是行为观察,如观察孩子在交际时的神情、文明习惯等;也可以是问卷评价,如新年即将来临,让孩子们与同伴、家长围绕“如何使用压岁钱”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问卷形式进行反馈。

此外,还可通过情景测试、日记反馈、成长记录袋等方式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实施上,如果只是在期末作出一次总的评价,显然是不够的。

可采取单元形成性评价,如学完口语交际“介绍家乡景物”一课后,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以不同的身份(“导游”、“解说员”、“游客”等)参与交际。

在交际之后,评出“星级导游”、“最佳解说员”、“优秀游客”等,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具备主动介绍家乡的本领。

也可采取期中诊断性评价,如结合每学期一次的期中家长会,通过评价与家长沟通,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在期末综合性评价时,可结合期末语文读写能力测试,对学生一学期来的口语交际综合能力给予评价。

教师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可采用等级制、星级制、等级 + 评语等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在口语交际成绩的评定中教师应更注重对学生发展过程的监控,及时掌握和发现学生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状态,提高素质,使自己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

二、口语交际评价基本策略1. 激励性评价策略教师对学生评价不能超然物外,而应与之共同介入,以激情点燃激情。

学生取得的细微进步,都需要教师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和呵护。

当学生碰到“心欲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关卡时,教师应给予新的鼓励,如“相信你是最棒的”,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释放出潜在的交际激情。

2. 主体性评价策略教师应下放评议权,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通过自我评价使自己拥有自信,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和怎样改进。

引导学生学会相互评价,发挥学生之间交际合作的互补作用,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互相欣赏,互相悦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 运用多元智力方法的评价策略美国教育家加德纳认为,智力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

他提出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运用到评价领域,可引导学生多角度了解口语交际多样化的评价策略。

如:①言语智力评价活动:在主题班会上演讲。

②逻辑智力评价活动:猜字谜。

③空间智力评价活动:展示口语交际活动幻灯片。

④身体运动评价活动:课本剧表演。

⑤音乐智力评价活动:用方言说一段笑话。

⑥人际关系智力评价活动:竞选班长演讲。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能力与特长。

⑦内省智力评价活动:列出自己的兴趣清单。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看问题的全新视角。

由于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我们评价学生时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而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来评价,这样才能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一名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4. 真实性评价策略是指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表现。

其暗含的意思是:口语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成功或失败只能用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具体事实说明。

真实性评价是学习过程中有意义、有价值的重要经历。

5. 表现性评价策略活动表现性评价融评价与学习于一体,既评价学生口语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口语活动成果。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是落实“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有效方法。

要求学生实际完成某种任务,如编故事、辩论,从中表现出他们在理解与技能上的成就。

从学生口语活动行为表现分析学生掌握情况,力求在真实口语活动情境中测量出学生的行为表现。

6. 情感评价策略情感评价严格来说不是一种评价方式,是指在评价内容上侧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但因对学生情感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共性,我们统称它为情感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交谈法和问卷法。

教师精心准备一系列问题,面对面与学生接触交谈,便是交谈法,要求学生作出书面回答,便是问卷法。

还有观察法、作品分析法等。

三、开展日常口语交际评价的具体做法1. “口语交际”考核评估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可定出“模糊”评估办法,以激励为主分为若干等级。

也可试用录音手段(每人一卷录音带)讲述同一题材(也可用不同题材),看学生学期结束时比开学初提高了多少。

2. 充分利用教室空间开展口语评价活动。

如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图案作为评价符号。

在教室墙上画一棵大树,大树上贴很多蜗牛图案,图案都写上学生名字,根据学生一周口语交际的情况,让蜗牛一周爬动一次。

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口语评价。

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可用激励的眼神、喜爱学生的动作和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好。

”“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当然课堂上不能一味表扬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4. 开展“成功卡”口语评价活动,争取人人有目标,级级(各年级)有特色,月月有内容,形成以“争戴成功卡”为荣的理念,反映进步历程,增强口语交际自信心。

5. 家长协同参与口语评价。

采取家校联系方式,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文字沟通。

对学生在校口语交际学习情况用表格形式进行记录,定期反馈给家长。

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小学积极开展口语交际能力评价活动,范新萍老师设计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方案:一、评价目标通过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了解学生口语交际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中,倾听和应对、表达与交流、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等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现状。

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

二、评价方式1. 综合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设计好评价专项和标准,成立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价小组,分期分批对学生作出实事求是的各项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征求被评测对象同意后存入档案。

(见表一)评价对象:年月日(表一)2. 随机评价准备好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成长卡片,每开展一次交际活动,真实记录学生在承担有意义活动中参与态度和表现,为小学生交际能力成长提供有效的流程记录。

评价对象:年月日(表二)填表人:3. 自我评价活动开展一旦结束,老师要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认真总结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改进的措施。

自我评价人:年月日(表三)填表人:4. 家庭评价定期家访或用问卷调查评价小学生在家庭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状况,要求家长密切配合,按内容如实评价,使家庭成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平台。

评价对象:年月日(表四)家长签名:5. 跟踪评价在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中,对有些“口吃、口头禅、羞口”较严重的学困生,教师要随机调整训练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跟踪评价模式,不断对其督促和指导,激励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评价对象:年月日(表五)记录人: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测评前,教师把测评形式、内容、方法交代清楚,使学生思想上早作准备,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营造一个民主、团结、愉悦、合作的评价氛围。

2. 综合评价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主选择对象和话题,让学生在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往任务中,检测出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 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标准制定要切合实际,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以成人化要求学生。

4. 评价等级应同学生平时表现结合起来。

学生口语成长记录、家庭评价、跟踪评价、自我及小组评价记录,都是总评重要而有效的参考记录,不能因少数学生临场发挥欠佳而一锤定音,允许学生申请补测。

5. 评价后,教师应对口语交际能力较弱的学生,加强训练和指导,促其进步。

6. 根据阶段性目标达成要求,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评价,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化等级,填入小学生素质报告单中。

【点评】范新萍老师的这个评价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设计方案,较好地体现了口语交际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可行性评价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