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中自然地理要素的剖析

教材中自然地理要素的剖析

教材中自然地理要素的剖析
地理概念是进行地理思维的基础,学生对地理概念的掌握程度,从根本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地理概念的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关键。

对于地理概念的教学,笔者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透彻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全部对象。

例如:地质构造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或变位,”这是一切地质构造具有的本质属性。

地质构造概念的外延是指所有地质构造本身及研究的范畴(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和研究的条件(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所谓地理概念明确,就是即明确了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本质属性,又明确了概念所反映的是哪些事物(对象、范围、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方面给学生交代清楚,并且从这两个方面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明确概念。

如检验“地质构造”这个概念是否明确,可以这样设问“什么叫地质构造?”这就是从内涵方面来检验,也可以这样提问“地堑、背斜、角峰、石笋”哪些是地质构造?哪些不是地质构造?这是从外延方面来检查。

如果不能准确地说出什么是地质构造,也不能指出哪些是(或不是)地质构造,那么对于地质构造这个概念,则是不明确或不够明确。

二、弄清概念的关系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是孤立的,地理概念也不是孤立的,总是处于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在教学中不但要了解每一个概念,而且还要弄清相互之间的关系。

地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同一关系
既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反映同一事物。

如低气压和气旋是两个概念,但表示的是同一地理现象。

2.并列关系
既在同一属概念下的几个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

它们都是外力作用这个属概念下的三种概念。

它们有属概念的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

3.交叉关系
既两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部分相同,部分不同,彼此交叉。

如矿藏和能源。

4.对立关系
即同一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内涵对立,外延互相排斥,其外延相加小于它们的属概念的外延,如冷锋和暖锋就是对立关系,冷锋和暖锋的外延相加小于它们属概念的外延,因为除了冷锋和暖锋外,还有准静止锋这一天气系统。

5.主从关系
即一个外延大的概念包含一个外延小的概念及其全部外延。

如地质作用和外力作用,前者为主,后者为从。

6.否定关系
即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其外延相加等于它们的属概念的外延,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等。

研究概念的关系,主要是从外延间的各种不同关系弄清概念,防止把外延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三、辩清概念的种类
从概念的内涵划分,概念可以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具体概念指反映具体本身的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很具体,由于它的内涵可以被感性材料清楚地揭示出来,对它的认识可以在演示直观材料的同时提出来,如天体等。

地理教材中的概念多数属于这一类。

抽象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

对象不是具体事物,事物的属性不易直观演示,抽象的概念往往是教学的难点,要熟悉广泛众多的事物才得以形成,学生只能逐渐地理解这些概念,所以在这种概念的形成初期不宜提出定义。

如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这样的概念就很抽象,很难讲清楚。

所以讲这些概念之前,先要让学生回忆原有的知识如大陆性、海洋性等地理概念的定义,同时例举一定的现象如植物的分布等、用类比推理、归纳概括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明确它。

根据概念的外延来分,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某一类别事物的概念。

如背斜,向斜等。

普遍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如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等。

掌握普通概念可以通过了解清楚同类单独事物的基础上用归纳比较的方法以个别事物推进出一般的原理和规律,如地质构造的定义和本质就可以在了解地垒和背斜等数种具体构造之后,再归纳出来。

辩别概念的种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理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准确地使用概念,有助于我们恰当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又能防止在使用概念时出现逻辑性错误。

四、加强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对概念说不清,写不清或者对概念的定义不能准确地理解,造成解题的困难或答题错误。

这除了对概念本身掌握不够之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语言文字方面修养和逻辑思维也是两个重要原因。

如有的学生把海陆分布和海陆位置混为一谈。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字义、词义容易混淆的概念时,不但要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在关键的字义、词义的辨析上要花一定的功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概念的运用
运用概念既是检验学生的主要形式是做习题,布置习题时要有目的,适量精选,由浅易的简单题入手,最后到复杂的综合练习。

特别是对概念的综合运用,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常规性的东西,达到对概念深刻理解和融汇贯通的目的。

在解题中引导学生对习题涉及的概念通过回忆,复习、辨别和相互比较。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概念,而且可以强化对概念的辨析能力,把一些相近或相似的概念辨别得更加清楚。

如通过比较地壳和岩石圈,可以辨析两个相近的概念,更透彻地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又如通过对天山山麓沙漠绿州分布成因的辨析,就更清楚地了解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之间存在本质区别。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的尝试,从以上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地理概念的教学,一般来说概念都能讲明确,并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掌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