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图表题解题方法

生物图表题解题方法

生物图表信息题常见解题方法“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和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是当今高考生物学科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要求。

在高考生物第二轮的复习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和图解题的分析与表达,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近几年生物高考中命题以图表曲线形式出现有渐多的趋势,此类题不仅直观形象,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层次高,能很好地体现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能较好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水平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故此类试题在高考试卷中比重较大,特别是生理方面的曲线图,应引起注意。

对不同类型的图表曲线应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找到突破口。

一般情况下,细胞分裂图象、曲线的分析从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或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入手;生态图表的解答要从观察各条曲线的走势、相互间的关系,或者从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入手;遗传系谱图的解答要从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类型着手;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图表曲线分析往往是从影响这些生理作用的内、外因素方面去考虑;等等。

但不论哪一种类型,都要求学生能将概念、原理与图形、曲线之间实现信息的转换,即知识的迁移。

所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此类题型的最基本要求。

下面就从一些常见的图表类型及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上做一些探讨一.结构图结构图类试题归根结底是教材中模式图的演变或组合,因此,解答试题是首先要认真读图,仔细观察,认准途中所有结果名称及图形特征,并分析个结构的化学组成及功能。

同时还要正确季节结构与功能,数目与功能,行为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这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生物的结构特征。

总之,认准结构,联系功能,世界大结构图的关键。

例1: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细胞属于____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

(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

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请填写图中标号_______。

【分析】该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

从题中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来看,甲细胞与乙细胞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甲细胞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属于原核细胞;乙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各种复杂的细胞器,是真核细胞。

二者的共同点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

乙细胞中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而细胞膜则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解答】(1)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成形细胞核)(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3)纤维素8、10、11、12二.示意图示意图最大的特点是将图形文字化,即将题目中的信息蕴含于生理结构或显微、亚显微结构图中。

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是,要掌握各结构的名称及功能,然后综合分析、挖掘示意图的内涵与外延,将图形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准确的用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完成“图→文”转化。

最后一定要将“对图形的认识”与所学的基本知识、原理进行印证,以判断“图→文”转化的结果正确与否及各选项的真伪。

例2: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

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__。

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__的变化。

【分析】考查了神经兴奋传递的有关知识。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

图1中A是皮肤中的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D.是神经中枢内的突触结构,F属于效应器。

当A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传递有两种方式:沿神经纤维的传导和通过突触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的,在静息电位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是外正内负,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荷分布发生逆转,变为内正外负。

这样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传导兴奋。

当兴奋传导至突触时,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电流不能直接传至下一神经元,此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的电荷分布发生改变,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该过程中,兴奋的传递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再转变为电信号。

【答案】(1)突触;突触后膜(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大脑皮层(3)内正外负(4)兴奋;膜电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三.表格图常见的表格有两类,一类是对现象的分析,另一类是对数据的分析,但是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大致相同。

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表格信息的获取:采取对比或分组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一定要进行纵横比较,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2.注重分析引起数据或现象差异的原因;3.注意分析数据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并找出原因;4.注意表格数据与曲线之间的转换,实际上是一种变化趋势的两种表现形式。

例3: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表格中)。

(2)实验步骤: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3)结果预测:(4)结论:(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浅,其原因是【分析】该题是要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溶液试管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淀粉酶溶液甲+ —+ —乙—+ —+丙+ ——+丁—+ + —②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在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再在沸水浴中保温一定时间。

④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⑶应该在只有含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甲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乙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不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

⑷结论: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⑸如果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由于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所以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

溶液试管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淀粉酶溶液甲+ —+ —乙—+ —+丙+ ——+丁—+ +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解析,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试验结果(3)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4)酶的催化作用有专一性(5)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四.坐标图坐标图分为坐标曲线和坐标直方图。

生物学中坐标曲线的解法,若能参照数学中函数图象的解法求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必须理解图形所表达的意思,观察所提供的坐标(横轴、纵轴格表示什么)认准曲线所代表的含义。

假体要点可概括为“四点、二量、一趋势,生物术语描述之”。

“四点”指的是起点、交点、折点和终点;“二量”指的是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绝对不能颠倒;”一趋势”指的是曲线的走势,也就是数学上的函数的增减性,同时注意对于趋势有转折变化的曲线,还要分区段进行分析。

其次联想与曲线变化有关的知识点,挖掘或捕捉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重视题目设问的角度,并通过必要的信息加工和转化,使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明朗化,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直方图又称作柱形图,坐标直方图类试题是将数据直观化呈现的一种题型。

此类题在近几年年的高考中出现的概率比较大。

解题关键是:看清楚纵、横轴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直方图所代表的意义,即分析直方图所蕴藏的生物学信息,然后认真分析、对比各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做经一部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转化,再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的判断。

例4(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

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300Lμ·1L-(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

(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表明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⑴依题意,在CO2浓度为300μL·L-1时,A植物CO2净固定量较B植物多,因此,此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B植物高。

⑵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植物对CO2浓度的反应不同,在低浓度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弱,产生的光合产物少,所以随着玻璃罩内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的生长首先受影响。

⑶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此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答案】(1)A(2)B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C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到影响。

(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五.概念图概念图指的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考察同学们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常见的概念图类试题有节点连线型和集合层级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