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髓疾病ppt课件

脊髓疾病ppt课件

20
脊髓节段与脊椎节段
一. 颈髓:颈锥体-1 二. 胸髓:上中:胸锥
体-2,下:-3 三. 腰髓:T10-12 四. 骶髓:T12,L1
21
脊髓节段与脊椎节段
一. 颈髓: C1-4:颈锥体 –0 C5-8:颈锥体 –1
一. 胸髓: T1-8:胸锥体-2, T9-2:胸锥体-3
一. 腰髓:T10-12 二. 骶髓:T12,L1
④网状脊髓束,参与肌张 力与姿势调节。
11
(2)侧索
一. 上行纤维束: ①脊髓丘脑束; ②脊髓小脑束
一. 下行纤维束: ①皮质脊髓束(锥体束) ②红核脊髓束,参与姿势 调节。
12
(3)后索
一. 位于两侧后角和 后根之间,主要 为上行纤维.
二. 薄束传导同侧下 半身的深感觉和 部分触觉(识别性 触觉);
22
二、脊髓病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 脊髓病变的临床共同特点 二. 脊髓不同部位、节段损伤的临床
特点
23
脊髓病变的临床特点
一. 运动障碍:脊髓不同部位受损表 现出不同形式的瘫痪。
二. 感觉障碍:后角、后索、前连合 、脊髓丘脑束。分离性感觉障碍
三. 自主神经障碍:
24
(一)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1、前角损害: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无感觉障碍,见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 髓灰质炎。
第十四章 脊髓疾病
目的要求
了解 脊髓病变的分类;运动神经元疾 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运动神经元疾病的 诊断和鉴别诊断。 熟悉 脊髓的应用解剖及生理;急性脊髓 炎的临床表现;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 掌握 脊髓损害的临床类型、定位;急性 脊髓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与护理原则;脊髓压迫症的概念,诊 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0
(2)颈膨大(C4-T2)
一. 四肢瘫痪,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呈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二. 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 减退或缺失,
三. 向肩及上肢放射的根性神经痛 四. 大、便功能障碍。 五. Horner综合征 六. 上肢腱反射改变有助于受损节段的定位,如肱二
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而肱三头肌反射亢进,提 示病损在C5或C6;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而脏三头 肌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损在C7 。
一. 脊髓由3层脊 膜所包裹
二. 脊髓表面有6 条纵行沟裂。
三. 两对根
5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一. 脊髓的灰 质:有中 央管,前 角、后角 ,侧角。
二. 脊髓的白 质:前索 、后索, 侧索;上 、下传导 纤维。
6
7
8
1.脊髓灰质
一. 前角、后角。 二. C8-L2的侧角内主要是
交感神经元胞体 三. C8、Tl的侧角发出的
感觉缺失或减退,大小便障碍,四肢及躯干常无 汗。 可有枕、颈后部及肩部根性神经痛。 两侧膈神经麻痹(C3-5节段)/呃逆。 损害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神经核则出现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瘫痪、萎缩 。 颅凹病变的症状、体征,如眩晕、眼球震颤、共 济失调、发音及吞咽困难等。 波及延髓下端的心血管运动和呼吸中枢,会引起 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上颈段病变常伴发高热
三. 楔束在T4以上出 现,位于薄束外 侧,传导上半身 的深感觉和部分 触觉
13
14
15
16
17Leabharlann (三)脊髓的血供一. 三个动脉: 前动脉 后动脉 根动脉
18
(四)脊髓的反射
脊髓反射有3种: 伸反射:牵张反射,腱反射 屈曲反射:防御反射 脊髓休克:
19
(五)脊髓的功能
一. 上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 二. 反射中枢
29
一. 在病变节段以下, 出现上运动神经元 性瘫痪(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及病 理反射阳性)、感觉 减退或缺失及自主 神经功能障碍。
二. 在这些体征中,感 觉障碍平面和反射 改变对病变脊髓的 节段定位也有极大 的帮助。
脊髓不同节段损伤的临床特点
(1)高颈段(C1-4) 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损平面以下全部
2、后角损害: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3、前连合损害:损害两侧脊髓丘脑束交叉纤 维,表现为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 碍。
4、侧角损害:C8-T1、S2-4
25
5、前索损害:脊髓丘脑前束损伤
6、后索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 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见于脊髓 痨。
7、侧索:锥体束损害:病变平面以下上 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脊髓丘脑束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障碍, 深感觉和触觉保留。
2
第一节 概 述 P20
一、脊髓解剖与生理
脊髓的外部结构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反射 脊髓的血供 脊髓节段与脊椎节段
3
(一)脊髓的外部结构
脊髓分为31个节段,脊 髓发出3l对运动前根 ,并有31对感觉后根 进入脊髓。
一. 脊髓有两个膨大:颈 膨大(C5-T2)、腰膨 大(L1-5)
4
31
(3)胸段(T3-12)
一. 两上肢正常,两下肢呈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 瘫),
二.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三. 大小便功能障碍,出汗异常, 四. 常伴受损节段相应胸、腹部根性神经痛和/或束
带感。 五. 感觉障碍的平面是确定脊髓损害节段的重要依据
, 六. 腹壁反射消失有助于定位。 七. Deevor征:病变在T10-11时,下半部腹直肌无力
交感纤维 四. S2-4的侧角为脊髓副
交感中枢。
9
2.脊髓白质
一. 脊髓白质主 要由上行( 感觉)和下 行(运动)有 髓纤维的传 导束组成, 分为前索、 侧索和后索 。
10
(1)前索
①皮质脊髓前束(锥体前 束)
②顶盖脊髓束,参与视听 反射;
③前庭脊髓束,联络前庭 装置与脊髓,维持 身体平衡和姿势调 节;
脊髓半切
肿瘤、外伤
脊髓横贯
脊髓炎、外伤、出血、压迫
28
(二)脊髓横贯性损害
一. 节段性症状:当脊 髓的某一节段遭受 损害时,这一节段 所支配的肌肉发生 弛—缓性瘫痪和萎 缩,与该节段有关 的反射消失,它所 支配的区域出现根 性痛或根性分布的 感觉减退、缺失。
二. 对病变的定位诊断 具有重要的价值。
8、脊髓束性损害
26
9、脊髓半切综合症。 Brown-sequard syndrome
表现:同侧的锥体 束、后索,对侧的 脊髓丘脑束。还可 有自主神经。
27
脊髓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部位
定性疾病
前角
灰质炎、脊肌萎缩
锥体束
原发侧索硬化
前角、锥体束
ALS
后索、锥体束
亚急性联合变性
后索
糖尿病
后索、 锥体束、脊髓小脑束 遗传性共济失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