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脊髓疾病PPT
图14-8 髓外硬膜下肿瘤压迫高颈髓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诊断 ➢ 首先明确脊髓损害为压迫性或非压迫性 ➢ 再确定脊髓受压部位及平面,进而分析压迫是
位于髓内、髓外硬膜内还是硬膜外以及压迫的 程度 ➢ 最后确定压迫性病变的病因及性质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1)纵向定位 早期节段性症状如神经根痛、感觉减退区、腱 反射改变和肌萎缩、棘突压痛及叩击痛,尤以感 觉平面最具有定位意义,MRI或者脊髓造影可准 确定位
等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 脑压正常,压颈试验通畅 ➢ 常规 :白细胞 10~100×106/L,以淋巴细胞为
主 ➢ 生化: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辅助检查
2.电生理检查 ①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可作为与视神
经脊髓炎及MS 的鉴别依据 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可明显减低 ③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可作为判断疗
病(HAM)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治疗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治疗
(1)高颈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 用有效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行人工辅助呼吸
(2)排尿障碍者应保留无菌导尿管,每4~6小时放开引流管1次。 当膀胱功能恢复,残余尿量少于100ml时不再导尿,以防膀胱挛 缩,体积缩小
排
鞍区
S3—5最后受累——马鞍回避
列 顺 序
髓外病变 后索受压
痛,温觉障碍 下→上 同侧病变水平以下深感觉障碍
横贯性
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临床表现
(三)运动障碍 ➢ 压迫锥体束→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病变节段以
下), 可累及一侧及双侧 ➢ 压迫前角、前根→可伴驰缓性瘫,肌束震颤,
肌萎缩 ➢ 急性压迫,早期脊髓休克,病变水平以下肢体
➢发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 症状或预防接种史 ➢急性起病,数小时~数天内达高峰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
驰缓性瘫痪
运动障碍 痉挛性瘫痪
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病 理反射阴性(早期脊髓休克)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病 理反射阳性,肌力由远→近端 恢复
感觉障碍
病变节段以下各种感觉消失,病情好转,感觉平 面下降
②地塞米松 :10—20mg静滴,每日一次,滴,每日一 次,连用 3~5天为一疗程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治疗
(3)维生素B族:常用维生素B1 100mg,肌内注射, 维生素B12 500-1000μg,肌内注射 或静脉给药,每天1-2 次
(2)横位诊断 区分髓内,髓外硬膜内,髓外硬膜外
髓内\髓外硬膜内\髓外硬膜外病变鉴别
早期症状
髓内病变
多为双侧
髓外硬膜内病变
自一侧, 很快进展为双侧
根性痛
感觉障碍
痛温觉障碍 脊髓半切综合征 节段性肌无力&萎缩 锥体束征 括约肌功能障碍 棘突压痛、叩痛 椎管梗阻 脑脊液蛋白增高 脊柱X线平片改变 脊髓造影充盈缺损 MRI检查
(4)抗菌素防止泌尿系、呼吸道感染 (5)其他:扩张血管;神经营养药
3、康复治疗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预后
预后取决于急性脊髓损害程度和病变范围及并发症情况:
➢ 如无严重并发症,多于3~6个月内基本恢复,生活自 理
➢ 完全性截瘫:6个月后肌电图仍为失神经改变、MRI显 示髓内广泛信号改变、病变范围累及脊髓节段多且弥 漫者预后不良
颈下段) ➢ 炎性压迫:如硬膜外脓肿发病快伴发热等炎症
特征 ➢ 血肿压迫:常有外伤史,症状体征进展迅速 ➢ 转移性肿瘤:起病较快,根痛明显,脊柱骨质
常有明显破坏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鉴别 : (1)急性脊髓炎 ➢ 急性起病,病程进展快 数小时~数日内达高峰 ➢ 病前有感染史 ➢ 椎管通畅 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炎性反
少见, 部位不明确
分离性 自上向下发展, 头侧重 少见 早期出现, 广泛明显 不明显 早期出现 无 晚期出现, 不明显 不明显 无 梭形膨大 脊髓梭形膨大
早期常有,剧烈,部位明确
传导束性, 开始为一侧 自下向上发展, 尾侧重 多见 少见, 局限 早期出现, 多自一侧开始 晚期出现 较常见 早期出现, 明显 明显 可有 杯口状 髓外肿块及脊髓移位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病理
➢ 波及任何脊髓节段,以T3-5最常见,其次为颈 髓 、腰髓
➢ 肉眼: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脊膜充血或有 炎性渗出,断面可见灰、白质界限不清
➢ 镜检:灰质神经细胞肿胀,胞核移位,细胞碎 裂,溶解。白质脱髓鞘,轴突变性
➢ 脊髓严重损害时可软化形成空腔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治疗
(3)保持皮肤清洁,按时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压部位加用气 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皮肤发红部位可用10%酒精或温水轻 揉,并涂以3.5%安息香酊,有溃疡形成者应及时换药,应用压 疮贴膜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治疗
2、药物 (1)激素
①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静滴,每日 一次,3—5天后改泼尼松口服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急性起病 (2)病前感染或预防接种史 (3)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脑脊液检查、MRI检查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诊断及鉴别诊断
2.鉴别诊断 ⑴ 视神经脊髓炎 ⑵ 脊髓血管病 ⑶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⑷ 急性脊髓压迫症 ⑸ 急性硬膜外脓肿 ⑹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⑺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相关脊髓
嗽、喷嚏、负重、改变体位可加剧或 减轻,严 重束带感 ➢ 后根破坏病变:节段性感觉障碍 ➢ 前根刺激症状:肌束颤动 ➢ 前根破坏病变:肌无力,肌萎缩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临床表现 (二)感觉障碍
脊丘束受损
对侧躯体较病变水平低2~3个节 段以下痛,温觉减退或消失
脊
外→内
S→L→T→C
丘 束
髓内病变 痛,温觉障碍 上→下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2.发病机制
➢ 脊髓受压早期可通过移位、排挤脑脊液和表面静脉 血流得到代偿,外形虽有明显改变,但神经传导径 路并未中断,可不出现神经功能受累的表现
➢ 后期代偿可出现骨质吸收,使局部椎管扩大,此时 通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急性压迫:脊髓横贯性损害,伴脊髓休克
病因及发病机制
3.代偿功能影响因素 (1)压迫产生的速度
➢ 急性压迫:代偿机制差,脊髓损害重 ➢ 慢性压迫:充分代偿 ,预后好 (2)病变与脊髓关系 ➢ 髓内病变,直接侵犯脊髓,压迫症状出现早 ➢ 髓外硬膜外病变,由于硬脊膜阻挡,压迫症状
出现晚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和体征 (一)神经根症状 ➢ 髓外硬膜内肿瘤最常见首发症状 ➢ 后根刺激症状:根痛,分布区自发性疼痛,咳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定义
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 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 特征:
➢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 ➢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尿便障碍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分类
感染后脊髓炎 疫苗接种后脊髓炎
脱髓鞘性脊髓炎 坏死性脊髓炎 副肿瘤性脊髓炎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辅助检查
(3)椎管造影——显示椎管梗阻界面 ➢ 完全梗阻 ➢ 顺行(下行)造影 梗阻平面上界 ➢ 逆行(上行)造影 梗阻平面下界
(4)核素扫描:
应用99mTc,或131I(碘化钠)10mCi,经腰池穿刺 注入,半小时后作脊髓全长扫描能较准确判断阻塞 部位
图14-7 髓外肿物压迫胸髓
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
①早期表现为尿潴留,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 (逼尿肌无反射);恢复期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逼尿肌反射亢进) ②病变平面以下皮肤营养障碍 ③病变平面以上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
脊髓休克期(Spinal Shock)长短取决于: ①脊髓受损程度 ②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
硬膜外病变
多从一侧开始
早期可有 多为双侧传导束性 双侧自下向上发展 可有 少见 较早出现, 多为双侧 较晚期出现 常见 较早期出现, 明显 较明显 明显 锯齿状 髓外肿块及脊髓移位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3)定性诊断 ➢ 髓内、髓外硬膜内病变:肿瘤最常见 ➢ 髓外硬膜外:转移瘤及椎间盘突出症(腰段,
2.影像学检查 (1)脊柱X线平片
可发现脊柱骨折、脱位、错位、结核、骨质破 坏及椎管狭窄;椎弓根变形或间距增宽、椎间孔 扩大、椎体后缘凹陷或骨质破坏等提示转移癌 (2)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 MRI能清晰显 示椎管内病变的性质、部位和边界等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辅助检查
图14-6 MRI显示髓外硬膜下肿物压迫颈髓 A. T1加权像 B. T2加权像
脑脊液黄色,蛋白 >10g/L,流出后自动凝结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辅助检查
➢ 髓外硬膜内肿瘤,蛋白增高明显 ➢ 硬膜外,髓内肿瘤,蛋白轻度增高 ➢ 椎管通畅试验(压颈试验):
①压颈后压力↑较快,解除压力↓ 较慢 ②压颈后压力↑慢,解除压力↓更慢
以上两种情况均提示不完全梗阻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辅助检查
应白细胞10~1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 ➢ MRI动态观察,病变节段脊髓水肿变粗,酷似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