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汉语修辞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最新汉语修辞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汉语修辞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他主张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2、在我国修辞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先秦两汉时期)3、“修‘和”辞“的连用,最早见于:”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易》)4、西晋陆机的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

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文赋》)5、唐代刘知几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学书中谈论修辞的地方很多。

(《史通》)6、宋代陈騤的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著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文则》)7、1932年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修辞学发凡》)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

该书紧密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因而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字工作者的欢迎,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群众性的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

(《语法修辞讲话》)9、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作用。

(制约)10、语言环境包括、、、、和话语的具体环境。

(社会时代。

题旨情境。

对象。

场合。

时间)三、应用分析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标题(揭露生产厂家在“生产日期”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的两种说法加以评析。

(1)喝“明天”的牛奶吃“明天”的面包生产日期,你和谁逗着玩(2)厂家弄虚作假今天出厂的牛奶、面包上竟然标上明天的日期答:(1)的说法比较委婉,比较活泼,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的说法比较直白,直率地指出厂家弄虚作假的行为。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请举例说明。

答: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不像选择题那样,只是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手段中择优取其中的一种,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表现在词语的运用上,某些有关概念、思想的表述,不一定能找到常用的恰当词语,这时往往需要采用新鲜的说法。

词语运用的创造性有的还表现在巧妙灵活上,仿照现成词语临时新造一个词语就是如此。

在句子的表达上,句式的选择是和内容、创意紧密地联系着的。

在句式的表达上,还可以采用某种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手段,提高表达的效果。

修辞活动的创造性方法多种多样,常给人以丰富多采,美不胜收之感,上面所说仅仅是其中几种情况。

(举例略)2、为什么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

具体地说,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条。

第一,修辞要切合题旨,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为特定的思想内容服务。

修辞不能不顾思想内容的需要,专门挑选华丽的词藻,或尽量多地堆砌一些修辞格,千方百计地把词句打扮得“美丽”“漂亮”,弄得个浓妆艳抹,忸怩作态,哗众取宠,其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修辞不是可以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技巧,它是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服从表达思想内容为先决条件的。

词语、句子、辞格本身是没有好坏、美丑之分的,用得不恰当,就是不好的、不美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内容决定了修辞形式。

当然这不是说语言运用不需要修辞、润色和加工,更不是提倡满篇“大白话”、语言无味、不要文采,而是说语言的运用必须适应和切合表达内容的需要,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思想内容这一根本,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二,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

语体是由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语言特点的风格类型,不同的交际需要形成不同的语体,如口语语体、书面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

各种语体都有自己典型的、公认的表达手段和方式,一定的语体要求一定的词语、句式、辞格、语言手段等与之相适应,这些表达手段和方式对于其他语体往往是相排斥的。

例如公文语体排斥文艺语体中的夸张、双关等辞格,文艺语体排斥政论语体中结构复杂的长句,也排斥科技语体中的科技术语等。

语体对语言材料的选择、修辞方式的选用等都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注意语体的区别与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密切相关,所以切合语体需要也是修辞必须遵循的一条不容忽视的原则。

第三,修辞必须适应和切合语境的需要。

语境,就是语言的使用环境,也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语言使用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语言环境。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所说的“六何”——“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 、“何如”(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新1版,第7页。

),就是构成语境的因素。

任何词语、句子或某种修辞方式,如果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孤立地、静止地看,无所谓好坏。

修辞现象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修辞效果也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体现出来。

同一句话,此时此地说合适,而换一个时间、地点、场合说就不一定合适。

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和效果。

例如公安人员在逮捕逃犯时说:“我早就在这里等你了!”表示有先见之明,具有一种威慑的力量。

如果一对恋人,一方对另一方说:“我早就在这里等你了!”就不再具有威慑的力量,而表现了望眼欲穿、急不可待的绵绵情意。

修辞的成败,除了取决于是否切合题旨、是否切合语体外,还取决于是否适应语境的需要。

适应语境,就是要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恰当地选用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陈望道先生说得好:“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

”(《发凡》19页)怎样才能恰当,只有适应和切合语境才能恰当。

因此,适应语言环境是修辞的基本原则,也是修辞的基本规律3、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知识素养三个方面。

(参见教材第一章第六节)汉语修辞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一、填空1、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准确朴实。

简洁有力。

新鲜活泼。

生动形象)2、词语锤炼和运用的基本方法有:、、。

(精心挑选。

修饰点染。

巧妙配合)3、成语具有意义的和结构的的特点。

4、成语的修辞作用主要有:、、、、。

(意蕴深厚。

文字精炼。

生动具体。

风趣诙谐。

新鲜别致)5、常见的成语活用方式有:、、、、、。

(易字。

谐音。

拆用。

易色。

易序。

别指)6、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是:、、、。

(文字简洁。

内涵丰富。

色彩多样。

富于趣味)二、应用分析:1、着手2折断3遍体鳞伤4不屑5无可争议6修直、埋伏、生意盎然、一番(之后主观性较强,略)三、1、因为词语生动形象才能更确切的表达出你要表述的意思,词语表达的意思做到让人感同身受才是真的好。

最主要的是让对的词语放在对的地方。

2.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

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

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3.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4、表现手法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主要有仿拟,误解,易序,拆词,转用,省略,化用,离析等辞格,体现了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上,同时也体现了“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的规律。

它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谐趣幽默精当有力,生动形象的特异功能。

显示出它的生机勃勃,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这对于成语的形成,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汉语修辞学作业(3)一、填空1、句子的格式简称。

(句式)2、对偶从意义上可分为三种:、、。

(正对。

反对。

串对/流水对)、3、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

(整齐一致。

集中突出。

清晰醒目)4、短句的主要特点有:、、。

(明白易懂。

感情色彩多样。

实用性强)5、长句的主要特点有:、、。

(信息丰富。

气势充畅。

脉络分明)6、否定句中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是。

(双重否定句)7、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

(设问句)8、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和。

(更强烈的语气。

感情色彩)9、口语句是指主要以出现的句子,如日常会话、即兴发言等。

(口头形式)10、书面语句指主要以出现的句子,广泛用于各种语体。

(文字形式)11、按照正常顺序组成的句子叫,改变正常顺序的句子叫。

(顺装句。

倒装句)12、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双音节化)13、双声指两个字的相同,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声母。

叠韵)二、名词解释:(参见教材)三、应用题(略)四、简答题:1. 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地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

它是一种类似排比,但比排比自由的格式。

具体说来有两点不同:1、排比的各项要求匀称,叠用的各项不作强求;排比要求尽是避免字面上的重复,叠用则有意重复某一个或某几个词语。

在整句中,和对偶、排比相比,叠用整齐的程度最低,但适用的范围最广。

有的修辞著作把它归入排比,也有的把它与排比合作一类,称“排叠”。

叠用的形式非常灵活,可以只有两项,也可以多于两项;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重复运用的词语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几个;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

2、长句和短句各有修辞效果。

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语意贯通,气势磅礴。

政论文、科技文、文学评论及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物或人物的心理状态多选用长句。

短句的修辞效果是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简洁生动地表现人物、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人物)紧张、激越的情绪或果断、肯定的语气。

高明的作者往往是长句、短句兼用,错落有致,各尽其妙。

3.表示否定的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