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院前急救转运

院前急救转运


与相关科室和主管领导沟通协调
危重病人需要专科医生协助抢救的,在转送病人 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重大事故和突发 事件应提前通知相关领导。 若转运途中遇到特殊情况 ,应立即向中心汇报, 不得擅自中断、改变任务。 若遇伤病员及其家属有特殊要求,只要病情允许, 可按“尊重病人意愿”原则将伤员送往其指定医 院进行救治。但要病人或其家属在院前急救病历 “病情告知”栏中签字确认,同时,出诊医务人 员应与接收医院医务人员做好相关病情手续交接 工作。
搬运工具
1、升降担架、走轮担架 2、铲式担架 3、负 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 4、真空担架 5、多 功能担架 6、楼梯专用担架 7、担架推车 8、篮式担架
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
篮式担架
搬运伤员时伤员常采用的体位
1.仰卧位 对所有重伤员,均可以采用这种体位。它可以 避免颈部及脊椎的过度弯曲而防止椎体错位的发生;对 腹壁缺损的开放伤的伤员,当伤员喊叫屏气时,肠管会 脱出,让伤员采取仰卧屈曲下肢体位,可防止腹腔脏器 脱出。 2.侧卧位 在排除颈部损伤后,对有意识障碍的伤 员,可采用侧卧位。以防止伤员在呕吐时,食物吸入气 管。伤员侧卧时,可在其颈部垫一枕头,保持中立位。 3.半卧位 对于仅有胸部损伤的伤员,常因疼痛,血气胸 而至严重呼吸困难。在除外合并胸椎、腰椎损伤及休克 时,可以采用这种体位,以利于伤员呼吸。 4.俯卧位 对 胸壁广泛损伤,出现反常呼吸而严重缺氧的伤员,可以 采用俯卧位。以压迫、限制反常呼吸。 5.坐位:适有于胸 腔积液、心衰病人。
急救转运技术对安全转运的影响
急救转运制度不完善对安全转运的影响
病人自身因素影响
危重病人多有复合性外伤,多脏器衰竭,病 情不稳定,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发生病情恶 化,影响安全转运。多种特殊治疗措施, 如携带氧气,气管插管,留置静脉通道等, 在转运过程中管道容易扭曲、滑脱和移位, 给病人的治疗带来不良的后果,影响安全 转运。
转运环境条件的限制
院外呼救的病人涉及各专科的疾病,病种多 样,病情复杂,时刻都有病情变化。
在转运途中颠簸以及病人无意识的不配合 等。
抢救搬运技术的影响
熟练的抢救搬运技术是安全转运成功的关 键,抢救技术不熟练,搬运措施不得当直 接造成抢救失败和再损伤等异常情况,影 响了安全转运。
急救转运制度不完善因素
熟练的急救和搬运技术
熟练掌握了各项急救搬运技术。如心肺复 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静脉留置管道, 多种急救仪器的使用,不同病人的搬运技 术,不同病种的转运卧位等,为抢救转运 急危重病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赢得时间, 使患者在急救现场及时得到了正确有效的 初步急救。
脊柱骨折的搬运
由于脊柱骨折(颈、胸、腰椎)往往伴有脊髓 损伤或脊髓即将损伤,急救和搬运伤员不当可 使脊髓损伤平面上升或由不完全损伤变为完全 性脊髓损伤。注意不要用软担架,先使伤员两 下肢伸直,两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担架放伤 员一侧,由2~3人扶伤员躯干。骨盆、肢体使 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担架上。防止躯干扭转或屈 曲,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腿的方法。 对颈椎损伤病员,要颈托固定后托住头部并沿 纵轴略加牵引与躯干一致滚动。
保持呼吸通畅 建立静脉通道
对于昏迷患者应确保气道通畅,备口咽通 气管及人工呼吸气囊,携带气管插管用物 及抢救盒。
休克患者应两组以上静脉通道,最好采用 静脉留置针,确保转运途中有效的静脉通 路及输液速度。
急救转运的不安全因素
病人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转运环境条件的限制对安全转运的影响
加强途中急救监护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始终守护在病人上身 靠近头端位置 。 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和家属沟通。 不讨论和病情无关的事情。 开车应安全、稳速,避免急加速和刹车。 保持各种治疗措施有效 。 紧急情况可立即停车处理。
完善交接班制度
将病人运送到目的地后,与接收的医 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卧位、固定管 道、吸氧等,然后进行详细的床边交接, 包括病历的交接,转运前后和途中的病情, 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特殊治疗措施,病 人的心理状态等,接收的医护人员了解交 接内容无误后,进行接班记录,最后由双 方医护人员签全名,即完成交接流程。
院前急救转运
转运前病人的准备 转运病人的不安全因素 安全的转运措施
转运前病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准备
主动做好患者及家属解释工作
转运前运送工具的准备 确保气道通畅 确保引流管等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记录转运前生命体征,以便与转运过程中的变化进行比较。
与家属解释和沟通
交待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意外,使 患者有安全感。病情危重病人应向家属交 待途中可能死亡,并在急救病例上签字。猝 死者应立即就地心肺复苏,如果抢救无效 死亡,征求家属意见并签字后方可放弃转 运,应保留心电图等检查,并详细记录死 者当时情况,抢救时间,所用药品。
搬运和监护不同步进行 急救转运物品备用不完善
与相关科室配和不协调 交接班制度不完善
安全的转运措施
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 转运前对患者快速的评估 与相关科室和主管领导沟通协调 熟练的急救和搬运技术 加强途中急救监护 完善交接班制度
迅速综合评估病情
列出首优问题,稳定病情 转运前对病人综合情况的评 估是转运安全的基础,急救现场评估病情时,首先对危 及患者生命的首优问题。及时迅速做出评估,如病人的 神志是否清醒,气道是否通畅,有无自主呼吸,脉搏和 血压等进行评估后迅速进行处理,心跳停止者立即清理 呼吸道行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等先抢救生命, 待抢救初步的成功后,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再进行全身性 评估,如肢体的活动,有无骨折及其性质等并给简单有 效的包扎固定,尽量缩短现场急救时间,迅速转运。同 时了解病情伤情的病因及发病时间,出血量多少等,以 便给转运途中的连续抢救和监护提供信息,稳定病情, 安全转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