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的预测预报
按预测内容可分为:
(一)发生期预测 (二)发生量预测 (三)分布蔓延地区的预测
(一)发生期预测 (emergence period forecast)
定义:根据害虫现在发生情况,参考历史资料,估
计害虫某一虫态或世代的发生时期。 害虫的发生时期可划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 峰期、盛末期、终见期。预报时着重始盛(出现 20%)、高峰(出现50%)和盛末(出现80%)三 个时期。在生物防治中始见期也很重要。 预测方法:发育进度、有效率积温、物候、温度指
• 3) 长期预测 期限常在1个季度以上。
通常是根据越冬后或年初某种害虫的越冬有效虫 口基数以及气象预测资料等作出的,在年初展望其全 年的发生动态和灾害程度。 预测时期的长短仍视害虫种类和生育周期长短而 定。生育周期短、繁殖速度快,预测期限就短,否则 即长,甚至可以跨年。 例如,我国滨湖及河泛地区根据年初对涝、旱预 测的资料及越冬卵的有效基数,来推断当年飞蝗的发 生动态。
(三)典型取样
在全群中主观选定一些能够代表全群的作为样本。此 方法带有主观性,要求熟悉全群的分布规律
(四)分段取样
对整体的不同部分取样如:对一
株植物,可以分为:根、茎、叶、 花和果实
(五)随机取样 根据全群的大小,严格按一定间隔选 取一个样本。 最常用的随机取样方法有: 棋盘式、五点式、对角线式、平行线式 或“Z”字式。
1. 温雨系数或温湿系数:
温雨系数 P T 或
T C
P
HR 温湿系数 或 T C T
RH
2. 气候积分指数
Q(
x
x
y
y
)/2
3. 综合猖獗指数 将气候因素和虫口密度等综合统计计 算,分别求出大发生年、中发生年和轻发生年的综合 指数,作为某种害虫未来发生量预测的依据。
聚集分布
种群内个体间互不独立,可因环境的不均 匀或生物本身的行为等原因,呈现明显的聚集 现象。宜采用平行线取样法。
三、取样单位
(1)长度:用于调查密集条播作物害虫的调查,如:1m内
(2)面积:用于调查统计地面害虫、密集作物的害虫。如:1m2
(3)体积:用于调查贮量害虫
(4)体重:用于调查粮食、种子中的害虫
它们的发生数量,统计各虫态的百分比,将逐期统计的百分 比顺序排列,便可看出害虫发育进度的变化规律,发生的始、 盛、末期和各个期距。如:始期(20%)--盛期(50%)--末 期(80%)。贯穿几个虫态(孵化、化蛹、羽化),以估计同 一个世代中各个发育阶段的期距。
活蛹数 蛹壳数 化蛹百分率 100% 活幼虫数 活蛹数 蛹壳数
主要任务
①预报害虫发生为害的时期,以便确定管理的 有利时机;②预报害虫发生数量的多少和为害性的 大小,以便确定防治的规模和力量部署;③预报害 虫发生的地点和轻重范围,以便安排在不同地区采 取不同的对策。
按时间长短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 1) 短期预测 期限在20d以内,一般只有几天至 10d以上,其预测准确性高,使用范围广。通常 是根据害虫前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情况,推测后 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时期和数量,以确定未来的 防治时期、次数和防治方法。 • 2) 中期预测 期限在20d到1个季度,通常是预测 下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和部署。 视害虫种类不同,期限的长短可有很大的差别, 如1年1代、1年数代、1年10多代的害虫,采用同 一方法预测的期限就不同。
群密度、虫体内部器官的发育状况、迁飞路线、成虫
的活动能力、迁飞趋势向地形条件、影响迁飞的主要 气象因子等),可以预测它所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蔓延 到的地区。
4. 天敌指数 在分析当地多年害虫数量、天敌数量及其 攻击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出该天敌攻击力, 可求出害虫数量与天敌数量及其效应比值的天敌指数, 根据田园调查的害虫与天敌数量,可以预测未来害虫 数量趋势。
形态指标法
• 利用昆虫形态的变化,有时可较准确地估计其发 生量趋势,如因不同环境条件出现翅型变化、雌 雄性比变化、脂肪含量、卵巢含卵量变化等,都
过经济阈限,就不必实施防治;
②估计发生数量明显上升,但天敌也大量繁殖,可
足以抑制害虫数量的发展,害虫为害损失亦超不
过经济阈限,可不必防治;
③估计在天敌、气候等因子的综合影响下,害虫发 生数量呈下降趋势,为害损失在经济阈限以内,也 不必防治; ④害虫数量大量增加,超过防治标准,为害损失超
(a) 诱集法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进行诱集。在害 虫发生期,用此方法估计出迁飞昆虫在本地区一
年中各代出现的始期、盛期、末期的期距。
第一代出现的盛期+期距=第二代出现的盛期 (b)饲养法 通过人工饲养昆虫,求平均发育期,以平均 “历期”作为期距,进行期距预测。
(C) 田间调查法
在害虫发生阶段,定期、定田、定点(甚至定株)调查
具体用哪种要根据害虫或其为害植物的分布型!
随机取样方法
五点式 (面积)
Z字形
对角线
五点式 (长度)
双对角线
棋盘式
平行线式
直行式
随机分布
昆虫种群内各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相互
吸引或相互排斥,种群中的个体占据空间任何一点的 概率相等,任何一个体的存在决不影响其它个体的分 布 ,这种分布也叫波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 一般活动力强的昆虫在田间 的分布型往往呈随机分布。 如黄条跳甲在白菜地的分布 宜采用五点式、对角线或棋盘式
• 有如下三个方面:
1. 世代离散的预测模型 2. 世代重叠的预测模型 3. 生命表的数量联合模型
三、分布蔓延地区的预测
• 分布蔓延地区预测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知道了 一种害虫各虫期的生存条件后,就可以预测它可能分
布到的地区。其二,对于有迁飞习性的害虫,在了解
其迁飞规律的基础上(如迁飞前种群的食料状况、种
蛹壳数 羽化百分率 100% 活幼虫数 活蛹数 蛹壳数
(2)有效积温法则
• 根据害虫某一虫期(或龄期)的发育起点温 度和有效积温,当地常年同期的平均气温,
结合近期气象预报,对该虫下一虫期(或龄
期)的发生期做出预测(见有效积温法则)。
(3) 物候预测法
• 物候是指各种生物现象出现的季节规律性, 是季节气候(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影 响的综合表现。各种物候之间的联系是间 接的,是通过气候条件起作用的。
(5)时间:用于调查活动性大的害虫。如记录单位时间内起飞、
经过某一地点或捕获的虫数。
(6)植株或植株部分器官:如:叶片、花蕾、果实上的虫口数量
(7)器械:如:捕虫网扫捕一定网数,黑光灯以一定光度 害虫的预测预报
害虫预测预报(forecast and prognosis of insect pests) 以已经掌握的害虫发生规律为基础,根据当前 害虫的发生数量和发育状态为依据,结合气候条 件和植物发育等环境因素为参照,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害虫未来的动态趋势,提供虫情信息,进行 咨询服务,保证及时、经济、有效地科学管理害 虫。
第六章 害虫的调查与预测预报
进行害虫管理,要做到科学、有效,掌 握害虫形势及其近期动态十分重要。并且能 够依据当前调查结果,推算未来一段时期发 生趋势,为害虫管理的行动提供可靠依据和 正确的管理方法。
第一节 害虫调查的一般原理
一、调查方法
(1)普查:选有代表性的路线用目测法边走边看。 记录:害虫发生的生境、生态因子、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2)详细调查:选有代表性的地段,设调查点,详细调查。
二、取样方法
取样:从调查对象的全群中,抽取一定大小、形状和数量
的单位(样本),以最大程度地代表全群。
(一)分级取样
一级一级重复多次的随机取样方法。适用于从数量 较大的集团中抽取样本。
1 2
n
(其中n=1,2,3…..)
(二)间接取样 对于较难调查的性状(如:钻蛀性害虫的虫口密度), 用另一有密切相关性的简单性状(如:蛀孔数量)来代表。 如:1个蛀孔代表1头害虫。
1.有效基数预测法
根据上1代的有效虫口基数、生殖力、存活量 来预测下1代的发生量。 计算繁殖数量:
f p p e 1 M 0 M f
对一化性害虫和1年中发生2~4代的害虫预测 效果比较好,特别在耕作制度、气候、天敌数量 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应用较好。
2. 经验指数预测法
标、趋性诱集和数理统计等。
要求发育进度要查准确,调查虫量要多,多次调查!
始盛
高峰
盛末
发生期预测方法
1. 发育进度预测法 2. 有效积温法 3. 物候预测法 4. 经验性温度指标法 5. 回归统计法
1)发育进度预测方法
a. 期距法
根据当地多年研究资料,总结出某 种害虫的两个世代之间或同一世代各虫态之间 的历期经验值(即期距),作为发生期预测的 依据。获得期距的方法有:诱集法 、田园调 查法 、人工饲养 。
对下1代种群数量有影响。
例如蚜虫虫体中当有翅成、若蚜占总蚜量的比例, 在双目解剖镜下观察达40%左右,或肉眼观察达 30%左右,该虫将在一周后大量迁飞扩散。 如飞虱科昆虫有长、短翅型之分。短翅型个体的增 多,是飞虱将大发生的征兆。
数理统计预测法
• 包括了多种统计模型预测法、经验指数预测法、 判别分析预测法、回归预测法、逐步回归和马氏 链转移矩阵预测法等等。
河南对小地老虎的观察有“桃花一片红, 发蛾到高峰;榆钱落,幼虫多”,对粘虫 有“柳絮纷飞蛾大增”等说法。
(二)发生量预测
发生量预测指依照现时害虫的发生动态和环境条
件,参考历史资料,估计未来发生数量。
从防治角度,对待害虫数量的多寡有四种不同的
考虑:
①估计发生数量达不到防治标准,为害损失未超
过经济阈限,天敌数量远不能控制害虫数量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