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婷婷的成长

周婷婷的成长

周婷婷的成长
聋哑小姑娘周婷婷因药物中毒,一岁半就进入了冰冷、寂寞的无声世界,婷婷三岁半时,医生告诉他爸爸周弘,目前的医学水平对她还无能为力。

这个结论使周弘一家大受打,“怎么办?”周弘在无望中千百次自问,他决定靠自己做一次顽强的冲击。

好在周弘带女儿求医时,通过上海一部队医院的电针治疗给深度耳聋的小婷婷留下了一点听力。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周弘曾企图用一些方法的刺激疗法训练女儿开口说话,但是失败了。

生存需求迫使小婷婷开始自己创编只有家人能看明白的手势。

奶奶为让婷婷懂得,除了手,她的嘴也能用来提要求,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孙女伸手要饼干时,奶奶竟与婷婷僵持了四十多分钟,4岁的婷婷从困惑到大怒,被憋得无可奈何。

奶奶强忍着心酸,硬等着孙女醒悟,突然间奇迹出现了,婷婷口中发出了含混不清的要饼千的声音。

奶奶惊喜得老泪纵横,马上满足了孙女的要求,就在得到饼干的这一刻,婷婷发现了自己还有一条与人沟通的路,她在发声后拿到饼干的过程里明白了别人的嘴一动一动的,是在传递一种信息,自己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从此,生命的冲动促使婷婷不断地启动自己的发声系统,学说词句,连梦里也在说话。

听力残疾使婷婷每学一个字都很费力,周弘绞尽脑汁创出一条避弱就强的办法,他想到汉字的象形特点,决定转用婷婷健康的视觉,把传统的教育聋哑儿童的方法改为“视字——汉字——联想”的方法。

当婷婷看着月亮时,周弘就教她写“月亮”;婷婷笑的时候,就写“笑”字给她看:很快,婷婷就学会了300个字。

遇到抽象的词,周弘便抓住机会触情施教。

一次,周弘带婷婷上火车送妈妈,婷婷舍不得妈妈,流着泪追着开动的火车跑,这时,周弘在手上给婷婷写出“依依不舍”四个字。

这让婷婷永远记住了这个透过泪水看到的深情的符号。

全家人非常珍惜婷婷来之不易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婷婷则一直在鼓励声中边玩边学,边做边学。

就这样,她在6岁前认识了2000个字,而且阅读和理解力远远超出同龄小朋友。

周弘决定让婷婷上正常人的小学,这样,他常常翻阅古今中外的教育书籍。

他读到有关记数字是训练记忆力的好方法的文章,这样引发了让婷婷背圆周率的念头。

这时的周弘已习惯于走陌生的路,习惯于创新。

他模拟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字的顺序发音给婷婷讲了一个又一个滑稽可笑的小故事,有时从后往前讲,比赛谁能背下故事里的每一句话。

结果在游戏中,婷婷以每天记住百位数字的速度,10天里成功地背出了千位小数的圆周率,记忆力迅速提高了。

这样的教法使婷婷从小学一年级跳到三年级。

又从四年级跳入六年级,五年级全年的课程婷婷仅用15天就补上了。

小学毕业时婷婷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南京第二十七中学。

此时的周弘在开发女儿潜能的路上已经走上坦途,且游刃有余了。

他觉得婷婷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还不够强,他希望婷婷能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艮好的创造能力。

1987年12月下旬的一个黄昏,父女俩亲眼见到一个圆碟状的不明飞行物掠过天空,这一下触动了婷婷对宇宙的无限向往,后来午饭时,婷婷神秘地讲出第一个太空里的故事,周弘连忙放下饭碗速记下来。

从此婷婷开始了科幻小说的写作,一发而不可收。

10岁生日那天,婷婷出版了6万字的幻想小说集。

一个聋哑姑娘,在父亲的精心的教育和指导下,克服了正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取得了常人无法取得的成绩,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改变小朋友的一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