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 110分钟注意事项: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成绩以零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共 六 大题,4 页。
4.考生必须在指定位置答题,不要在密封线外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宣布成立的第一个旅游全行业组织是( D )。
A .中国国际旅行社 B. 中国旅游组织 C .中国旅游爱好者协会 D. 中国旅游协会 2. 下面( A )种产业不是旅游业的支柱产业. A. 建筑业 B. 交通运输业 C .餐饮业 D. 饭店业3. 饭店的客房只要有一天闲置,所造成的损失将永远无法追补回来,这说明了旅游产品具有( C )的特点。
A .无形性B .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C .不可储存性D .不可转移性 4. ( A )决定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规模极限。
A .旅游承载力 B. 接待地区的旅游管理能力 C .社会承载力 D .生态环境承载力5.在全世界国际旅游客流中,近距离的国际旅游除了流量大之外,相对于远距离国际旅游而言,多数具有的特点是( A )。
A .逗留期短、消费相对较低 B .逗留期长、消费相对较低C .逗留期短、消费相对较高D .逗留期长、消费相对较高6.就我国而言,港澳台地区居民前往我国大陆地区访问被视为( A )。
A. 入境旅游 B. 出境旅游 C. 国内旅游 D. 国际旅游7.从闲暇时间的构成来看,最适合开展远程旅游的是( A ) A. 带薪假期 B. 周末闲暇 C. 公共假日D. 每日闲暇8.旅游学界认为旅游有六大要素,是把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从( A )角度界定的。
A .活动角度 B. 旅游综合体 C. 旅游消费D. 旅游心理9.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方面的因素中,( A )起着首要的作用。
A. 家庭及个人的经济状况 B. 个人的文化与修养 C. 个性心理因素 D. 年龄10.潜在旅游需求向现实旅游需求转化的基本条件是( D ) A. 旅游动机的产生 B. 外部旅游环境的刺激 C. 文化教育的普及 D. 个人收入的增多 11.人们外出旅游最关注的是( D )。
A .旅游景点B .服务质量C .旅游供给D .旅游安全 12. 旅游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主要原因是(C )。
A. 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B. 投资小而雇用的人员多C. 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中占据较高比重D. 对普通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要求不高 13."旅游业"与"旅游事业"的涵义(B ) 。
A. 相同B. 完全不同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威海职业学院函授教育2015年第1学期《基础旅游学》试卷(A 卷)C. 前者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D. 后者是前者的一个组成部分14.影响旅游市场竞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 D)。
A.旅游产品 B.旅游营销C.旅游服务 D.旅游价格15.现代旅游活动是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 A )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A. 经济和政治B. 经济和文化C. 政治和文化D. 宗教和文化16.(A)是指个人出自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短暂停留所度过的经历。
A. 旅行B. 旅游C. 迁徙D. 商务考察17.在所有休闲行为当中,(A)是最高层次的休闲活动。
A. 审美活动B. 消费活动C. 娱乐活动D. 交际活动18.旅游发展的终极指导思想是(D)。
A. 经济效益发展B. 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C. 旅游从业人员成长D. 可持续旅游发展19.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B)的关系。
A. 相互制约B. 相互依存C. 此消彼长D. 前者完全依赖后者20.(B)模型刻画了从一个城市中心向外辐射的不同的旅游流运动形式。
A. 马里奥两地间旅游流模型B. 康贝尔休闲与度假模型C. 沙罗特国家模型D. 兰德格林空间分层模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几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以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为主的分类方案的有(ABCD)。
A. 避暑型旅游资源B. 疗养型旅游资源C. 避寒型旅游资源D. 度假娱乐型旅游资源2.旅游因其本质上的审美和自娱的规定以及活动构成上特点而具有(ABC)。
A. 消费属性B. 休闲属性C. 社会属性D. 文化属性3.旅游的两个突出特征是(AB)A. 异地性B. 暂时性C. 休闲性D. 区域性4.旅行社职能包括(ABC)几个方面。
A. 组合旅游产品的设计和销售职能B. 中介职能C. 信息咨询和反馈职能D. 培养旅游人才职能5.旅游体验的目的在于追求两种愉悦(AB)。
A. 旅游审美愉悦B. 旅游世俗愉悦C. 旅游消费愉悦D. 旅游商务愉悦6.旅游产品按照其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来分,可以分为(CD)几种。
A. 核心旅游产品B. 组合旅游产品C. 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D. 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7.旅游产品按照其内含的价值成分来分,可以分为(AB)几种。
A. 核心旅游产品B. 组合旅游产品C. 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D. 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8.属于旅游容量的测量方法有(ABCD)。
A. 旅游资源容量的测量B. 游客心理感知容量的测量C. 旅游生态容量的测量D.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的测量9.(AB)是制约旅游流运动规律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A. 旅游需求的近似性B. 旅游供给的区域集中性C. 旅游需求的异地性D. 旅游供给的多样性10. 旅游社会文化效应的影响因素有( ABCD )。
A. 旅游者的动机B. 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的素质水平C. 文化差异与交融度D. 政府引导与政府沟通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判断下列每小题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没有旅游资源不能发展旅游业。
(×)2.旅游的本质是由旅游的目的性规定的,而不是由它的外在形式规定的。
(√)3.从时间上看,旅游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旅游流却是近代社会市场经济的产物。
(√)4.旅游的目的是获取愉悦,而审美是获取愉悦的唯一渠道。
(×)5.旅游正效应,也叫消极效应,指旅游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有价值的影响。
(×)6.旅游产品的稀缺性是定价的基础。
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的价值量差异很大。
(×)7.就旅游资源而言,保护旅游资源就意味着可以对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辩证的。
(√)8.旅游需要是在社会进入相对富裕的阶段才开始带有普遍性地存在,这是酝酿旅游流的基础。
(√)9.旅游体验过程中的满足程度,与旅游期望和旅游感受两方面都有关系。
(√)10.在旅游过程中,对组合旅游产品中的非核心成分的需求弹性较小,而对核心旅游产品的需求相对刚性。
(×)11.在旅游前,组合旅游产品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因此对这种旅游产品的需求往往是低弹性的。
(×)12.旅游容量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它体现了所有对旅游效应进行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13.旅游流表面上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现象,但本质上却是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
(√)14.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其实是一个范畴的。
(×)15.旅游流单纯指旅游者的流动,不包括与旅游活动相关的资金、信息和物质的流动。
(√)四、简答题(第1、2小题每题3分,第3小题4分,第4、5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旅游产品定义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或劳务。
最典型的旅游产品形式是旅游地2. 旅游需要指当人处于缺乏旅游状态时而出现的个体对旅游愉悦行为的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是心理内驱力在潜在旅游者头脑中的意识反应。
3.旅游产品明显不同于一般消费品的特征功能(效用)上的愉悦性;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4. 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原则旅游资源开发是人类通过向旅游资源追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而使之成为可以被旅游者所利用或享用的对象的技术经济过程。
旅游资源开发将改变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
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应该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社会营销导向原则、总体规划原则。
5.旅游需求与旅游商品价格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普通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对于旅游商品来说,总体上这个规则还依然适用。
但有时,旅游商品由于并非生活必需品,这种规律有时会被打破。
主要是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的核心旅游产品和声望型旅游商品,其需求曲线是向右凸起的弓形曲线;而一般的主要是满足旅游者各种追加利益需求的组合旅游商品的非核心部分,其需求曲线才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
核心旅游商品与组合旅游商品的非核心部分的需求弹性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也是不同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7.5分,共15分)1.简单分析一下旅游需求和旅游者需求的特点旅游需求与旅游者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旅游需求和旅游者需求都属于一种弹性比较大的需求。
旅游需求主要是一种精神性需求,以追求愉悦为目的,以获得愉悦为满足;旅游者需求是旅游者全部需求的总和,其中既包括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包括物质层面的需求,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而且,大部分旅游者需求都是作为旅游需求的支持成分而存在的。
但总体来说,这两种需求都具有较大的弹性。
其次,旅游需求与旅游者需求都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旅游需求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模式,是由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者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另外,旅游需求是一种关联性很强的需求。
尽管旅游需求在狭义上是指对可供旅游者作审美欣赏和愉悦体验的旅游产品的需求,但通过对旅游产品的结构分析就已经可以看出,当旅游产品的利益成分被大量的追加以其他利益时,旅游需求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扩展。
2. 中国入境旅游流的运动特征来华旅游者在流向上明显地受到地里位置、经济条件和文化异同等三种因素的影响:从客源地所在的地里位置和经济条件来看,表现为客源地相对集中,市场级次明显;从旅游者的旅游偏好来看,国外旅游者对以华夏文化为背景的旅游景观尤其感兴趣,适当的文化差异成为吸引外国旅游者的重要因素,而文化趋同的民族则相对地更感兴趣于优美的自然风光;在来华海外旅游者中,一地游的旅游者所占比重最大。
从入境旅游流运动的时间特征上看,一方面有明显的季节性,另一方面逗留时间的地域性差异很大。
从入境旅游者在国内旅游的形成以及延伸旅游的国家和地区来看,集中比率较高,游览多个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者相对较少。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我国旅游理论界和政府某些决策人群中,一直流传着“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观念,结合自己情况,请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