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笨拙的螃蟹(认识自我)

笨拙的螃蟹(认识自我)

语言:笨拙的螃蟹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初步感悟:决定自己笨拙或有用的,关键是如付看待自己。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观察封面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这幅图,形容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螃蟹?原因是什么,说来听听。

3、可是,这本书的名字去叫"笨拙的螃蟹",你猜猜是什么原因?"笨拙"是什么意思?
二、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1、这只笨拙的螃蟹,他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读故事吧。

2、你从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尼尼不喜欢它的大钳子?
3、尼尼的朋友真多,你有朋友吗?说来听听。

4、现在不能玩泡泡了。

章鱼、海龟、水母会怎么对尼尼说呢?
5、玩追逐游戏,仔细看,谁追谁?为什么?
6、追逐游戏也不能玩了,那么,如果你是水母,海龟,章鱼,你会怎么做呢?
7、章鱼藏在哪里了?
8、可海草却越缠越紧,怎么办?
9、观察章鱼和尼尼开心的表情,尼尼为什么很开心?
10、画面上,螃蟹尼尼又和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耍了,不过再也看不到那只"笨拙的螃蟹"了。

三、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故事讲完了,让我们再回忆一下,用两三句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吧。

2、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
3、班上有像尼尼这样的同学吗?不把名字说出来。

我们就把这个故事送给这些同学吧。

4、对于像尼尼这样的同学,你会像水母、海龟和章鱼那样去对待这样的同学吗?怎样做?我们也把这个故事送给这些可爱的同学吧。

5、能让你成为"笨拙的"、或者"聪明的"、"有力量的",并不是大钳子,而是你怎样去看待它,去使用它。

四、后续:编写故事,配上插图
尼尼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后来和小伙伴还会有哪些故事发生呢?请同学们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跟爸爸妈妈分享后,再一起说说尼尼后面的故事,并把它画下来,好吗?
《笨拙的螃蟹》教学设计
《笨拙的螃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因为这一对大钳子总让他什么事儿都做不好:在与朋友玩泡泡、追逐、捉迷藏的游戏中,大钳子总是让自己很难堪,把事情搞砸。

尼尼非常羡慕他的朋友们,因为他们都没有这对碍事儿的大钳子。

可在后来的一次游戏中,章鱼被水草困住,其他朋友都无能为力,而尼尼的大钳子却派上了用场,刷刷几下,就切断了困住章鱼的水草,把朋友救了出来。

原来,看似笨拙的大钳子其实并不笨拙。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初步感悟:决定自己笨拙或有用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自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猜个谜语,是一种海洋动物,它横着走路的,你们知道
是谁吗?
师;同学们真厉害,请看大屏幕,你们猜中了。

师:孩子们,认真观察一下,这只螃蟹哪一部分最显眼、最威武呢?(学生观察回答)师:是的,可是这双大钳子却给螃蟹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所以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只螃蟹是一只笨拙的螃蟹。

(板书:是一只笨拙的螃蟹)
师:不过,这只笨拙的螃蟹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尼尼”,那么尼尼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大钳子的?
二、师开始讲故事:
1、“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那对大钳子。

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

”在这里停下,让学生看画面,去发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尼尼不喜欢自己那对大钳子。

(生观察回答)并让他们模仿一下喜欢的时候的样子,再模仿一下不喜欢时候的样子。

2、他的朋友们都没有这样笨拙的钳子。

尼尼多么希望自己有像章鱼和水母那样可以挠痒痒的触手,或像海龟和鱼那样能划水的鳍。


3、一天,尼尼和朋友们一起玩捉泡泡的游戏。

画面上,一个白白的、大大的、圆圆的泡泡正被章鱼、海龟、水母顶来顶去呢,真好玩。

可是......孩子们也预测到泡泡到了尼尼那里会是什么样。

“啪!”尼尼笨拙的钳子把泡泡扎破了。

问学生:“现在怎么办呢?不能玩泡泡了。

章鱼、海龟、水母会怎么对尼尼说呢?”
4、他们不能玩这个游戏了,于是开始玩追逐游戏。

尼尼横着身子飞快地逃跑,可有一只钳子总是碍事儿。

(在这个画面,停下了,让同学们观察是“谁追谁”)
5、“呼哧!”尼尼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骨碌骨碌地从坡上滚了下来。

他被埋在沙子里,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

海龟不得不把他挖了出来。

“追逐游戏也不能玩了,那么,如果你是水母,海龟,章鱼,你会怎么做呢?”
6、大家又决定玩捉迷藏,尼尼爬进一个大贝壳,然后轻轻把壳盖上。

这可是个绝妙的藏身之地。

尼尼笨拙的钳子把贝壳碰碎了。

“哎呀!”他大叫起来。

尼尼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果没有这对笨拙的钳子,我会藏得非常好!”
“别担心,尼尼。

”水母一边说,一边把碎贝壳捡了起来,“这回我们藏,你来找。


尼尼从一数到十后,开始找他的朋友们。

他在沙子里找到了海龟;他在贝壳下找到了水母。

可是,他把石堆的周围都找遍了。

也没找到章鱼。

谁来帮助尼尼找找,章鱼藏在哪儿呢?
7、突然,他们听到求救声,原来,章鱼被海草紧紧地缠住了。

“救命!”章鱼拼命地扭来扭去,左摇右摆,海龟和水母也跑过去帮忙,可海草却越缠越紧。

(该怎么办呢?)
8、他用钳子轻轻地把海草剪断,被剪断的小片海草随着海水飘走了。

尼尼越剪越快,就像在围着海草跳舞。

尼尼的钳子飞快地移动着,一会儿砍,一会儿切,一会儿撕,一会儿抛。

很快,海水里到处都是打着转转的碎海草。

画面定格在这里,让孩子们观察章鱼和尼尼开心的表情,问:“尼尼为什么很开心?” 9、章鱼终于自由了。

“谢谢你,聪明的螃蟹!”她欢呼起来。

尼尼高兴地挥舞起他的大钳子,他终于知道自己“笨拙的”钳子是多么有用了!
10、螃蟹尼尼又和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耍了,不过再也看不到那只“笨拙的螃蟹”了。

三、拓展延伸
尼尼不再是一直笨拙的螃蟹,那么尼尼是一只怎样的螃蟹呢?出示问题:尼尼是一只____的螃蟹。

在我们这个班里,老师知道有很多水母、海龟和章鱼这样的孩子,也有像尼尼这样的孩子?在对待比较‘笨拙’的伙伴时,你是怎么做的呢?四、作业设计
螃蟹尼尼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哦,他后来和小伙伴还会有哪些故事发生呢?请同学们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跟爸爸妈妈分享后,再一起说说尼尼后面的故事并把它画下来,好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