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

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

为了受难的思想
——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
内容摘要:拉卡托斯继承和发展了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他重视对科学史的研究,十分重视知识的可错行和相对性。

创立了自己的科学史观,对后来科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
作用。

关键字: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历史观科学哲学
“证伪”是波普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

他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拉卡托斯对波普的证伪主义做了发展,提出了精致的方法论证伪主义。

他认为波普的证伪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用经验证伪理论,提出“经验不能证伪理论,理论证伪理论”【1、207页】的观点。

在他看来科学理论不是单个命题的简单堆积,而是彼此间有关联的命题系统,一次证伪不足以否定一种理论,一次证实也不足以肯定一种理论,而科学史表明对科学理论的检验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证伪而是确证。

拉卡托斯证伪主义的特征
拉卡托斯的证伪主义具有整体论的特点。

但问题是用来证伪旧理论的新理论的基础是什么呢?恐怕还是经验,尽管拉卡托斯认为经验具有主观性和欺骗性而不可靠,但他并没有找更好的基础。

证伪作为逆向的思维方法,有以下特点:1、反归纳重演绎。

实证源于归纳,证伪来自演绎;2、有限证伪无限。

用一个经验事实证伪所有事实;3、单称证伪全称;4、反其道而行之,发散性思维而非收敛性思维。

拉卡托斯的的具体思想
可错论与证伪主义:(一)独断证伪主义。

拉卡托斯认为,独断证伪主义最重要的一派。

作为一个可错主义者,他从来就反对有最终的可靠的经验或知识来源。

“拉卡托斯对独断证伪主义作了分析,指出独断证伪主义的基础是两个隐藏着的错误假设和一个过于狭窄的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2、47页】从理论上讲,拉卡托斯认为理论不能被经验证伪是有根据的。

“因为任何理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一切理论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其他的理论构成了该理论的知识背景。

”【2、51页】“这个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多种多样关系的总和”【4、209页】那么,理论及其背景都影响着该理论的真假。

拉卡托斯认为“总有一个巩固确立的经验基础作为否定后件式之箭的发射场,独断证伪主义的‘无情的’证伪程序便要崩溃了,因为主要的目标仍然令人失望得难以确定”【3、18页】(二)怀疑论证伪主义。

经验基础、观察命题、事实命题或经验证据是可错的。

即使经验证据是确切的但是由于不同的证据各自所以来的理论不同,这些证据的证伪性也是大大不同的。

更深一步,即使前两者是确凿的,那么“他对前提理论的反驳也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这主要是由于整体论的提出所带来的后果。

”【2、63】朴素的证伪主义不符合科学史的实际情况。

从朴素的证伪主义到精致的证伪主义
朴素的证伪主义没有解决的两个问题:其一,由于整体论的提出,使证伪程序失去了明确目标;其二,是由于证伪主义所固有的可错理论使他不能建立一个可靠的证伪经验基础。

整体论认为理论不可能被反驳。

朴素的证伪主义将辅助假设归属为不成问题的背景知识,使选的理论处于逻辑孤立状态。

波普用约定主义的办法使理论免遭证伪。

事实上,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主要是由波普的这个理论发展起来的。

精致证伪主义认为,“只有一个理论比起前人理论或其竞争的理论具有更多的已经认证的经验内容,也就是说,该理论可以导致新的经验事实那么他才是‘可接受的’或‘科学的’。

”【2、78页】从拉卡托斯的一系列的规定来看,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所说的可接受性是分层的。

科学史新理论
拉卡托斯力图创立一门新的更精致的科学编史学。

他认为,科学哲学没有科学史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

他把科学史分为内部史和外部史。

内部史是科学理论自身合理性发展的历史,外部史是各种社会、历史和心理因素对科学发展影响的历史。

他指出,内部史对科学的合理性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外部史则起影响作用。

但他认为一切科学史永远都是编造实例的哲学,都是无法客观地反映真实的科学史。

数学:拟经验的理论
不同意波普和实证主义者所认为数学和逻辑是具有不可错之必然性。

指出数学的产生是出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数学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经验的,而是拟经验的理论-数学在本质上只是一种具有演绎结构的公理化系统,不能用经验事实加以论证,数学公理只是一种约定或猜想,本身不具有价值。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拉卡托斯对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和逻辑实证及波普的否证论一样,都是以经验作为基础,但不同之处在于拉卡托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此一问题,不认为有某种永恒不变的划界标准。

拉卡托斯的学说基本上建立在波普的基础之上,可以说他的学说是波普哲学的修正形式。

他重视对科学史的研究,他一直认为认识论的中心是科学只是增长问题,所以他一直都很重视科学发展。

他还十分重视知识的可错行和相对性。

他以整体认识知识,强调人的主观创造的想象能力的作用。

虽然我们会发现拉卡托斯也有很多缺陷,“特别是他过分强调我们认识的可错性,忽视实践的作用,忽视科学理论的客观真理内容,所以他最终没能解决一个纲领取代另一个纲领的问题”【2、200页】。

参考书目1、郭贵春《科学实在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兰征《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7年
3、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剑桥大学出版社 1978年
4、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 19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