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胶产品通用标准

塑胶产品通用标准

是不精密部件有限公司技术标准:一.范圍本标准规定了塑胶部品的外观要求及性能测试、等项目。

本标准适用于供应商生产、研发摸底测试、试生产、批量生产、IQC 来料检验、QA 增强性试验等各个阶段。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不良缺陷定义:2.1.1 塑料件不良缺陷定义2.1.1.1 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2.1.1.2 硬划痕(有感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样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2.1.1.3 细划痕(无感划痕):指样品表面没有深度的划痕。

2.1.1.4 批锋(毛刺):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分型面、顶针孔、镶件等处溢出的多余胶料,摸上去有刮手感觉。

2.1.1.5 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2.1.1.6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结合线。

2.1.1.7 气纹:因气体干扰使塑料件表面形成一种雾状发暗痕迹。

2.1.1.8 流纹:因冷料被挤入,在塑料件表面形成的雾色或亮色的痕迹。

2.1.1.9 银纹:在塑料件表面沿树脂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

2.1.1.10 烧焦:指局部温度过高而在塑料件表面留下的发黄或碳化痕迹。

2.1.1.11 顶白/顶凸: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2.1.1.12 拖花/拉伤:因注射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所造成边缘的擦伤。

2.1.1.13 缺料: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融熔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的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2.1.1.14 翘曲:塑料件因内应力作用等原因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2.1.1.15 杂质:有异物混入原料中等原因,成型后在产品表面呈现出斑点。

2.1.1.16 气泡:由于原料未充分干燥,造成成型后产品内部有缩孔。

2.1.1.17 多胶点: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产品表面有细小的塑胶凸起。

2.1.1.18 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原样件的颜色的差异、或同一套外壳之间呈现出颜色的差异,称为色差。

2.1.2 喷漆件不良缺陷定义:精密部件有限公司技术通用标准2.1.2.1 毛絮:油漆本身带有的,或油漆未干燥时落在油漆表面形成的纤维状毛絮。

2.1.2.2 积漆:由于油漆的流平性较好,容易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2.1.2.3 缩水:塑料件表面存在的缩水,在喷漆后没有盖住反而更明显。

2.1.2.4 桔皮纹: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大面积细小的像桔子皮形状的起伏不平。

2.1.2.5 阴影:在喷漆件或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较周围暗的区域。

2.1.2.6 漏底: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层过薄而露出基体颜色的现象。

2.1.2.7 手印:在油漆未干燥时,用手摸样品而在样品表面留下的手指印痕。

2.1.2.8 油漆剥落:产品表面上出现涂层脱落的现象。

2.1.2.9 颗粒:在喷漆件表面附着的细小尘粒或杂质。

2.1.2.10 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适而造成在喷漆件表面有凹陷或小坑。

2.1.2.11 雾状:整个产品表面的光泽度不好,看上去像有一层雾。

2.1.2.12 气泡:在涂层表面呈现的小鼓包,用手指一扣能自动爆破。

2.1.2.13 光泽不良:喷漆件表面呈现出与原样件光泽不一致的情况。

2.1.3 印刷字体不良缺陷定义:2.1.3.1 色薄:印刷字体的颜色偏淡。

2.1.3.2 重影:二次印刷的整体错位。

2.1.3.3 锯齿:字体的边呈现锯齿状。

2.1.3.4 扩散:字体的边缘呈现模糊状。

2.1.3.5 针孔:在应该有印刷的地方出现点状的缺少油墨。

2.1.3.6 溅点:在应无印刷的区域出现点状油墨。

2.1.3.7 花斑:对于大面积印刷不均而出现的局部斑状不良,此区域与别的区域看上去明显不同。

2.1.3.8 粗细不均:字体的各个笔画之间出现粗细不一样的现象。

2.1.3.9 字体倾斜:各字体或同个字体的底部不在同水平线上。

2.1.3.10 字体偏位:字体偏移指定的位置。

2.1.4 电镀件的不良缺陷定义:2.1.4.1 漏镀:在应该电镀的地方没有电镀,所以露出底材。

2.1.4.2 镀层脱落:样品表面出现电镀层起皮的现象。

2.1.4.3 污迹:在电镀件表面所残留的油污印迹。

2.1.4.4 局部发黄:由于电镀时电流过大等原因造成样品的颜色发黄。

2.1.4.5 暗斑:样品表面有局部发暗的现象。

2.1.4.6 麻点:电镀件表面出现的颗粒状缺陷。

2.1.4.7 针孔:在电镀件表面有针孔状的不良。

2.1.4.8 雾状:电镀件表面出现的局部发白或模糊现象。

2.1.4.9 粗糙:由于塑料件的模具没有抛光好,造成电镀件表面不光滑。

2.1.4.10 色泽不均:电镀件表面出现的颜色及光泽不均匀的现象。

2.2 缺陷分类的定义:2.2.1 严重(致命)缺陷(A 类缺陷):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或有安全隐患的缺陷,或造成产品不能使用或主要功能不能实现的缺陷,以及导致用户拒绝购买或导致用户退货、投诉的产品缺陷。

2.2.2 重(主要)缺陷(B 类缺陷):用户能够接受,但生产应严格控制的影响产品功能、性能的缺陷,或产品装配上的缺陷,或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2.2.3 轻(次要)缺陷(C 类缺陷):轻微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2.3 外观面的定义:2.3.1 A 级面(I 面):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如面壳的正面、顶部。

2.3.2 B 级面(II 面):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并不直接看到的次要表面,如面壳的侧面。

2.3.3 C 级面(III 面):暴露在外,且只有将壳料翻过来才能看到的次要表面,如底部。

2.3.4 D 级面(IV 面):未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看不到表面,如反面。

2.4 缺陷代码对照表:(表 1)三、检验条件及检验环境的规则如下:3.1 距离:人眼与被测物表面的距离为 300MM~450MM;3.2 时间:每片外观检查时间不超过 3-5 秒(如果 5 秒内看不出的缺陷可以不算在内);3.3 检查角度:以垂直正视为准+/-45 度;3.4 照明:光照度达 600~800LUX;3.5 检查视力:不低于 1.0,且视觉正常,不可有色盲、斜视、散光等;3.6 检查顺序:先正面顶部侧面底部反面四、塑胶产品的外观检验:4.1 塑胶产品的外观检验标准:精密部件有限公司技术通用标准精密部件有限公司技术通用标准精密部件有限公司技术通用标准4.2 塑料件的性能测试:4.2.1 螺丝柱的拉力测试:将螺钉旋入螺丝柱上面后,用拉力计固定住螺丝并沿着螺丝的轴向向外施加10KG(5KG)的拉力,要求螺丝柱无断裂、脱出等现象。

备注:大螺丝柱的拉力为 10KG,小螺丝柱的拉力为 5KG。

4.2.2 螺丝柱的扭矩测试:用电批以 3.5KG(1.5KG)的扭矩锁螺丝,要求不能出现打不进、打不紧(滑牙)、爆柱或难打现象。

备注:大螺丝柱的扭矩为 3.5KG,小螺丝柱的扭距为 1.5KG。

4.2.3 螺丝柱的寿命:对于螺丝柱,在拆装螺钉 3 次后不允许出现打不进、打不紧(滑牙)、爆柱或难打等现象。

4.2.4 塑料的原材料检验:A)塑胶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制品的外观、尺寸精度及物理机械性能,因此注塑厂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外观(色泽、颗粒大小及均匀性等)和工艺性能(熔融指数)进行检验,要求注塑厂家在每批送货时附材质说明书,在材质说明书中注明注塑材料的制造商、牌号、型号、阻燃级别、着色方式、添加剂种类的各项说明。

B)塑胶阻燃级别测试见下表(3):C)除了结构图纸中允许使用的替代材料外,在任何材料更改时均须重新进行样品试制确认工作后方可生产。

4. 3 产品信赖性测试:4.3.1 附着力测试:A.用锋利刀片(刀锋角度为 20~30 度)在测试样本表面划 10 个1MM×1MM 小网格,每一条划线应深及油漆的底层;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用粘附力350G/CM²~400G/CM²\u30340X胶带(3M610 号胶纸或等同)牢牢粘住被测试小网格,并用手用力擦试胶带,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后用力抓住胶带一端,以 90 度角方向用力迅速扯下胶纸,测试三个不同位置;B.对于面积较小(如丝印)可划十字交叉然后用胶纸进行剥离测试;结果判定:1.方格中剥离面积超过方格的5% 则视为不良;5%以下2.划十字交叉的剥离大于线宽 2 倍视为不良4.3.2 橡皮耐磨性测试:用专用的橡皮洒精测试仪,及橡皮,按照客户要求的负荷及次数对产品进行测试:行程 25.4MM; 速度 2 秒/1 来回判定标准:底材裸露最大宽度不超过 2MM 为合格。

4.3.3 耐醇性测试A、用无尘布蘸满无水酒精(浓度≧95%),包在专用的 500G 重的砝码头上(包上布后测试头的面积约为1CM²\u65289X,以 2 秒/1 来回的速度,25.4MM 左右的行程,在样本表面来回擦拭 50 个循环。

结果判定:试验完成后以油漆不透底(露出底材)时为合格。

4.3.4 硬度测试:使用 MITSUBISHI 铅笔,将铅笔削至露出圆柱形铅芯 3MM 长度左右(注意不能损坏笔芯),握住铅笔使其与 400 号砂纸面成 90 度,在砂纸上面不停划圈,以摩擦笔芯端面,直至获得端面平整边缘锐利的铅芯时为止(边缘不得有破损及缺口);装在专用的铅笔硬度测试仪上(施加在笔尖上的载荷为 500G,铅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45 度),推动铅笔向前滑动约 5MM 长,共划 5 条(不同位置),再用橡皮擦将铅笔痕擦试干净。

结果判定:1.检查产品表面有无划痕(划破面漆),当有 1 条则视为不合格。

(推出的瞬间位置不作考虑)2.铅笔硬度能达到客户要求的级别,通用为 HB 级,SONY 要求达到 F 级4.3.5 膜厚测试:为保证涂装产品及电镀产品的性能需对产品表面涂层(镀层)厚度进行测量,方法用在测试表面先用色笔作一记号,用涂膜测厚仪的在记号对涂层(镀层)划穿,必须可见底层,然后用测厚仪进行观察计算表层的厚度涂层厚度一般在 8-12µm;镀层 Cu:0.3-1.0µm;Ni:5-15µm;Cr:0.1-0.3µm,4.3.6 盐雾测试:对电镀类产品需进行耐腐蚀性(盐雾)测试,将产品放入盐雾测试机内,用 5%的盐水进行喷雾测试,24 小时后取出产品后检查表面有无明显变化。

五、塑胶产品的结构、尺寸检验:所有塑胶产品的结构及尺寸均以工程(客户)提供样品和标准产品图纸(尺寸公差)为准来进行检验判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