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 1.概念解释——河道水流挟带泥沙及溶 解质,推移河床底部沙砾,改变它们的 位置,称之为搬运作用。
• 2.河流搬运作用的主要形式: 推移、 悬移、 溶解
推移
颗粒太大而不能悬浮的沙、 砾石集中在河底,以滑动、 滚动和偶尔低跳的方式移 动,这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推移。
河流的搬运方式(据K.W.布泽)P—深槽;R—浅滩;W—河水面
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及其相应的沉积,是陆 地上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与沉积相类型。
流水地貌的研究,对水工建筑、航道整治、水 土保持和矿产地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及其作用 1.坡面径流的特性:水层薄、流路广、
作用时间和流程短等特征。 2.坡面径流对坡地发育的影响:冲刷、
• 直接结果——其结果是导致河床发生侧向迁移, 并导致河曲的发育。
迂 回 于 横 断 山 中 的 长 江 上 游 河 曲
溯源侵蚀
• 1.概念解释 溯源侵蚀——指的是河流向源头
或山坡的后退侵蚀,使河谷延伸加长直抵分水岭。 • 2.本质——是河流下切作用在源头或河床的瀑布、
裂点处向上发展的结果。 • 3.影响因子 与流速、水量、岩性和土层的松软有
搬运、堆积。 3.坡面径流的强度大小取决于:气候、
地形、地表组成物质和植被等。
二、坡面径流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强度一般将坡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带: 不明显冲刷带、冲刷带、淤积带。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 地表物质、地形条件; 形成浅凹地和坡积裙
不明显 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地表流水又可分为面状水流和线状水流两类。
A 面状水流
即坡面径流,包括坡面上薄层的片流和细小的股 流,这种坡面径流是在降雨时或雨停后很短一段时间 内,以及融冰时期,出现于微微倾斜的地面上的薄层 水流,由于原始地面凹凸不平,水层原度不可能各处 一致,所以引起水层分异 而逐渐形成股流,坡面径 流因出现时间很短,所以称暂时性水流。
干旱地区的洪积扇
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1. 什么是泥石流?
上面三幅照片是2007年5月24日四川九龙发生泥石后的照片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地处雅砻 江畔,属青藏高原边缘横断山区的一部分,境内山高 坡陡,地质结构破碎,各种灾害频发,泥石流、滑坡 等山地自然灾害尤为严重。 据九龙县政府查实, 2007年5月24日凌晨,九龙县的呷尔、乃渠、乌拉溪、 踏卡等乡普降暴雨,短时间内降雨量达到30毫米,进 而诱发多起泥石流、岩崩、滑坡等地质灾害。其中, 距县城61公里的乌拉溪乡河坝村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 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67.75万元。
在此应该指出的是,侵蚀基准面完全不能决定整条 河谷范围内侵蚀作用的实际过程,河流的侵蚀作用依赖 于河流坡降、水量、冲积物、河床对破坏作用的抵制程 度等等,河流侵蚀基准面只是河流的一种潜在的基准, 这种基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长江中下游出现不少位于 吴淞零点以下十余米到数十米的深槽,就是一种与局部 河段特殊的边界和水流条件有关的现象。
B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面
侵蚀基准面的变化直接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发展,当 侵蚀基面上升时,往往促使河流堆积,如在河流中由于 建坝河水面升高而使上游回水,在回水范围内搬运能力 减弱而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面下降时,因基面下 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 河流的下游发生侵蚀,然而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 侵蚀。
一.沟谷水流作用与沟谷发育 1.沟谷水流的特性
沟谷是暂时性线状水流侵蚀的结果,这种地形分布 十分广泛,尤其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的草原或山 麓地带更为常见。
这种沟谷水流与前面讲到的面状水流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它是线状的,但它又区别与另一种经常性的线状 水流-河流,此种水流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特性,相 应地形成了一系列独特地地貌类型。
(1)、侵蚀基准面 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流下切侵蚀的深
度也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面的控制。 河流下切到接近这种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
蚀到此面以下,这一水平面称之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A 地方侵蚀基准面:一些坚硬的岩坎,湖泊洼地或河 流的汇口等等,它们起着暂时性的、局部性的控制 河流下切的基准面的作用。在河流发育的过程中, 地方侵蚀基准面起了主要的作用。
第三节 河流的作用
河流地貌是经常性线状水流与河床地形相互作用的 产物,复杂多变的河流地貌形态,取决于河道水流的内 部运动特征,其中紊流、环流、旋涡流对河流地貌的影 响最为密切。
1 2
一、河道水流运动的基本特点
1、紊流
2、环流


凹岸
凸岸


发育过程:滨河床浅滩→雏形河漫滩→河漫滩;
3、旋涡流 当河道中的水流流过局部障碍物时(如河床形态
B “截“-在泥石流沟不同地段修建小型堤坝 起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减缓沟床纵比降等作 用,以消杀泥石流的冲击力。
C “排”-在泥石流搬运段的下方或堆积区 建造排洪沟,以利于泥石流畅通无阻,源源下 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须使沟床保持一定的 比降,泥石流运动的临界比降约在10%左右。 由于泥石流,特别是粘性泥石流有强烈循直线 方向运动的特性,在堆积区可设置导流堤等, 使泥石流体流入主河,并被淡化而冲走。使泥 石流搬运段保持相对稳定的冲淤平衡。
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是经常变化和更替的,对 一条河流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上游总是以侵蚀作用为主,而 下游总是以堆积为主,当然如果海面下降,下游段也可能转为 侵蚀作用为主(这一点我们在以后会详细介绍),如果河流水 量减少,泥沙物质增多,在河流上游也可以堆积为主,在同一 时间,同一地段内,侵蚀和堆积也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在弯曲 河段,凹岸侵蚀,被侵蚀的物质由于环流的作用,被搬运到凸 岸堆积下来。
的局部变化,或者河岸旁的人工堤坝等),要克服粘 滞阻力而作功,由于边界的滞水作用,流速将沿程减 小,压力却沿程增大,动能不断地消耗,到了一定的 位置,边界流速终于变于零,然而水流是连续的,必 然要由下游的水来填充这里的断流,便形成回流区, 这就是旋涡流形成的原理。
例如在天然河道突然变宽的河段,或者岬嘴突出
搬运方式:推移、悬移、溶解质搬运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 1.概念解释——在河流的搬运过程中,较大较 重的物质沉降与河床底部的这种方式称之为沉 积作用。
• 2.影响因素——河床坡降减小;流速减慢;流 量减少;泥沙增多;人工筑坝拦水等。
• 3.地貌特征——河床横剖面由深到浅,河床弯 曲段凸岸堆积致使河漫滩不对称。

上游
峡谷:呈V形,

下蚀为主,谷底

几乎为河床占据;

宽谷:呈宽 V

中游
形,侧蚀为主, 形成曲流河床,
河床左右不对称,
开始发育河漫滩;
下游
成熟河谷: 为 宽浅 U 形,以河 流堆积作用为主, 形成泛滥平原。
虎跳峡的路
三峡栈道
长江三峡
二、河床地貌
1、河床纵剖面
从这一条剖面线来看,上游剖面较陡,且多为阶梯 形,下游坡度较平缓,到19世纪末,关于河床纵剖面 的问题形成了以下三个基本概念。
B 线状水流
是指在沟谷或河槽中流动的水流,沟谷水流受
气候控制: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少,蒸发 量有时超过降水量5~15倍(干旱区),沟谷水流很 少、甚至终年几乎无水,只有在夏季暴雨季节沟谷中 才有水流,所以也称为暂时性水流;湿润气候区,河 流终年保持一定的水量,称为经常性水流。
由此可见,流水作用不仅在湿润气候区进行, 而且也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者冰雪地区发生, 只不过它们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而已,所以流水 是地表外营力中最普遍最活跃的作用营力之一。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灾害,是 介于崩塌、滑坡等块体运动与挟沙水流运动 之间的一系列连续流动现象(过程)。它是 由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相混合组 成,沿山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固 液两相流)。
按泥石流流体性质分三类:
• (1)粘性泥石流
• (2)稀性泥石流
• (3)过渡性泥石流
2. 泥石流的三个主要形成条件
2.沟谷水流的作用
3.沟谷的发育及分类
纹沟 细沟
切沟
冲沟
坳沟(干谷) 河谷
二、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
在广大的山区范围内,发育完善的山地沟谷地形,按其 纵剖面的特征及侵蚀沉积过程的差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集水盆、沟谷主干、洪积扇。
1.集水盆: 2.沟谷主干: 3.洪积扇: (1)洪积扇的形态与成因 (2)洪积扇的结构 (3)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对洪积扇发育的影响
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生态环境亟待治理 图为小江支流小白泥沟泥石流冲积扇
小江支流小白泥沟泥石流堆积高度可达4米
蒋家沟泥石流暴发时的情景
小江支流蒋家沟附近的生态植被状况。这里的一些坡地 未退耕还林,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经过多年治理,小江支流——大桥河泥石流冲击扇已变 成该地的“粮仓”
泥 石 流 治 理 工 程 试 点
泥石流,四川丹巴,2003.06.
小江流域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破坏最严重、水土流失最强烈、泥石流危害最大的地区,
堪称世界泥石流的博物馆。金沙江的一级支流——
小江全长140公里,流域面积3043平方公里。目前,已查 明的泥石流沟有140多条,每年有数十条沟谷暴发泥石流, 直接输入到金沙江的泥沙达到3000万吨。小江泥石流的 输沙量与日俱增,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对金沙江下游水 电梯级开发和长江三峡库区安全构成极大隐患。从20世纪 70年代末开始,云南省、昆明市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资 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小江流域内的27条泥石流沟和 流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无法 从根本上遏止泥石流的暴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