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貌学课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同组********************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慧如公园、凤凰洲公园、金山大桥天气状况晴朗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教师************** 评分
流水地貌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加深对流水地貌类型特征的了解,初步掌握流水地貌野外调查方法。
在获得感知认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相关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训练比较、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掌握专业相关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方法
查询资料、实地考察、观察比较、调查分析。
三、实验结果
此次的韩江见习,在老师的带领、讲解、观察、分析等帮助下,成果如下:
(一)坡地地貌。
坡地上的岩石和风化碎屑物,在构造运动、重力和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和蠕动等,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①崩塌: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块石和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崩落、滚落或翻转,在坡脚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
根据发生坡地的组成物质、地貌部位以及其运动特征,崩塌可划分为山崩、散落、塌岸等类型。
山崩是山坡上的岩石、土壤快速、瞬间滑落的现象。
泛指组成坡地的物质,受到重力吸引,而产生向下坡移动现象。
位于斜坡上的悬崖、危石、不稳定岩块或碎屑,主要因重力作用沿坡成群向下滚落呈跳跃式崩落现象称为散落。
在慧如公园时,我们就观察分析了“散落”现象。
在河流凹岸、海或湖蚀等地貌部位,由于河、湖或海水对岸边的冲刷与淘蚀,使岸坡基部被淘空,上部土体失去支撑而发生河岸整块下挫塌落的现象称为塌岸。
②滑坡: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③蠕动: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的移动现象。
此次在慧如公园观察分析了由于土壤蠕动而造成的“马刀树”。
关于蠕动,根据蠕动体的性质,分为松散层蠕动和岩体蠕动两种。
移动的速度有的每年只有若干毫米,有的达几十厘米甚至更多。
岩屑或土层蠕动的地面标志是:树根部向坡下弯曲,而树杆和树冠向
坡上倾斜。
坡地上草皮呈鱼鳞状,坡面岩屑出现微波状。
(二)浅滩、深槽。
浅滩,指河床中水面以下的堆积物。
由于河床水流速度的变化,水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交替进行,因此河床纵剖面往往是波状起伏的,沿河交替分布着浅滩和深槽,堆积的部分就是浅滩。
浅滩段河床形态有:边滩、心滩、沙埂(也称航道浅滩)。
凤凰洲就是由浅滩发育而成的江心洲。
边滩与河岸相接,在枯水期露出水面。
它主要分布在宽浅河床的岸边,展宽河段两侧的回流区和弯曲河段的凸岸边。
心滩位于河心,主要分布在束窄河段上游的壅水区、迅速展宽的河段,或有支流汇入的河段。
洪水期心滩被淹没,表面沉积大量较细泥沙,使其不断淤高。
当其高程超过平水位时,它就转变成江心洲。
从凤凰洲向两岸的水流运动,是:表面的水从中间(凤凰洲)向两岸,而深层的水则从两岸向中间的环流。
深槽,河槽中因水流冲刷或环流作用形成的水深较深的局部水域或河段。
与凤凰洲相离的两河岸就是深槽。
(三)河漫滩。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
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
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
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主要类型有:①河曲型河漫滩,发育于弯曲型河段,经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②汊道型河漫滩,发育于汊道型河段,常形成为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嘴;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较直的河段,形成为天然堤;④平行鬃岗型河漫滩,为堰堤型河漫滩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滩之间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的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和湖泊。
四、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地考察,我不仅加深了对流水地貌类型特征的了解,初步掌握流水地貌野外调查方法。
在获得感知认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相关理论的认知和理解;比较、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掌握专业相关基本技能;进一步拓宽了视野。
也体会到哲学上所讲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
通过这次考察,我对一些自然灾害如:崩塌、滑坡等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
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
对于它们,不能心存侥幸,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应采取简单可行的避让措施。
发现前兆,必须注意。
此外,我也深深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耐心;细节不可忽略。
总而言之,这次见习我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