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春天的歌》第一课时:欣赏《嘀哩嘀哩》、歌曲《春天的小河》教学目标:1、欣赏《嘀哩嘀哩》,能体会歌曲的欢快的情绪,并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和动作表达歌曲。
2、通过学唱《春天的小河》,了解强弱的处理在歌曲中表现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听童声齐唱《春天悄悄地走来》二、欣赏:《嘀哩嘀哩》1、初听全曲一遍。
2、复听:你能用动作来把歌曲表达的情绪表达一下吗?要求可能自由结合为一小组,分配角色。
三、新授歌曲:《春天的小河》师:让我们到日本去看看春天的小河又是怎样的?1、教师范唱2、学生轻轻跟琴唱,注意两字对一个音的地方。
3、讨论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学生讨论后回答,特别是最后一句(要求处理得渐弱)4、用有感情的声音完整地表现歌曲。
5、试着边做手势边唱歌曲的前8小节歌谱。
6、用线条连一连水泡里的音符,唱一唱。
7、一半学生唱主旋律歌词,一半学生唱沙啦、沙啦。
四、欣赏歌曲《樱花》,初步了解一些日本的音乐和文化。
五、小结春天是美丽的,描写春天的歌是动听的,去找一找,唱一唱还有哪些是描写春天的歌曲。
第二课时欣赏《渴望春天》学唱《小春笋》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渴望春天》并让学生有感情地哼唱,启发学生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春笋》来赞美幸福的生活,抒发远大的理想。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是重点,唱好歌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号是重点。
教学内容:一.欣赏导入部分。
1.乐诗朗诵。
《春天》音乐可选用《渴望春天》的旋律。
2.复习演唱《嘀哩嘀哩》二.欣赏《渴望春天》师:春天是多么没好,大家希望春天快点来到我们的身旁吗?下面请同学门听一首歌曲《渴望春天》1.初听全曲一遍。
2.介绍莫扎特。
3.再次听全曲,用身体动作感受歌曲的节拍。
并“啦”轻轻哼唱。
4.跟着钢琴学唱歌曲第一段。
三.新授歌曲《小春笋》。
1.教师范唱歌曲。
提问:这首歌里把小朋友比做什么让人觉得特别亲切?2.跟琴轻轻哼唱。
3.解决歌曲难点。
(附点和休止符号)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歌表演。
分各小组讨论,分配角色。
交代要求,表演动作要尽量合着音乐的节奏,否则失去歌表演的意义。
先请一到两组上来表演,学生评价。
最后集体合着音乐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
四.全课总结。
师:“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同学们你们就象春天里的花儿一样美好,你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愿你们在明媚的春光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以后祖国的建设贡献出你们的一份力量。
第三课时歌曲《春天来了》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歌曲《布谷》,学唱春天来了,学生能用不同的速度,声音演唱歌曲。
并能体会由此而转换的不同情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布谷》教师:我们先来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布谷》注意强弱。
1.学生演唱歌曲。
2.改变速度演唱歌曲《布谷》,体会情绪的转换。
二.新授歌曲《春天来了》。
1.学生听范唱,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首歌,你能听出歌曲的歌颂对象是什么?情绪是怎样的?2.用“啦”字哼唱全曲。
师:你发现那些地方容易哼错需要注意的?3.请学生把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唱整首歌曲的歌谱,注意断音记号,要唱得短促有弹性。
舌尖的动作要敏捷轻巧。
4.唱歌词。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学生思考后知道该用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再唱一唱。
5.改变速度演唱《春天来了》体会情绪的转变。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我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现在你跟我的琴声唱一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是否发生了变化?用连音法唱。
第四课时学习竖笛伴奏曲《春天来了》教学内容:1.复习演唱《春天来了》,了解歌曲可以用两声部来表现这一形式,初步理解和声在歌曲中的作用。
2.学习用竖笛吹奏跳音sol,la,ti,为歌曲《春天来了》伴奏。
教学内容:一.复习歌曲《春天来了》1.全体同学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注意歌曲中断音和连音记号的地方。
2.老师演唱两遍,要求学生听出不同的声部。
3.请学生唱一唱双声部的歌谱。
教师:高低声部来各唱各自的歌谱。
我们来分成两部分练习一下。
4.唱歌词,注意双声部的地方,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音乐游戏《异曲同唱》。
1.分开乐谱练习。
交换一下,两段都要练习。
2.唱乐谱合一下。
也需要交换合作的练习。
3.分开唱词旋律,交换。
4.合唱词“啦”的练习,也要交换。
三.竖笛伴奏《春天来了》。
1.学生学习伴奏歌谱。
分析节拍注意断音记号和休止符号的地方。
2.跟琴练习伴奏旋律。
分句学习,注意单吐音和气息的运用。
四.全课总结第二单元"悄悄话"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听《雨天等妈妈》、唱《小伞花》、歌表演《小伞花》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与表演《雨天等妈妈》,增进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2,指导学生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小伞花。
通过对歌曲的创造,表现与体验,增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三月里的小雨》进教室,并随着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听歌曲《雨天等妈妈》二,教授新课1,师:小朋友表演得真好,说明你们很爱自己的妈妈,那如果你是跟同学之间呢?你会怎么做?2,学唱新歌《小伞花》3分组用打击乐器伴奏,看哪组的小朋友团结友爱,把这首歌演绎得最好!三,总结下课师:马上就是三八妇女节,你会为妈妈做点什么呢?回家想想并付诸于行动,下节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小伞花》,唱《共同拥有一个家》、歌表演《共同拥有一个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舒缓,优美的声音演唱《共同拥有一个家》,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交流三八节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2,复习小伞花,强调符号演唱时声音要短促而富有弹性3,歌表演小伞花(可用打击乐器或学生自编动作表演等)二,导入新课师:看了你们精彩的表演,老师知道你们和同学都非常团结友爱,说明你们都有一颗爱心,是一个善良的人,不过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没父母的孤儿,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如果你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去帮助他呢?三,讲授新课学唱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1,听范唱,谈谈听后的感受2,学唱歌曲3,采用分组,男女声等演唱方式进行练习4,老师弹琴,学生朗读歌词3,歌表演四,听《爱的奉献》,总结下课!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和表演小纸船的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中对美好愿望的向往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交流上节课要求采集的SOS儿童村资料,请学生先发言,老师总结2,复习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请部分学生上台表演二,导入新课师:看一组图片(全是各种各样的船),你都认识哪些船?你们都有哪些梦想?长大想做什么呢?(边听《小纸船的梦》,边折)三,讲授新课师:小朋友折的纸船真漂亮,为了能让大家的梦想成真,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听听歌曲中小朋友对理想的向往1,听童声合唱《小纸船的梦》2,唱一唱旋律3,歌表演,听音乐看小船起航(注意音乐中的节奏感)4,观看一段舞蹈,说说这段舞蹈想要表达什么意思?5,听电声乐曲《小纸船的梦》与童声合唱进行对比,感觉有何不同?6,复听标序号(书上11页)四,根据听《小白船》进行律动体验3/4拍与《小纸船的梦》4/4拍不同拍号的韵律感五,听着音乐,教师总结本课内容下课.第三单元赶花会第一课时:歌曲《对鲜花》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赶花会》这首歌,了解我国的民俗风情“花会”。
2、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通过指导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演唱歌曲。
3、通过歌词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
教学重点:感受庙会的感受,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唱准确歌曲中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花的图片,问:大家喜欢这些花吗?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花的歌曲《对鲜花》。
二、新课1、听“赶花会”,提问乐器中运用了什么乐器2、听录音范唱,思考:歌曲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唱:一问一答)3、歌中描写了哪些花?每种花有什么特点?4、两人为一组,相互一问一答读一读歌词。
5、学唱歌曲:5、创编活动。
6、今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像《对鲜花》这样的北方儿歌。
让我们在另一首我们学过的北京儿歌《打花巴掌》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第二课时歌曲《茉莉花》教学目标:1、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和民歌。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教学重点:感受同题材民间小调的不同风格特点,能够用问答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活泼诙谐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沂蒙山小调》(民歌)民歌的题材有几种? (课件)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方录音或者范唱1、《太阳出来喜洋洋》2、《放马山歌》》3、《川江船夫号子》》4、《无锡景》三、歌曲学唱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课件)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4、歌曲教唱随录音轻声跟唱2---3遍。
划拍唱-----难点纠正:5、放开声音唱一唱。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在游戏中学唱、巩固、表现歌曲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演唱歌曲中装饰音的演唱课前准备:课件或录象歌片彩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听音乐进教室 :音乐《编花篮》中学生自由律动进教室,师在门口与学生对拍,微笑迎接学生进教室,创设融洽和谐的气氛。
二、歌曲教学1、欣赏歌曲范唱让我们编个花篮到河南的南山上去看牡丹,摘几朵带回来做纪念,好吗?欣赏《编花篮》范唱,同时出示歌片。
2、声势动作2、学唱歌曲3、加入声势动作边拍边唱。
三、拓展:音乐游戏1、歌词转换演唱 :把游戏时的儿歌编入歌曲演唱。
2、韵律活动四、结束小结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同一首民歌不同表现形式的视听欣赏,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了解与《茉莉花》相关的知识,从而热爱祖国的民歌,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八孔竖笛mi的吹奏。
教学重点: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八孔竖笛mi音的掌握。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茉莉花的信息。
采集与分享中要用到的录象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萨克斯《茉莉花》进教室,创设情境。
2、闻一闻:老师这儿泡了一壶茶,请小朋友闻一闻猜猜这是什么茶?3、谈话: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叫什么名字吗?二、欣赏《茉莉花》(齐唱)1、听《茉莉花》好听吗?这就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