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以及经营绩效的度量标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商业银行运作在一定经营期间之内取得的成就,以及企业的业绩也被称之为企业绩效,企业绩效体现如下:盈利能力企业绩效,偿债能力企业绩效,资产运营水平企业绩效,还有后续的发展能力企业绩效等。
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在成长和发展的成果与所做出的贡献方面,这些成果和贡献都是经营者业绩能力的体现。
企业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绩效的好坏,但是真正说起来,学界对于企业绩效的评判,依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
下面便举例说出一些不同的观点,福泰因(1988)认为在作业过程之中的合乎性评判,绩效是一种准则,可以测试系统整体的效能。
罗宾斯和迪斯(1984))认为在策略管理中,销售额增长率是绩效量度,同样资产收益率也是绩效量度。
文卡特拉曼和拉马努贾(1986)却反对罗宾斯和迪斯的观点,他们认为经营绩效指标的影响,财务绩效指标的影响,组织效能指标的影响,才是真正绩效的量度。
随着企业绩效这个名词的发展,渐渐引申出了多种概念如银行绩效。
银行绩效则相应的指的是银行的收益,当然这个收益是在经营活动对应的时间内产生的。
然而,银行这个与普通金融企业有所区别的金融企业,其绩效也有其特殊性,绩效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点,银行可以理解为资金的富余者和资金的短缺者的桥梁或者中介机构,银行从前者那里吸收资金向后者投资,因此,银行同时承担了双方的风险,因此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特点就非常明显了,像是高风险高负债的特点,以上的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可能导致银行的某些方面比不上其他的企业,比如在财务会计与市场指标(ROE, ROA)这二者就可以体现出来。
第二点,鉴于行对经济的影响力的巨大作用,国家赋予了银行一些基本的义务,比如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而这些作用又通过公共绩效表现出来:改善经济宏观的公共性绩效,改善资源配置的公共性绩效,保持金融稳定的公共性绩效,提升金融效率的公共性绩效,国际竞争力等的公共性绩效。
其实,绩效评定包括微观企业性评定与宏观公共性评定两个方面。
但在本文的研究中,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并且结合理论方面的可执行性,本文将只讨论银行企业层面的绩效。
实际情况下,市场环境的竞争性是不容忽略的,因此绩效可以理解为:投入产出经营绩效,盈利性经营绩效,安全性经营绩效三个方面。
对于第一方面的理解本质上是一种效用关系,并且介于生产资源与生产产品,因此可以理解为对投入的测度,和对产出的测度。
银行作为资金的富余者和资金的短缺者的桥梁或者中介机构,对于银行产出过程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的条件下。
其次,盈利性的问题作为在市场中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商业银行不得不慎重考虑。
对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盈利性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商业银行考虑的唯一问题了,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的安全性。
只有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商业银行才能持续不断的发展,才能保证其持续性。
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本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处于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因此本文从几个不同方面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二)银行经营绩效的度量标准一些学者通过量化引起银行经营绩效波动的原因,从而建立了模型,并且在这个模型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但是对于这个指标,学术界至今任然众说纷纭,指标包括:利润率,银行价值法,托宾Q值,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
1.利润率不管是银行还是普通企业,利润永远是度量一个企业收益的标准。
假设利润率为r,企业税后利润为n,自有成本为d,那么有r=n/d,实际上对于会计利润,银行的经济利润一般不会与之相等,由于这个缺陷的存在,因此利润率一般不被采用。
(杨建文,周冯琦,2003)1.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在这里可以假设总资产收益率为变量ROA,可以假设净利润为变量w,可以假设资产总额为变量m,可以假设净资产收益率为变量ROE,可以假设净资产为变量t。
ROA=w/m;ROA是具有综合效果的指标,这个综合效果具体为银行资产利用。
资产的利用率随着ROA值的增大而增大。
ROE=w/t;ROE同样是一个综合指标,可以用来度量银行收益,表示借入资金和资产利用能力。
在某些方面与ROA类似,投资者投资带来的收益随着ROE值的增大而增大。
在1903年,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度量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即杜邦分析体系,这种方法由美国杜邦公司提出。
ROE在增值能力存在的缺陷,发展能力存在的缺陷,现金流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都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也一般不被采用。
2.银行价值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而言,股份制是必不可或缺的,股份制的变革由中国5大银行领头,并且大部分银行也开始了股份制的变革。
银行价值被大部分学者诠释为收入现值与市场价值。
而对于其中的收入现值有:()()r D nn E +∑=1V 上式,v ,E (Dn ),r 各自的意义分别为股票的价值,第n 期的期望现金收入,折现利率。
考虑到实际过程的影响,收入现值很难明确的得到银行的价值,精确的预测银行的未来收益很难在实际过程之中实现。
相应的对于市场价值具有:N P j mj j ∑=1*其中,J ,m ,Pj 分别表示为某种股票为银行股票的种数,第j 种股票的价值,第j 种股票的数量。
在金融市场任然有效的时候,可以采用市场价值法。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资本市场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因此并不能采用市场价值法。
3.托宾Q 值托宾Q 值由詹姆斯·托宾在1969年提出的,在这里可以假设银行的市场价值为变量x ,并且可以假设资本重置成本为变量y ,那么可以得到式子Q=x/y ;这个式子有其具体的经济含义,而不仅仅是一个表达式,托宾Q 值可以比较银行的市场价值与其给银行带来现金流量的资本的成本的关系,托宾Q 值大于1,就可以得到创造的价值高于成本的结论,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企业对于社会的价值,托宾Q 值小于1,就可以得到创造的价值低于成本的结论。
在实际情况下,非流通股是我国目前银行业存在的普遍现状,由于非流通股的存在,并且上市时间普遍偏短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并不能很好地估计我国的上市银行。
对上面各种估算指标进行了比较,总资产收益率ROA 虽然不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相较之下,它更加具有优势,所以ROA 才不得不被选做本文的衡量指标。
二、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因素讨论学者们综合探索研究一些能对银行效率产生影响的原因。
学者们将这些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其中外部原因是指外生影响原因,也就是不再受银行内部制约的一些原因,比如外部的宏观经济走向,外部的利率因素,外部的政治环境等等。
大多的学者多采用内部原因进行分析,内部原因主要集中在内部的资源配置因素,内部的收入结构因素,内部的产权结构因素等的一些自身财务特征的分析上。
(一)内部因素建立1.资源配置因素资源配置与很多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比如与银行成本控制能力的实施效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与产出优化能力的实施效果联系密切,并且与规模扩张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资源配置状况也可以通过分支机构资产量的计量指标,人均资产的计量指标,存贷比的计量指标,费用收入比的计量指标,还有另外二个指标便是贷款占比和固定资产等的六项指标来体现。
以一些特定的角度出发,比如银行盈利方式,这种收益便来自于存贷利差。
资产配置与银行的收益并且资产配置与银行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此可见,存贷比时一项配置中的决定性因素。
2.收入结构因素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来说,利息收入即存贷款利差就是利润的来源。
当然,银行也存在非利息收入,对于非利息收入来讲,不同的银行存在着不同的统计口径。
但是就国内外学术界来说,他们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非利息收入对与经营绩效的影响。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产生了两种观点,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对于正常情况下,中间业务收入是一大笔收入,并且它构成了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当然其它收入对于非利息收入也不容忽视。
对于前者,便是由佣金收入和手续费收入组成。
相应的后者便是由在金融机构的一些日常往来下的收入。
当然,说道银行非利息收入,那么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就是一个不可越过的问题。
本文就是主要研究了手续费及佣金,并且把二者的占比作为了非利息收入占比的一个备用量,二者在必要的情况之下可以替代非利息收入占比。
3.资产规模因素银行的经营绩效正常情况下是和银行的规模是息息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银行的固定成本来说,银行获得的利润是随着银行的规模的增大而增大。
而且资产在经营的过程之中,银行对于风险的减轻,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一些可以避免的损失,并且这些资产也保障了银行足够的清偿能力。
有贷款额的描述性指标,银行总资产的描述性指标,存款总额等的描述性指标都是对于银行规模的描述。
学者研究出的结果便是这些相关系数甚至平均可以达到0.98以上。
对于不同银行采用的不同的市场总额与资产的比例,这个比例单单从数字反面来看,直观的反应了不同的银行规模的相互之间的大小,更深一层的意思便是反映了各家银行所占市场比例大小。
4.产权结构因素对于银行绩效的讨论,产权制度同样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组织行为。
因此,产权问题对于银行而言尤为重要,银行的战略安排的先决性因素便是产权制度,并且对于银行的运行效率而言,产权制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影响,进而继续影响金融市场资源配置。
在21世纪初期,虽然国有股份制银行已经数见不鲜,但是遗憾的是股份制银行受国家的影响依然很大。
对于现阶段而言,在银行效率决策的问题上,“产权决定论”和“超产权论”是主流观点。
这两大假说的研究角度,都汇聚在市场结构之上。
因此,为了测量市场结构的影响程度,本文从国家持股比例的问题上进行了讨论。
并将其作为解释变量用来解释产权结构方面的问题,进而研究国家持股比例对于银行绩效的作用。
(二)回归结讨论1.贷存比为了研究银行绩效,学者进行了回归结果分析,并且结果显示,在中国目前阶段,贷存比的地位明显偏高,并且可以看出银行的经营绩效越高则存贷比越低,很明显的一个负相关关系。
假设贷存比为a,银行贷款总额为b,存款总额为c,可以得到a=b/c;为了更好的监管贷存比,a的范围必须保持一定。
从贷存比的概念看,a越小贷款资源来源越稳定,相应的爆发不可预估的风险就越低。
就简单从a的数值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a>1,说明银行现阶段的基本状况为“超贷”,当a<1,说明银行现阶段的基本状况为“惜贷”。
a的大小对于银行的经营具有两面性,首先,a越大,银行的流动性越小,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其次,上市银行的经营目标很明显是收益,因此a会尽可能大,来提升收益。
相应的从其他方面看,比如风险管理的角度,那么a的数值不宜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