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估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首先是认识银行经营活动及结果,即利用银行财务报表获取相关信息;其次,设计一套指标体系将报表信息结合起来,从多个角度展示银行经营业绩;最后,应用一定分析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对银行绩效做出评价。
12.1学习要求(1)理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2)理解商业银行损益表(3)理解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4)熟练掌握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几种主要方法(5)掌握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12.2 内容简述12.2.1银行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为银行绩效评价提供必要信息。
商业银行主要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它提供有关存量变量信息,静态反映银行经营活动。
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报告期银行实际拥有的资产总量、构成情况、银行资金的来源渠道及具体结构,从总体上认识该银行的资金实力、清偿能力情况。
从连续期间的资产负债表可了解到银行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有助于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1、资产负债表银行资产负债表包括:1)资产项目。
由现金资产、二级准备、证券投资、贷款、固定资产、未清洁的客户对银行承兑的负债等几项组成。
2)负债。
主要由存款和借款组成。
3)净值。
银行资产负债表特点:首先,银行总资产中各种金融债权占较大比重,而固定资产,主要是房产和设备所占比重很小。
其次,商业银行更多地依靠负债获取资金来源,自由资金一般不足10%,大大低于工商业平均水平。
再次,银行资本会更多的发挥管理性职能,即管理部门通过建立相关资本金管理法令,来约束、引导银行业的正常发展。
另外,由于所处经营环境、面临经济法规不同,开展的业务各有特点,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具体科目设置、会计处理上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大同小异。
2、损益表损益表又称为利润表,提供流量信息,动态反映银行业绩。
银行损益表着眼于银行的盈亏状况,提供了经营中的收、支信息,总括的反映出银行发展趋势,预测出该银行的经营前景、未来获利能力。
银行损益表包括三个部分,收入、支出和利润。
编制损益表所依据的平衡公式是“收入-支出=利润”,各科目的设置处理取决于银行所采取的会计核算方法,面临的管理法规,也取决于所开展的业务,不同国家银行有一定差别,但报表的基本结构、编制方法是相同的。
银行收入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利息收入;二是手续费收入;三是其它收入。
支出分为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
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商业银行在一个经营期间内的现金流量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的财务报表,是反映银行经营状况的三张主要报表之一。
银行的现金流量表能够清楚地反映一定时期银行现金流入流出的情况,帮助经营者和投资者判断银行的经营状况。
随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及经营环境的变化,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强。
现金流量表按等式“现金来源增加=现金运用增加”进行编制。
对该等式具体解释如下:1)现金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首先是营业中所得现金,其次是减少、出售非现金资产换取的现金,最后是通过举债,增发股本等从外部融资。
2)现金运用也分为三个部分:即购买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本息,支付股利。
两者差额等于现金资产的变动额。
换一个角度看,将现金资产视同普通资产,它的减少也可以带来其它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减少,因而现金资产的减少可以看作特殊现金来源。
同样,现金资产的增加可以看作特殊的现金运用,经这种调整,则可以得出等式“现金来源=现金运用”,这就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12.2.2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是通过一组财务比率指标进行的。
这组指标分为4大类:第一类盈利性指标,第二类流动性,第三类风险指标,第四类安全性指标或清偿力指标。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盈利性指标是用来衡量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赚取收益同时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能力。
盈利性指标的核心是资产收益率和股本回报率,利用这两个财务指标及其它派生财务比率指标可较准确地认识银行的获利能力。
主要由六个指标构成:1)资产收益率(ROA)。
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纯利润与全部资产净值之比,其计算公式为:资产收益率=纯利润/资产总额×100%;2)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排除了特殊项目的影响,更准确地体现了银行经营效率,计算表达式为:营业利润率=税后营业利润/资产总额×100%;3)银行净利差率。
银行利息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利息支出是其主要成本支出项目,因此利差收入是影响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
银行净利差率的主要计算公式为:银行净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4)非利息净收入率。
非利息净收入率不只是银行获利能力的标志,同时也反映出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表达式为:非利息净收入率=(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资产总额;5)银行利润率。
计算表达式为:银行利润率= 纯利润/总收入×100%;6)权益报酬率(ROE)。
又称净值收益率、股东投资收益报酬率等,计算表达式为:权益报酬率= 纯利润/资本总额×100%。
流动性在任何企业经营中都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
商业银行由于自身不寻常的资产负债结构,更易受到流动性危机的威胁,这也是银行将流动性指标从一般风险指标中分离出来的原因。
流动性指标反映了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和各种实际的或潜在的流动性需求之间的关系。
银行流动性供给在资产方和负债方均可存在,如银行拆入资金或出售资产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流动性。
流动性需求则可通过申请贷款和提存等形式作用于资产负债两个方面,因而流动性指标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银行资产和负债两方面情况。
其主要由七个指标:1)现金资产比例(现金资产/资产总值);2)国库券持有比例(国库券/资产总值);3)持有证券比例(证券资产/资产总值);4)贷款资产比例(贷款/资产总值);5)易变负债比例(易变负债/负债总值);6)短期资产/易变负债;7)预期现金流量比。
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中,风险被定义为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这种收入的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价值。
商业银行面临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收益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干扰,风险指标将这些因素做了分类,并定量反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利率风险。
可以采取利率风险缺口和利率敏感比率来度量;2)信用风险。
银行的信用风险指银行贷款或投资的本金、利息不能按约得到偿付的风险。
可以有贷款净损失/贷款余额、低质量贷款/贷款总额、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净值、贷款损失保障倍数等指标来衡量;3)欺诈风险、内部贷款比例。
银行经营中会遭受内部人员的欺诈或舞弊行为所产生的风险,这类风险称为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一般没有直接的度量指标,往往用其它指标间接反映,例如,内部贷款比例。
银行清偿力是指银行运用其全部资产偿付债务的能力,反映了银行债权人所受保障的程度,清偿力充足与否也极大地影响银行的信誉。
从恒等式“净值=资产-负债”来看,银行清偿力不足或者资不抵债的直接原因是资产损失过大,致使净值小于零,负债不能得到完全保障。
但清偿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资本金不足,未能与资产规模相匹配,因而传统的清偿力指标主要着眼于资本充足情况。
具体指标有:1)净值/资产总额。
该项比值越高,表明银行清偿能力越强。
2)净值/风险资产;3)《巴塞尔协议》中资本充足率指标;4)资产增长率与核心资本增长率。
5)现金股利/利润对于银行绩效的分析,首先可以通过将上述的指标比率与本行历史同期、上期及银行同业进行比较,以得出银行的发展状况及在同业中的位置。
除此之外,将上述指标尤其是盈利性指标进行解析也可以对银行经营状况做一个基本评价。
比率分析法以上述指标体系为核心,从盈利能力、流动性、风险性和清偿力及安全性四个方面对银行经营业绩分别做出评价,最后形成完整的结论。
比率分析法的核心是绩效评价指标,但孤立的指标数据是毫无意义的,并不能说明银行业绩的好坏,必须在比较中才能发挥作用。
比较的形式主要有同业比较和趋势比较。
将一家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指标值与同业平均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反映出该行的经营中的优势与不足。
利用连续期间对指标值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该银行的经营发展趋势,并对未来情况做出预测。
综合分析法,是将银行的经营业绩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内盈利能力和多风险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入手进行分析。
银行的经营业绩是一各包括多个因素的完整系统,其内部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比率分析方法人为地将银行业绩分为4个方面,割裂了相互间联系。
综合分析法弥补了这种不足,将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结合起来对银行业绩做出评价。
杜邦分析法是一种典型的综合分析法,其核心是净值收益率(ROE),该指标有极强的综合性。
1)两因素的杜邦财务分析是杜邦分析的基本出发点,集中体现了其分析思想,其模型为: ROE= ROA×EM其中:ROE:股东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ROA: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Assets)EM:股本乘数(Equity Multiplier)=资产总额/股本账户总额,反映银行资金管理效率。
ROE是股东所关心的与股东财富直接相关的重要指标,上面的两因素模型显示,ROE受资产收益率(ROA)和股本乘数(EM)的共同影响,资产收益率(ROA)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集中体现,它的提高会带来ROE的提高,即ROE指标间接反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2)三因素及四因素的杜邦分析方法。
银行资产收益率取决于多个因素,将其分解可以扩展为三个因素分析模型,能更好地从ROE指标出发分析评价银行业绩。
ROE=ROA×EM=PM×AU×EM=TME×EME×AU×EM其中:PM:净利润率=税后净收入/ 营业总收入AU:资产利用率=营业总收入/ 资产总额TME:税赋管理效率=税后净收入/ 税前净收入EME:支出管理效率=税前净收入/营业净收入模型显示,银行ROE指标取决于上面这三因素,其中净利润率和资产利用率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首先,银行净利润率(PM)的提高,要通过合理的资产和服务定价来扩大资产规模,增加收入,同时控制费用开支使其增长速度小于收入增长速度才能得以实现,因而该指标是银行资金运用能力和费用管理效率的体现。
其次,资产利用率(AU)体现了银行的资产管理效率。
银行的资产组合包括周转快、收益低的短期贷款、投资,又包括期限长、收益高的长期资产,还包括一些非盈利资产。
各类资产在经营中都起一定作用,不可或缺良好的资产管理可以在保证银行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提高其资产利用率,导致ROA指标的上升,最终给股东带来更高的回报率。
银行净利润率不只是同其资金运用以及费用管理效率相关,也同银行的税赋支出有关。
在银行利润表部分已说明,银行税前利润是其营业中的应税所得,不包括免税收入和特殊的营业外净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