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畜牧业
草原 沙质荒地
沙漠
2003年春出现的大范围沙尘暴导致: 1000万吨沙尘量被刮起 190万km2 的面积受影响 3000万人受影响
生态经济学精品 草课原程
退化 沙化
沙化荒地
沙漠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6、草原自然灾害 雪灾 旱灾 水灾 火灾 鼠虫害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干旱的土地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我国的对策思考:
• 实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 推进草原可持续管理(借鉴国外的经验
)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讨论:草原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经济分析
• 游牧在生产方式上与农业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其生态经济特点体现在哪里?
• 草原游牧的生产方式存在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这一点如何体现?
• 游牧业可能的生态经济问题和解决思路?
草原资源保护战略 草原生态建设战略 草业经济发展战略 草业科技教育发展战略 草产业化发展战略 草原防灾减灾战略 草原保障体系发展战略 草业重大工程战略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草原保护建设重大工程:
退牧还草工程 人工饲草地建设工程 南方草地开发工程 牧草种子工程 草原灾害防治工程 草原保护支持体系建设工程 风沙源治理工程 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3、人对草原的经营利用效率低
草原的实质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它由草原生 态系统和草原经济系统交叉渗透形成。草原生 产力除取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外,同 时也取决于人们经营利用整个草原生态经济系 统,充分发挥其总体运行效率的高低。而我国 草原地区,基本上都是利用天然草原,靠天养 蓄,人工饲草地只占草原总面积的5%,而且 是粗放经营,同时还受到许多人为的破坏。由 于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巨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因此我国草原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第十一章 生态畜牧业
教学课题:生态畜牧业是生态经济学的 重要应用领域,本章以我国草原生态系 统的生态经济剖析为重点, 讲授生态畜 牧业的原理和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策 略 ,并介绍专家对草原生态经济改革的 相关研究动态。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教学目的和教学安排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同学在了解我国草地资 源利用总体状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
1/3 ~2/3 “人—畜—草”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4、水土流失
我国草原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230万公顷 每年有成亿吨泥沙输入长江、黄河 泥沙淤积造成洪灾频发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5、沙尘危害
退化、沙化草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沙尘源:
生态经济平衡,由此造成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 坏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2、超载过牧问题
其实质是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草蓄生态经济平 衡问题。由于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具有自己的系 统结构,其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 关系,如果这个正常的要素组合关系和要素间 的比例被打破,整个生态系统就要受到损伤, 甚至可能造成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2、牲畜利用牧草的转化效率低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牲畜作为食草动物,是“ 第二性生产”,它是以草为基础,进行草原生 态系统“食物链”物质和能量循环转换运动的 产物。我国由于天然草原的质量低和人为造成 草原破坏等原因,就使我国的牧草的转化利用 效率与草原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 很大差距。它是我国草原畜牧业不能较快发展 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第三阶段:2021~2050年
草原植被恢复、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草业 健康发展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3、草业战略布局
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蒙、陕、宁、甘、
新、黑、吉、辽、冀、晋10省、区 ,草原面积 17192万公顷
青藏高寒草原区:青、藏、川、滇、甘等5
个省、区,草原面积13703万公顷
点不同于农区的舍饲圈养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3)草原游牧所造成的生态损失成本远远大于牧民的产 值和收益。其收益与损失比,大约为1:5;(目前牧民 年总纯收益不足100亿元,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 例大约只占千分之一,但其生态损失10多年前的统计 就已超过540亿元)
• 如何确定转型的路径与目标;从单独的经济类别中逐 步退出,但作为重要的文化形态保留。在经济统计上 逐步纳入一种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体育事业相融合 ,创造一种新型的“游牧文化”产业,总体上不再统 计为牧区畜牧业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水灾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7、治理工程与措施
2003年开始启动退牧还草的试点工程,投入12亿 元的国债资金,2亿亩草场的规模,平均按每亩草场 补贴5公斤陈化粮食的标准,每斤按0.45元计算。 2004年,继续投入20亿元扩大试点范围
2005年开始,全面推开退牧还草工程,计划规模 为10亿亩,投入250亿元左右。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禁牧、休牧、轮牧、(目前这部分已经达到可利用 草场的20%)围栏、移民、建设人工基本草场、飞 播、畜种改良、加大出栏率、强化草原监理,等等 ;工程区与非工程区相比,植被盖度平均提高了22 %,草群高度平均提高了55%,单位面积产草量平 均提高了65%
产业规模:总养殖量,2亿个羊单位左右 ,年出栏在3000万个羊单位左右,牧业 产值大约120亿元左右,纯收入80亿元左 右。个体经营规模一般每户大约在150个 到200个羊单位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生产与经营制度:产权公有,个体经营。目 前草场70%以上已经分包到户,牧业税收到 2005年已经基本取消。草场总产草量93784 万吨,载畜能力达到23031万个羊单位(可 能在计算方法上有争议)。草原超载过牧的 现象突出。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四川等省 区的天然草原家畜超载达40%以上。一般牧 民个体的平均养畜规模为每户150个羊单位 左右。
本节提示:草原生态系统是畜牧业发展 的第一性生产力基础,通过对草原生态 系统的分析,可以反映出生态畜牧业发 展的必然性,了解我国草地资源的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学习和理解生态经济学方法如何应用于 草原生态经济分析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一、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概况
1、草原对我国畜牧生产的重要性
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草原区:京、津、黑
、吉、辽、晋、冀、鲁、豫、陕等10省、区、市 ,草原面积2788万公顷
南方草山草地区:川、贵、渝、滇、桂、苏
、浙、皖、湘、鄂、赣、琼、粤、闽、沪等15省 、区、市,草原面积6121万公顷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战略布局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4、战略重点
加快实施八大战略: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超载过牧问题表明, 利用草原生态系统发展畜牧业,不但存在着利 用方向的问题,而且也存在着利用程度的问题
在草原畜牧业中必须坚持“蓄草平衡”这一生 态经济原则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二)、草原的生态经济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
1、草原的植物生产效率低
许多发达国家草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 产值的60%以上,而我国只有9%左右, 极低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力,不仅极大地 牵制了我国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的生活 水平与质量,而且是造成我国荒漠化与 环境恶化的主要动力与原因
拥有各类天然草原4亿公顷 占陆地国土面积的41.7% 占全国植被面积的64% 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3%
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 主要类型为:干旱荒漠化草原,典型草
原,草甸草原,高山草原,高原草原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人口:350万到500万之间。(指基本上以 天然草原游牧为生的牧民)人均年纯收 入目前在1500元左右;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中国院院士:张 新时
张新时说,建立稳定、优质、 高产的人工草地是减轻草地放 牧压力、促进退化草地自然恢 复的根本出路。建立6亿亩高产 优质人工饲草基地,将极大地 推动我国建立先进畜牧业产业 链的进程 ,形成我国现代化畜
牧业的第一生产力基础,并使 占国土面积1/3以上的天然草地 得以退牧还草,将发挥巨大的 生态保育功能
2、草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总体目标:草原绿起来、草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6-2010年
草原围栏面积达到--1亿公顷 改良草原达到--4000万公顷 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2000万公顷 牧草良种繁育基地达到--60万公顷 年产草种--18万吨 新建草原自然保护区--10处 禁牧、休牧和轮牧面积达到--1.3亿公顷 家畜超载下降到--25% 草业及相关行业经济产值--4000亿元 从事草业及相关行业的劳动力--6000万人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三、我国草原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草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政策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 高度重视
法律保障:草原法等相关法规相继完善出台 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 发展空间:国家高度重视食物安全和能源安全 良好环境: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5、草原保护与建设战略对策
“突出一个中心环节”
贯彻落实草原法 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草原退化趋势
“推进两大还草工程”
• 退牧还草 • 退耕还草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4、解决思路:
世界上的先进国家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 ,已先后完成了从原始的天然草地放牧 到人工饲草地与农业支持的现代化畜牧 业的转变,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草地畜牧 业的生产力,形成先进的产业链与发达 的畜牧业经济,而且使天然草地得到充 分的恢复和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讨论题思路:
(1)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该产业对自然生态的依赖程度要 大大高于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