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

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

一.名词解释1.鱼: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辅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体被鳞片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鱼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分支学科。

3.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坚硬,末端不分支,有些鱼类的硬刺前后缘可能具有锯刺。

4.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5.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背鳍通常具有棘。

6.鳍式: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达式。

7.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

8.栉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刺或小棘。

9.圆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后区边缘光滑。

10.鳞嵴:鳞片表面骨质层的山嵴状隆起线,常围绕鳞焦呈同心圆状排列,称鳞嵴,又名环片。

11.生骨区: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骨骼有一定的发生区域,这个区域即所谓的生骨区。

鱼类的生骨区包括皮肤区、水平隔膜区,背生骨隔区和膜生骨隔区、肌隔区、围绕脊索、神经管及中枢血管区、咽颅区、附肢区。

12.膜骨:某些骨骼的发生的过程中只有两个阶段,即膜质期和骨化期。

其间叶组织形成后,被硬骨细胞直接替代,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13.软骨特化:在骨化期,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经骨化作用,硬骨细胞逐渐替代软骨细胞,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软骨软化。

14.韦伯器:由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脚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15.脑颅:绝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脑颅是由许多块软骨骨化和膜骨借少量软骨嵌合成的一个严密的箱形构造。

其软骨化骨构成脑颅的筛区、蝶区、耳区和枕区,膜骨侧构成脑颅的顶壁和腹壁。

16.咽颅:头下部左右两侧,包裹口咽腔及食道前部,包括颌弓、舌弓、鳃弓17.红肌:在大多数鱼类皮肤下方水平隔膜附近的大侧肌表层可见一丛与水平隔膜平行的暗红色肌肉。

18.白肌:相当于红肌,其他部分的大侧肌称白肌。

19.肌节:组成大侧肌的基本单位。

表面观呈直立的W形,顺其屈曲有向前或向后突出的肌节圆锥,前后肌节的肌节圆锥相互套叠。

20.系膜:悬系脏器的腹膜脏层称为系膜。

21.鳃上器官:鳃上器官泛指某些鱼类鳃弓背方的咽鳃骨与上鳃骨及其周围组织,部分或全部特化为具为有某种特定功能的特殊构造。

22.咽齿:只着生在第五鳃弓上的鱼鳃骨特别大,称为咽骨或下咽骨,咽骨上长的齿就是咽齿。

23.幽门盲囊:某些种类肠道与胃幽门相接处可见盲囊状的指突,其组织结构与肠道相似,开口于肠道前端,亦可合并后以一孔开口于肠道前端。

24.泄殖腔:见于板鳃亚纲和内鼻孔亚纲,是一个稍扩大的小腔,依次接受肠道末端的开口,生殖导管的开口及输尿管的开口的小腔,并以一个开口与外界相通,开口于腹部。

25.螺旋瓣: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课明显分出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及回肠,回肠管径较粗,肠壁粘膜层及黏膜下层有突出于管腔的褶膜,一般排列成螺旋状,特称为螺旋瓣。

26.鳃丝:鳃间隔表面垂直于鳃弓整齐排列的极细的梳齿状或板条状突起,称为鳃丝。

27.鳃小片:每一鳃丝向上下两侧伸出许多细小的片状突起,是鳃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

28.鳃间隔:前后鳃裂间的组织。

29.红腺:在气腺的腺细胞下方有极稠密的微血管网,使气腺外观上呈红色,故称红腺。

30.卵圆窗:鳃的后室缩小形成卵圆室,又称卵圆窗,是气体吸收区。

31.血浆:是血液的细胞间液,除去血细胞后的液体。

32.静脉窦:心脏附近由大的静脉汇合所形成的血管腔,自身能收缩,将血压入心脏。

、鱼头部腹面可区分为颐部、峡部、喉部等三个区域。

13、应骨鱼类的口一般开口于吻端,依据上下颌的长短不同可以分为上位口、下位口和端位口。

14、鱼类的须依据着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颐须、鼻须、颌须和吻须四种类型。

15、淋巴系统包括淋巴和淋巴管两部分。

16、鱼类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17、脑从前至后由端脑、大脑、中脑、小脑和延脑等部分组成,下丘脑是指间脑下部。

18、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穿出脊椎后,可分为背支、腹支、内脏支。

19、皮肤感觉器官有感觉牙、陷器和侧线管,它们主要功能是感觉水流;嗅觉器官为嗅囊,通过外鼻孔与外界相通。

20、鱼类分类阶元由界、门、纲、目、科、属、种组成。

21、鱼类分类主要性状有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可辨性状。

22、软骨鱼类可分为板鳃和全头两个亚纲,辐鳍鱼纲分为软骨硬鳞和新鳍鱼两个亚纲。

23、鱼类生长三个要素,水温、溶氧食物、24、皮肤的功能,保护、感觉、分泌粘液毒液、呼吸作用。

25、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26、软骨鱼纲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板鳃亚纲包括鲨类和鳐类。

硬骨鱼纲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包括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和真骨鱼类。

真骨鱼类可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27、侧线鳞数──指沿侧线直行的鳞片数目。

侧线上鳞数──从背鳍起点处的一片鳞斜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鳞为止数目。

侧线下鳞数──从接触到侧线鳞的一片鳞斜数到腹鳍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的鱼类,数字后用V表示)或臀鳍起点(鲈形目等腹鳍胸位的鱼类,数字后用A表示)的鳞片数。

28、鳍式鲈鱼的鳍式:D.Ⅻ,Ⅰ-13;A.Ⅲ-7~8;P.15~18;V.Ⅰ-5。

表示鲈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由12根棘组成,无分支鳍条;第二背鳍包括1根棘和13根分支鳍条;臀鳍3根棘和7至8根分支鳍条;胸鳍15至18根分支鳍条;腹鳍1根棘和5根分支鳍条。

三.判断题1(√)真骨鱼类的头长是指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2(×)眼后下方的扇形区域称之为峡部。

3(×)尾柄长是指臀鳍基部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

4(×)全长又称标准长。

5(√)肉食性鱼类一般口裂较大,多具锋利的齿。

6(×)鱼类的眼均位于头部两侧。

7(×)鱼类的鼻孔由内鼻孔与口腔相通,所以能辅助呼吸。

8(√)罗非鱼背鳍上有13枚真棘,属棘鳍鱼类。

9(×)脂鳍位于背鳍之前方。

10(√)胸鳍狭长或呈镰刀状的鱼类,游泳速度较快。

11(×)骨鳞和硬鳞都由表皮衍生而成,真皮不参加。

12(×)盾鳞的鳞棘在鱼体上一般伸向身体的前方。

13(×)凡是鱼类都具有鳞片。

14(√)鱼类的黏液腺越发达,其上的鳞片就越少,越小。

15(√)色素颗粒在色素细胞内扩散时,鱼体色变深。

16(×)鱼类的表皮层中分布有大量的多细胞腺体,即黏液腺。

17(×)凡是用鳃呼吸的都是鱼。

18 √)一般认为园鳞较为原始,栉鳞较为高级。

19(√)毒腺通常与棘(或刺)连在一起。

20(×)鳃裂即两鳃盖间的裂缝。

21(√)通常将具有韦伯器的鱼类称为骨鳔鱼类。

22(×)凡持续不断运动的鱼,红色肌不多甚至没有。

23(√)在土壤肥沃,硬水的池塘里生长的鱼类,肌肉的泥土味重。

24(×)凡是具有口腔齿的鱼类,其咽喉齿亦一定很发达。

25(×)计数鱼类鳃耙数目时,是以第一对鳃弓内侧鳃耙数为准。

26(√)草食性鱼类的肠比肉食性鱼类的肠要长。

27(×)所有鱼类都具有胃。

28(×)胆囊具有分泌、贮存胆汁的作用。

29(×)硬骨鱼类的鳃间隔除少数种类外,一般都较发达。

30(×)长在鳃裂前后壁上的两个半鳃称为全鳃。

31(×)鱼呼吸时,水从口入,经鳃丝后再经鳃耙,然后从鳃孔排出体外。

32(×)鱼类的呼吸频率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

33(×)鱼类红血球与高等脊椎动物的红血球一样,属于无核细胞。

34(×)鱼类红血球和白血球的数量在同一种类中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因内外因子的变化而发生变动。

35(√)流径鱼类心脏的血液为静脉血。

36(√)头肾是鱼类的拟淋巴腺,位于围心腹腔隔膜的前方。

37(×)因为鱼类是低等脊椎动物,所以肾停留在原肾阶段。

38(√)原尿就是血液流径肾小体后的滤液。

39(√)淡水鱼类的体液属高渗。

40(√)淡水鱼类比海水鱼类排尿多些。

41(√)雌性罗非鱼臀鳍基部前有三个孔,雄性只有二个孔。

42(√)鰟鲏鱼类的输卵管突出于体外,延长为产卵管,此特征为主性征。

43(×)舌咽神经属于运动神经。

44(×)脊神经分布在躯干部,脑神经分布在头部。

45(×)脊神经内只含感觉神经,而脑神经均为混合神经。

46(√)间脑具有分泌作用。

47(√)感觉芽和侧线都属皮肤感觉器官。

48(√)凶猛鱼类双眼视区通常较大。

49(×)所有硬骨鱼类的胰岛细胞都成团地分散在胰脏组织中。

50(×)胰岛素有提高血糖浓度的功能。

51(×)脑垂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调节甲状腺的活动。

52(×)松果体位于腹腔内。

53(√)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是经血液和淋巴液来运输的。

54(√)品种是经过人工选择培育获得的,不属分类上的阶元。

55(×)一个种的学名,其属和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56(√)Elopichthysbambusa (Richardson)表示这种鱼属名有更改。

57(×)真骨鱼类即全骨鱼类。

58(×)全骨鱼类即全头类。

59(×)辐鳍鱼纲鱼类都属于真骨鱼类。

60(√)真骨鱼类总数占硬骨鱼类种数的绝对优势。

61(×)软骨鱼类均为卵胎生或胎生。

62(×)软骨鱼类均生活在海洋中,淡水中无分布。

63(√)鳗鲡为降河性洄游鱼类。

64(×)鲥隶属于鳀科鱼类。

65(×)刀鲚下颌骨延长,可超过胸鳍基部。

66(√)胭脂鱼背鳍很长,其分枝鳍条在50枚以上。

67(×)雅罗鱼亚科毫不例外的都无须。

68(×)棒花鱼隶属于鱼巴亚科。

69(×)团头鲂的尾柄高小于尾柄长,而三角鲂的尾柄高大于尾柄长。

70(×)原鲌属和鲌属鱼类胸鳍与肛门之间均有腹棱。

71(×)有腹棱的鱼类都属于鲌亚科鱼类。

72(√)有咽喉齿的鱼不一定都是鲤科鱼类。

73(√)鲤鱼是喉鳔鱼类。

74(×)鲴亚科有一共同特点,即上颌有发达的角质边缘。

75(×)鳊属和鲂属都产黏性卵。

76(×)鲇形目都具有脂鳍。

77(×)有口腔齿的鱼类都属于鲈形目。

78(√)一般来说,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环节越后,则其个体越大,而其种类数量及生物量越少。

79(√)鱼类的集群对凶猛鱼类有防御作用。

80(×)凶猛鱼类是有害鱼类,所以在养殖水体中应捕尽杀绝。

81(×)饵料系数是鱼类对食物吸收利用的基本指标,饵料系数越小,表明食料的营养价值越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