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摘要:目的:探讨钢丝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于牙外伤固定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30例恒前牙外伤患者共38颗患牙,应用钢丝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固定4周。
结果:30例外伤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钢丝-光固化复合树脂在治疗前牙外伤中成功率高,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钢丝;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外伤;固定中图分类号:R7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4-0081-01钢丝-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牙外伤固定的研究刘彩虹*段蔚泓*顾勤益**苏州市中医医院口腔修复科(215009)2011年12月2日收稿牙外伤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牙外伤常常引起牙体松动,移位,脱位及牙周损伤,临床上对此治疗手段主要采用牙周固位术,目前临床上采用牙周固位术的方法较多[1],钢丝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固定外伤牙是保留牙列的完整性,恢复正常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
笔者采用钢丝-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方法固定外伤的前牙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共38颗患牙,患牙均为恒前牙;患者年龄在20~40岁。
1.2方法1.2.1所有患牙均先拍摄X 线片以了解牙根及牙周组织情况,如有牙体牙髓损伤,做相应处理,对移位及脱位牙,在局部浸润麻醉后,将患牙手法复位至正常的咬牙合位置,消除咬牙合创伤。
1.2.2制备钢丝:用0.3mm 正畸结扎丝八股拧成麻花状后,修剪成与需固定牙齿唇面一致的长度(需固定牙齿应包括患牙两侧1~2颗健康邻牙),并与牙弓弧度一致。
1.2.3处理牙面:将需固定牙的唇面用3%双氧水彻底清洁,棉球擦干隔湿,用小毛刷蘸酸蚀剂涂于唇面中三分之一,酸蚀牙面30秒,冲洗,隔湿后吹干,在酸蚀牙面的相应相应部位涂布光固化粘结剂,光照20秒。
1.2.4固定:将制备好的钢丝置于需固定牙齿唇面的中三分之一处与牙面贴合,并用手固定好,将光固化复合树脂涂于唇面中三分之一并包埋钢丝,修整外形后光照40秒固化,按此方法依次将各个患牙固定。
1.2.5术后嘱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1周,给予潄口水液含潄,勿咬硬物并按时复诊。
2结果30例患者经固定4周复查,去除固定装置。
其患牙35颗无松动,X 线片示:牙周膜清晰,硬骨板完整,根尖无阴影;3颗患牙松动度为I 度,无叩痛,X 线片示:牙周膜间隙增宽,牙根吸收未超过根长1/3。
3讨论牙外伤易引起牙周组织损伤,例如牙周膜增宽、牙松动、牙移位等,因此对松动的牙体进行固定,是牙外伤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松动牙连接固定是建立在解剖生理和生物力学原理之上,将松动的牙连接固定在较稳定的牙上,形成一个新的咀嚼平衡协调的咬牙合关系,使原来单个牙所承受的合力改变为现在的多根的牙周膜纤维共同担负,分散了咬合压力,保护和固定受损的松动牙,减轻松动牙牙周组织的负荷,使牙周组织得到生理休息有利于牙周组织恢复,增强牙的稳固性。
牙周固定术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固定装置的刚度有关,与牙和固定装置之间的密合程度也有关系[2]。
传统的牙外伤固定方法如牙弓夹板法,钢丝结扎法,自凝塑胶固定法,单纯的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法等,都有其局限和不足:金属牙弓夹板体积较大,易损伤牙龈甚至牙周组织,异物感明显;用不锈钢丝在牙上做“8”字结扎,容易存留食物残渣,不易清洁;自凝胶料易灼伤牙龈;单纯的光固化复合树脂易松脱、断裂,而无法获得良好的固位。
钢丝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的联合应用,为外伤牙获得良好的固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既解决了以上的不利因素,又因其体积小、易清洁、适应证广泛、固位良好而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既能固定伤牙,又不会伤及牙龈及牙周组织,利于伤牙的恢复。
综上所述,钢丝-光固化复合树脂法用于牙外伤固定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固定方法。
参考文献[1]马琳.4种牙周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松动脱位的临床观察.甘肃科技,2010,29(1):67-68.[2]王少萍.牙周夹板固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医学综述,2009,15(6):847-850.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嗜酸粒细胞改变与哮喘患者在发病期的变化来研究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114个案例哮喘患者做测定和取外周血EOS 的计数,然后把符合缓解期标准的100列患者,做肺功能测定,再进行外周血EOS 的计数,比较其结果。
结果:缓解期组的(P <0.01)远远低于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EOS ,但相对来说,急性发展期患者的FEVI 明显低于缓解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相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 >0.05)。
结论:外周血EOS 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明显增加,提示EOS 是反映气道炎症程度的可靠指标。
反映小气道功能的V50、V2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变化不大,多数患者在缓解期仍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提示缓解期气道炎症仍持续存在,需要做长期的维持治疗。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肺功能测定;哮喘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4-0081-02嗜酸粒细胞改变与哮喘肺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南钟浩**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010020)2011年12月12日收稿通过测定哮喘患者两期状态中的EOS 水平及肺功能的改变,探索其关系,旨在为临床监测哮喘气道炎症变化提供新的观察指标,并着重评价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小气道状态及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炎药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选择2007年2月~2008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哮喘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缓解期判断标准: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4周以上。
急性发作期114例(急性发作组),男50例,女64例;平均年龄40.5岁。
入院治疗后达到缓解期标准者,收集患者100例(缓解组),男44例,女56例;平均年龄39岁。
1.2方法1.2.1标本采集及准备:严格无菌操作,收集各组肘静脉血1ml 立即行外周血EOS 计数;用血涂片法瑞氏染色,间接计数法计数。
1.2.2肺功能测定:基础肺通气功能检查,应用意大利Quark PFT4全功能肺功能仪测定流速一容量环。
参照美国胸科协会标准,患81内蒙古中医药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清理术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4-0082-0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清理术12例吴金桥*雷寿斌**贵州省毕节地区中医院(551700)2011年12月24日收稿者最少做3次用力流速容量曲线测定,最佳2次的变异不超过5%。
1.3肺功能评价标准:正常:FVC 、FEV1均≥正常预计值95%可信区间,且FEV1/FVC 比值≥70%;小气道病变:FVC 、FEV1及FEV1/FVC 均在正常范围,但PEF 25%、PEF 50%及PEF 70%三者中有两者<65%预计值。
1.4统计学方法: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本组试验共完成观察项目者急性期病例57例,经治疗后达缓解期标准者50例,其中有7例不符合缓解期标准不予纳入。
2.1两期患者EOS 的比较:结果显示EOS 在急性发作期较缓解期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且其数值与疾病严重度呈正相关。
2.2两期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V50、V25比较: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肺功能指标FEV1均值比较,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而V50、V25,差异无显著性(P >0.05)。
2.3两期患者EOS 差值与FEV1差值间的关系:EOS 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差值与FEV1差值间呈显著负相关(r=-0.48,P <0.05),与V50、V25呈显著负相关。
(r=-0.42,P <0.05和r=-0.43,P <0.05)。
3讨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EOS 、肥大细胞及细胞组份参与的,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过敏反应性疾病。
以EOS 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是其重要特征。
有研究表明,EOS 在支气管的黏膜组织中的浸润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Wolley 等对22例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后,对痰EOS 的凋亡进行检测,发现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伴有激活的EOS 数明显减少,而EOS 凋亡明显增加。
上述研究表明,当气道EOS 凋亡受抑制时则介导气道炎症的发生,而EOS 凋亡增多可能是哮喘气道炎症消退的重要机制。
本实验结果显示,外周血EOS 计数在哮喘急性发作期较缓解期显著升高,表明外周血EOS 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与Woolley 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且EOS 数值与疾病的严重度呈正相关,即EOS 增加,表明气道炎症增加;EOS 减少,表明气道炎症减弱,其数量的下降可能是哮喘临床症状缓解的原因之一。
我们认为EOS 是支气管哮喘中由于炎症所致气道狭窄与气道阻塞的一个敏感指标。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肺功能及嗜酸粒细胞在哮喘的不同分期有不同的表达,且可间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本项目结果显示缓解期仍持续存在着气道炎症,小气道功能异常,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并且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对治疗药物的反应、病程,结合肺功能的动态监测结果,尤其是小气道功能而调整缓解期的用药。
至于停药具体指标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探讨、观察、总结。
参考文献[1]刘春涛.新指南、新起点.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3,2:3-1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膝关节骨质增生。
本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病理表现最早出现在关节软骨,表现为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继面引起新骨增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病。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其发病广,治疗方法因不同的病人和医院条件限制而不同,疗效亦有较大差异。
目前基层医院开展关节镜手术的还很少,而城镇和农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又比较多。
针对广大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我科采取关节清理术,清除关节内骨赘,变性的关节面钻孔,术后早期功能锻练,注射玻璃酸钠等治疗手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我院获得随访的12例行膝关节清理术的患者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56至72岁,平均64岁;左膝5例,右膝7例;病程最短3年,最长15年,平均8年。
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其中有5例伴有骨摩擦音,行走困难,经过3至6个月保守治疗无明显缓解或缓解后又复发加重者。
术前均摄膝关节正侧位片,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骨赘形成。
2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敷,取经膝关节前内侧切口,至髌韧带,向外翻开髌骨,可见髌骨、胫骨平台、股骨髁有骨赘形成,切除增生的骨赘,用骨锉锉光滑,并见到出血,去除游离体及骨屑,半月板完好则不予切除,滑膜及髌上囊有病变者一并切除,如果关节面变性、苍白,予克氏针钻多个小孔,钻到松质骨,有鲜血冒出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