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功能分析法

10、功能分析法


• • • • • •
三、矫治以社会性正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 1、增加对适当行为的关注 2、停止对问题行为的关注 3、训练孩子掌握功能性交流的技能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者应避免以下几种倾向: 孩子表现不错的时候,家长忙于自己的事务,忽 视了对孩子的关注与孩子的交往。 • 孩子用问题行为来引起他人的关注时,家长去批 评孩子或跟孩子讲道理。 • 家长在使用停止对问题行为关注的方法后,看到 孩子的行为反弹,如发脾气更大等,马上让步。
• 二、各种功能分析 • 1、生理性正强化:由自我刺激所驱动的问题行为 • 有研究把发展性障碍病人放在两种环境中,一种 是空空的屋子里,一种是屋子里充满了玩具和游 戏器材。第一种环境中,病人表现出用头撞墙等 自虐性行为;第二种环境中,病人的自虐性行为 大为减少。 • 给一些自虐性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些能够增加触觉 信息的游戏器材如电子震荡玩具后,发现其自虐 性行为确实有明显下降。
• • • • • • •
• •
四、矫治以社会性负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 1、由易到难地要求孩子 2、对孩子进行合作训练 第一,在要求孩子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之前,教者应先要求他们做三 四项容易的任务,并因此对孩子加以表扬和奖励。 第二,对较为困难的任务,教者先发出口头指令,同时可以做出示范 动作。如叠被子。 第三,如果孩子听从指令而完成有关步骤,教者给予奖励物。 第四,当孩子的问题行为逐渐减少后,教者可以逐渐地增加困难任务 对容易任务的比例。 3、区别性奖励 区别性奖励不同行为,包括奖励孩子的配合合作,奖励孩子的没有问 题行为,奖励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来要求休息或要求做较容易的任务等。
• 2、区别性强化 • 教育者对与问题行为直接不相容的适应性行为给予特别强化,使得孩 子在从事适应性行为的时候不可能同时进行问题行为。 • 如为了减少自闭症孩子不断挥手的自我刺激,可以教其做与正常孩子 相近的摇玩具铃铛的动作。 • 3、消退法 • 消退法一般是指对以前受到奖励的行为不再予以奖励,从而达到减少 和消除问题行为的动力的目的。 • 如当教者用毯子把桌子蒙的严严实实以至于在桌子上转盘子不能发出 声响时,孩子转盘子的行为就趋于减少乃至停止。 • 再如让咬手的孩子戴上手套,减少他们从嘴巴吮吸手指中得到的感官 性刺激。
时间范围
先行事件
问题行为
行为结果
备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实验分析 •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转换法和撤销法。 • 转换法要求治疗人员有计划地设计布置不同的环 境条件,让自闭症孩子在不同的时间中处于这些 不同的环境条件中。如其行为依照条件的变化而 变化,则行为的功能更易于理解。 • 撤销法,与一般科学方法所说的ABAB设计很相似, A指的是基线状态或没有干预,而B指特定的干预。 撤销法的目的就是在于确认不同条件与孩子行为 的规律性联系。
• 二、矫治以生理性负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 为 • 区别性强化、无条件奖励、感官性消退法 都可以选用。另外作为最后方法,教者也 可以采用各种行为阻断方法(Response Blocking),如形体阻断和器械阻断。 • 戴头盔来暂时阻断孩子撞头; • 避免使用隔离法(time out)和无视法 (ignoring)
• 思考: • 什么是功能分析法? • 功能分析法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如何使用?
• 2、生理性负强化:由身体不适所驱动的问题行为 • 自闭症儿童会因为局部性疼痛或不适而打自己的某一身体 部位。如他们会 用手打击自己的耳朵或腮帮。会用手抠 挖自己的眼睛,或擦压眼睛周围的部位。不停地用头撞墙 或用手打太阳穴部位。摩擦自己的身体,咬自己的手或指 甲。 • 3、社会性正强化:对关注的不恰当追求 • 有些自闭症孩子喜欢把自己紧紧地裹在毯子里,以获得一 种癖好的触觉性刺激。 • 4、社会性负强化:以逃避为目的的行为 • 自闭症孩子为了摆脱不喜欢的东西,不仅会表现出自虐行 为,还有可能有其他问题行为如暴力行为、破坏家具和发 脾气等。
第十一章、功能分析法
第一节、功能分析法概述
• 一、定义 • 功能分析就是要理解行为的功能或目的。 它强调对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的重视与分 析。 • 基于功能分析的行为疗法,是以对自闭症 孩子需要的理解为基础,并教其以适应技 能以取代问题行为,从而有效地减少问题 行为的发生动因。
• 二、操作方法 • 1、观察分析 • 要求把一个特定的行为放到前因后果中做系统的 观察,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 行分析,从而掌握行为发生的规律性和引发行为 的远期与近期的变数,以及该行为对于行为者的 特定功能或行为由以发生的原因。 • 直接观察;专业人员与其他看护人员的访谈可以 得到间接观察数据。
• • • •
五、矫治因困惑紧张而引起的问题行为 1、作息表结合积极奖励 2、系统脱敏法 3、行为放松训练
• 六、功能分析法的意义 • 1、增加干预方法选择的准确性,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 2、有效地避免对行为矫正方法的误用。 • 有些自闭症孩子用侵犯性行为或自伤行为 来逃避任务或交往,行为矫治的隔离法就 达不到效果。 • 弘扬了行为干预方法的积极本质,减少了 使用惩罚方法的可能性。
• 三、功能分析法的作用 • 主要方面来说,功能分析法的使用及其结 果,意在提供关于行为的如下信息。 • 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 • 诱发行为的先行条件; • 维系行为的内外结果; • 行为发生的时间阶段。
第二节、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主 要原因与功能
• • • • • • • • • • • • 一、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与功能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功能可以概括为: 1、沟通要求(社会性正强化) 暴力行为、大发脾气、破坏家具、与大人作对等,严重者导致自伤 2、困惑反应() 生活中的变化,导致自闭症儿童困惑,进而出现自伤和 伤人行为 3、反抗逃避(社会性负强化) 回避学校或活动中心,逃避与他人的接触 4、抑制不适(生理性负强化) 打自己的耳朵或腮帮、挖自己的眼睛,与耳朵或眼睛的炎症有关 5、感官刺激(生理性正强化) 晃动手指、打头
第三节、针对功能的行为干预方案 和措施
• 一、矫治以生理性正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 • 干预的原则可归结为:无条件奖励(NonContingent Reinforcment)、区别性强化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Alternative Behavior)、和感官性消退法(Sensory Extinction) • 1、无条件奖励 • 无条件奖励的目标是通过给自闭症孩子以大量的 带有奖励性活动的方法使其得到所欲的感官性刺 激,从而不做或者少做以追求感官性刺激为目的 的重复刻板行为。
相关主题